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瑟罗》中的三股叙事张力

2021-03-10谭桂林

雨露风 2021年1期
关键词:身份认同

谭桂林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奥瑟罗》三股张力叙事的结构性表述,通过专业的研究与分析,找出欣赏该作品的独特角度,如作品主题与艺术特征等,提出三股叙事张力主要的表现形式,如奥瑟罗面对威尼斯人、苔丝狄蒙娜面对父权社会、比恩卡面对宗主国的各项规定等,在了解到该剧中多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后,更能体会出《奥瑟罗》作品下的时代悲剧,即戏剧中的各类人物多受传统思维影响,个人难以左右命运,整部作品都呈现出极强的无力感。

关键词:奥瑟罗;三股叙事张力;父权社会;身份认同

在《奥瑟罗》戏剧作品中,作者为人们呈现出了三股叙事张力,透过其呈现出的背景与故事,看出了各个人物在该时代下的发展脉络。三股叙事张力不但带动了该剧整个情节的发展,使故事的结构变得更为完整,还阐述出了该作品背后的主题,即悲剧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凸显出殖民关怀、性格、种族等形态要素的时代性,为悲剧增添一种宿命感与无可挽回感。

一、《奥瑟罗》三股张力叙事的结构性表述

在讨论《奥瑟罗》戏剧的整体结构时,多数人更为关注“背叛”与“忠诚”,该项内容不但凸显出了主题思想,还给其正常叙事带去了不小的张力。比如,据相关人员统计,在《奥瑟罗》中带有“忠诚的”或“忠诚”字样的词组共出现52次,基于该词组出现的数量,可判断出其在该戏剧中的作用。

在判断《奥瑟罗》主题思想的过程中,“背叛”与“忠诚”的对立矛盾较重要,其显性主题给该叙事带去些许张力。在整部剧的结构内,威尼斯人与奥瑟罗、父权社会与苔丝狄蒙娜、宗主国内涵与比恩卡的人物宿命都展现出了该故事背后各类人物因意识形态而产生悲剧的原因以及文化的隐藏性力量。

在分析《奥瑟罗》戏剧期间,人们不应将结构放置到最为重要的位置上,而是要借助戏剧结构将其内部的悲剧之源呈现出来。比如,《奥瑟罗》戏剧中的结构与不对称的权力关系有关,而社会差异、各类性别则构成了完整的社会关系,借助不同形式的叙事张力,找出其存有的共性,即依靠“他者”形象。

依靠“他者”形象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当前已有的文化来改善自身行为。通常来讲,人带有极强的社会属性,寻求社会认同感较为重要。比如《奥瑟罗》中的主人公奥瑟罗虽然在威尼斯建立了许多战功,推出了多项有力措施,但由于身份的不同,其在威尼斯始终没能找到身份认同;大家眼中的苔丝狄蒙娜是一位完美女性,主要原因在于她始终遵循父权社会的各项原则,当人们怀疑她挑战父系权力时,苔丝狄蒙娜成了首要牺牲品;受中世纪种族歧视的影响,由于比恩卡的身份特征不明,即使他拥有再好的为人,也难以改变人们的旧有看法,因而若想在社会生存,在必要时依靠“他者”或某些规则成了多数人的选择[1]。

二、《奥瑟罗》戏剧作品的欣赏角度

(一)作品主题

一方面,《奥瑟罗》戏剧向人们传达了中世纪较为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虽然其中掺杂了其他主题,如嫉妒与爱情、背信与轻信、异族通婚等,但其核心主题仍为种族歧视。引发奥瑟罗悲剧的源头即为种族歧视,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其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在伊阿古的设计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影响下,奥瑟罗对苔丝狄蒙娜的爱产生了动摇,并产生了嫉妒、怀疑,从而给自己家庭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在描写奥瑟罗的过程中,通过其融入威尼斯的失败向人们展现了该阶段种族歧视的特征。比如,在戏剧的初期,奥瑟罗对妻子苔丝狄蒙娜充满了爱慕之情,而在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与伊阿古的陷害后,在戏剧的中后期,不知是计的奥瑟罗渐渐丧失了对妻子的信任,此后其非但没能真正融入威尼斯,还因杀掉妻子给自己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悲剧。透过奥瑟罗的各类言行,人们能清晰地看到异化与同化、有色异邦与白色基督徒、奸诈与正直、爱与恨、女婿与岳父、女儿与父亲、妻子与丈夫等关系的深层次含义,使其悲剧色彩更为浓厚,因戏剧中的时代性而提升了社会批判力量。

