APP下载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数感

2021-03-11杨文通

天府数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列式价钱

杨文通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方面。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系统的、长时间的学习与练习,不能理解为在第一学段中数一数、读一读、比一比、算一算就能完成教学,要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数感,尤其是在第二学段的例题和习题中,“藏”着不少数感教学的“点”,教师应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加以利用。

片断一:根据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数感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例9时,先用课件出示例题:“人心臟的跳动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约多少次?”

师:不列式计算,猜一猜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生1:猜不出来。

师:题目中哪句话能看出两种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请把它勾出来。

生: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师:现在你能根据这个大小关系猜出来吗?

生:婴儿每分钟心跳超过75次。

思考:一个关键句子:“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就能清楚地看出两种量谁大谁小,进而得出“婴儿每分钟心跳超过75次”的结论。通过查找关键句、关键字词,感悟数量大小,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很大帮助。

片断二:解剖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优化数感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例3时,出示例题: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

学生读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你能猜出军棋和象棋谁的价钱多一些吗?

生1:列式算出来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师:要是不列式计算呢?

生2: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也就是象棋的价钱有4个军棋的价钱这样多。

生3: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就会大于8元。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练习一第8题时,先让学生读题:据统计,2011世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不列式计算,你们知道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哪个范围吗?

生1:不列式计算,就没法知道。

师:这道题中哪个信息最关键?找出来,再读一遍。

生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最关键。

师:如何理解这句话?

生3:如果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看作5份的话,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2份,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也就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于2500平方米。

思考:题目中数量关系有时不是很明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读后“解剖”,明晰数量之间的关系,对题意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优化学生数感。

片断三:明晰数量之间的包含关系发展数感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例6时,课件出示例题:在一次班级篮球比赛中,四(2)班全场得分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得分的一半。

学生读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上半场分数和下半场分数有什么关系?

生1:上半场分数比下半场分数多,因为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生2:上半场分数和下半场分数共计42分,因为全场得分是42分。

思考:题中既有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又有全场比赛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包含关系,学生理清了这些关系,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难事。经过同类型题目的反复练习,培养学生分析数量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数感。

片断四:巧用生成资源提升数感

在学习平均数后的一次数学测试中,一组8人的得分如下:85、84、79、83、69、81、54、72;二组7人的得分如下:93、95、86、98、87、89、90。让学生观察两组数据后思考:如何能知道哪一组数学成绩好一些?

生1:先算出各组的总分再除以各组的总人数就能得到各组的平均分,平均分高的组数学成绩就好一些。

师:如果不计算,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生2:第一组最高分85分,最低分54,平均分大于54而小于85;第二组最高分98分,最低分86分,平均分大于86而小于98。所以第二组的数学成绩好一些。

生3:第二组的最低分比第一组的最高分还高,所以第二组的数学成绩好一些。

思考:在对比如此强烈的两组数据中,很容易看出第二组的数学成绩好一些,但利用这些生成资源的重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在各个数不相等的一组数据中,平均数是大于最小数而小于最大数的,也可用这个结论来检验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结果,提升对于平均数的感悟。

片断五:结合特殊例题内化数感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例7时,出示例题:修一条路,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二队单独修18天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师:同学们,不列式计算,猜猜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生1:因为是合修,所以12+18=30天能修完。

生2:因为是两队合修,所以还要除以2,15天能修完。

师:我们再思考,有没有可能是18天或12天呢?

生3:不可能。18天的话二队单独能修完,12的话一队单独能修完,用不着合修。

师:因为是两队合修,每队修一半,用时就是18天或12天的一半呢?也就是9天或6天。

生4:不对,首先这题不应该有两个答案,其次如果两队单独修都要18天,那么合修9天完成;如果两队单独修都要12天,那么合修6天完成;而实际是一队比二队修得快,合修应该是多天6天而小于9天。

师:分析得很正确,现在我们得到的不是一个确定的数,而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有什么用呢?

生:可以用来检验我们接下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思考:在一些看似没有数感培养“点”的例题中,深入挖掘,合理利用,“浪费”一点时间进行数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是一件“划算”的事。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贻误时机。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利用好生成资源,抓住每一个教学契机,精心设计教学,持久分类渗透,养成数感分析的习惯,丰富学生数感分析的方法,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2191500511373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列式价钱
五行真经(12)
纽扣的价钱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每筐多装多少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
每个烧饼多少钱
Numbers ldiom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