从《奥瑟罗》创作的本质上看,其延续了该时期的政治描写习惯,在表面上为人们带去一个简单的、不受人理解的爱情悲剧故事,而深层次的含义则展现出了两种文化与种族间的交锋。

另一方面,《奥瑟罗》戏剧从作品主题中看还带有殖民主义特征,男主人公奥瑟罗虽然穷其一生都想成为威尼斯人,但其真正身份却为摩尔人。受殖民时期的思维影响,不同阶层会出现多种矛盾,在创作该戏剧的初期,作者也详细参照了作品的原始版本,对于部分故事情节,如奥瑟罗杀死苔丝狄蒙娜的手段,作者则进行了简单的、人道主义的改编,降低了奥瑟罗身上的过多戾气,使该人物符合威尼斯区域殖民主义的特征,为该戏剧增加真实性、说服力。

(二)艺术特征

从艺术特征上看,《奥瑟罗》描绘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罗多维科的思量、凯西奥的天性善良、伊阿古的奸诈、苔丝狄蒙娜的高贵与奥瑟罗的执着等,透过各类人物形象,可看出作者在该部作品中投入的情感,也能领略到故事中各类人物遭受的时代悲剧。在《奥瑟罗》戏剧中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无论是各自的情感线索还是行动力都将深深印在读者脑中,随着里面的爱情故事牵肠挂肚,又在悲剧的故事中找寻其悲剧生成的根源[2]。

在創作手法上,该戏剧多采用对比法,即借助不同程度的比对,向人们展现出两类人、两种性格、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借助对比,来完成对某类人、某种性格、某种文化的批判,给读者或观众带到该场景氛围中。

《奥瑟罗》戏剧中的人物并不多,每个人物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使像比恩卡这样只出场3次的小角色,都起到推动剧情、影响剧中人物关系的作用,因而在研究该戏剧的艺术特色时不应忽视其内部人物带来的鲜明色彩。

三、《奥瑟罗》中三股叙事张力的表现形式

(一)与威尼斯人面对面

1.奥瑟罗与威尼斯对立的背景

在戏剧《奥瑟罗》中,其中一股叙事表现在奥瑟罗与威尼斯人对立,奥瑟罗在戏剧中的开篇即扮演着“黑将军手下的旗官”,借助此类场景,其肤色与种族被直接信息化,继而为奥瑟罗建立起一套“他者”形象。

受传统观念束缚,女主人公苔丝狄蒙娜在与他私奔后,其父亲勃拉班修觉得女儿可能被巫术胁迫、引诱,将所有罪责归于奥瑟罗一人,因而在传统婚姻观念中,苔丝狄蒙娜与奥瑟罗将难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根据该阶段的种族观念,威尼斯人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顽固不化的种族主义,如罗多利哥、伊阿古等,在他们看来,奥瑟罗的出身处在较低等级;无任何种族偏见,如凯西奥、苔丝狄蒙娜等;年纪渐老的开明人士,葛莱西安诺、勃拉班修等,正是因为勃拉班修的思想较开明,其在自己女儿身上的思维模式才更显破坏力,即使在上级阶层也难以消除对人种与肤色的偏见。

在勃拉班修的思想观念中,女儿的婚姻关系始终违反“自然天性”,该观念给奥瑟罗带去了极大影响,甚至影响到他此后的行事方式,成为其心中始终存有的伤口。比如,在伊阿古诉说苔丝狄蒙娜不贞时,即使奥瑟罗心中怀疑,其仍没能始终站在妻子这边,继而确认其“他者”位置。

奥瑟罗的悲剧在于其明白苔丝狄蒙娜的心意,然而受传统思维影响,认为妻子不与同阶层、同肤色的人结婚,属社会异类。奥瑟罗始终在两种思想中徘徊、游荡,借助威尼斯语境中的“他者”,逐渐走向沉沦与自我毁灭。

引发奥瑟羅毁灭的原因有许多,而嫉妒则为其毁灭的根源,其不光有着丈夫的嫉妒,更有着难以改变的肤色、种族的嫉妒。由于奥瑟罗始终没能融入妻子的社会阶层,导致其缺少多重安全感。比如,他是白人社会中的一个普通黑人,虽然娶得了一个漂亮的妻子,但在自身地位较低、工作属性较弱的情况下,难以真正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其与该阶层也难以实现真正融合。

2.奥瑟罗在思维限制下的困境

展现该幕叙事张力的另一项内容为奥瑟罗的对立面站着的是整个威尼斯人,其既难以摆脱威尼斯,又难以获取威尼斯人的认可。从戏剧场景中看,奥瑟罗的身份与雇佣军无异,具体来说,中世纪威尼斯的作战传统存有使用雇佣兵的习惯,而奥瑟罗与普通的雇佣军有所不同,其在作战期间不只在乎金钱,更想要得到整个威尼斯人的认可,借助战功获取尊敬与地位等。在此后的生活中,奥瑟罗与一白人女子相爱,他将在威尼斯获取的骑士荣誉当作一生的勋章。直到生命的终止,奥瑟罗仍将自己视为威尼斯人,无论是杀掉诽谤威尼斯的军官还是亮出自身的荣誉勋章,都将自己与威尼斯紧密相连。基于威尼斯人对肤色、种族的重视,他们始终没能将奥瑟罗视为自己人,通过各自人物的心理感受,展现出该幕完整的叙事张力,给奥瑟罗一生带去悲剧的真正原因并非某一个人,而是不同人群的思想观念,其人物才更具悲剧色彩,继而达到作者理想的叙事张力[3]。

(二)与父权社会面对面

1.苔丝狄蒙娜的传统思维

与奥瑟罗的命运相似,苔丝狄蒙娜也属戏剧中的矛盾人物,在整个戏剧中女主更像是一个完美人物,其在剧中较出色的饰演了“第二性”。借助后殖民主义的基本理论,女性属天生的听众,因而其社会形象多为不乏耐心、多愁善感、天真幼稚等,在扮演“第二性”的过程中,其不会反驳或打断男性,如苔丝狄蒙娜就是在听诉故事期间逐渐与奥瑟罗相爱,利用故事中的内容了解奥瑟罗,继而展示出对奥瑟罗的爱意。

在中世纪如苔丝狄蒙娜的求爱方式较为普遍,也就是说利用该途径与男性相爱,还能从社会关系上获取“女性认同”,因而借用此类文化认同可为女性贴上“他者”标签,就像伏波娃的观点,即“女人的气质为逐渐形成,其大约介于阉人与男人之间,只有通过别人的干预才能成为他者”。例如,威尼斯的部分公爵在听说苔丝狄蒙娜与奥瑟罗的爱情故事后认为即便是自己的女儿,在听说奥瑟罗的故事后也会与其相爱,此观点印证了“女性认同”在该阶段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该幕故事的初期,苔丝狄蒙娜并未反对父权社会中的各项规定,其始终遵循着父亲、丈夫、儿子的地位,虽然勃拉班修对自己女儿存有诸多不满,但苔丝狄蒙娜仍有自己的解释,即在某种程度下夫权要高于父权,此观念也为该阶段女性普遍奉行的观点。同时,在屈从夫权的过程中,作者还赞扬了苔丝狄蒙娜的贤惠与温柔,该特性并未随着后面事情的发生而出现翻转。无论是与奥瑟罗热恋,还是后期奥瑟罗要杀她,都不得不承认苔丝狄蒙娜始终具有温柔、贤惠的优点,正是因为其前期的优点较多,当她在后期产生贞洁问题时才会凸显该问题的严重性,为其增添悲剧色彩。

在传统思维与观念的影响下,多数人都会认为苔丝狄蒙娜存有不洁的可能,从婚姻的一开始,奥瑟罗便对该婚姻表示怀疑,在父权社会的带动下,人们不会对奥瑟罗有任何制约,只会对苔丝狄蒙娜刻意关注,当发现苔丝狄蒙娜对婚姻稍有不满苗头时,即视其对婚姻不忠,为满足自身欲望,奥瑟罗与威尼斯的普通男性一样,对其婚姻的忠诚性进行怀疑,逐渐动摇了苔丝狄蒙娜女性的“身份认同”[4]。

2.苔丝狄蒙娜的信仰崩塌

苔丝狄蒙娜在日常生活中始终遵从且信仰着父权社会中的各项原则,而当其婚姻关系与女性认同身份遭受怀疑后,出现了较强烈的身份危机。作者在展现该篇叙事张力的过程中形象生动地呈现了苔丝狄蒙娜的矛盾性。在家庭中,苔丝狄蒙娜较厌恶多项恶俗词语,其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已足够完美;而在生活中为了寻求大众对她的认同,又难以反驳众人加在她身上的污秽词语,也就是说虽然她不认同丈夫奥瑟罗的语言,但在社会大背景下只能屈从于丈夫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矛盾逐渐增大,继而出现了奥瑟罗的谋杀行为。

苔丝狄蒙娜被杀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挑战了父权社会中的男权地位,在中世纪威尼斯人的观念中,女性为男性的附属品,男性有随意支配女性行为的权利,在此过程中女性只能选择被动接受,若妻子在某些行为采取了主动,如红杏出墙等,将会让其丈夫处于被动地位,影响其在社会中的位置,因而只有苔丝狄蒙娜始终扮演着带有“女性气质”的角色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因此,从社会认同的角度上看,苔丝狄蒙娜的一生充满着矛盾,既死于对父权社会的反抗,又死于对父系社会的认同,借助双重矛盾的批判手法给该幕故事增加更多张力[5]。

(三)与宗主国面对面

1.比恩卡在人物创作中的作用

在戏剧《奥瑟罗》中,如果说奥瑟罗在对抗威尼斯人、苔丝狄蒙娜在对抗父权社会,比恩卡则与宗主国生成较大矛盾,这个角色的存在更像是作者的创作需要,就像镜子中的影像,利用他的各项行为增强了该剧结构的完整性。

在整个的《奥瑟罗》戏剧内比恩卡共有3次出场机会,即得到了苔丝狄蒙娜赠送的手帕;通过手帕找到凯西奥,使奥瑟罗误认为苔丝狄蒙娜与凯西奥存有通奸行为;当凯西奥被刺伤后,比恩卡再度出场并与伊阿古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在《奥瑟罗》中比恩卡还存有一次隐性出场,在该幕中其人并未出场,即伊阿古故意向凯西奥谈论比恩卡,由于凯西奥的神色较轻狂,无形中增加了奥瑟罗对妻子的懷疑。

在作者开展的人物创作中,无论是故事场景还是所耗笔墨,比恩卡皆属于暗线人物,不在主要人物之列,从推动故事情节的要素上看,比恩卡在该戏剧中极为重要。为集中戏剧中各类人物的矛盾,作者要创造出一个影响各方因素的人物,比恩卡的形象应运而生,比如,针对其身份背景要尽量模糊化、边缘化,纵观整部戏剧,对比恩卡的经济地位、社会阶层、出身与国籍都没有严格规定,其在与众人交往的过程中也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使伊阿古的各类行为轻易得逞。由于身份的模糊,即使比恩卡遭受了凯西奥的轻薄,凯西奥的形象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2.身份认同制度下的悲剧

在《奥瑟罗》戏剧出台后的多年中,人们始终对比恩卡的身份怀有好奇之心,其真正身份更是众说纷纭、五花八门,通过专业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原文的隐晦描写,比恩卡更像一个塞浦路斯人,即威尼斯殖民地内的居民,利用该身份特征,该人物与宗主国属对立关系,从而在形象上并无清晰背景。相较于比恩卡的模糊形象,《奥瑟罗》戏剧中主要人物的社会地位较明确,如葛莱西安诺、罗多维科等,带有明显的绅士特征,由于比恩卡的身份不明,当伊阿古对其进行栽赃陷害时,在身份不认同的情况下,威尼斯人对其缺少基本的信任与同情[6]。

为了凸显该幕张力,作者有意让比恩卡照顾受伤的凯西奥,凯西奥无论在昏迷中还是在清醒时都在极力否认与比恩卡的关系,通过其面无表情的话语让比恩卡彻底寒心,也让比恩卡明白因地位等因素,在威尼斯他难以维持与众人的关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奥瑟罗》诞生之初,人们就对该戏剧作品中各个人物形象的社会地位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为加强该故事的叙事张力,文中选取了3个典型人物,即奥瑟罗、苔丝狄蒙娜与比恩卡。在描绘苔丝狄蒙娜与奥瑟罗的故事时,作者强调了时代背景,将该背景下面衍生出的种族文化呈现出来,并融合了帝国主义者、种族主义者与厌女症患者的观点,使该戏剧的悲剧充满时代感。

参考文献:

〔1〕王丽媛.《奥瑟罗》中的空间转换与女性生存困境[J].名作欣赏,2020(33):95-97,106.

〔2〕黄宇瑄.《奥瑟罗》与《麦克白》:从“性格悲剧”透视蛊惑对人心的影响[J].英语广场,2019(07):13-14.

〔3〕陈精华.从《奥瑟罗》看人文主义价值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J].池州学院学报,2019,33(02):90-91.

〔4〕曲慧鑫.从《奥瑟罗》看异族爱情悲剧背后的政治危机[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26(01):76-80.

〔5〕李燕,谢蓓.原型批评视角下的《奥瑟罗》人物形

象解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7):

48-51.

〔6〕叶天乐.面纱以及无尽的玩笑——莎士比亚三部悲剧中的爱情[J].书屋,2018(02):77-81.

猜你喜欢

身份认同
无间地狱中的“泣儿”
试论中美体育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英语专业定向生交友圈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