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联合羟考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1-03-10常丙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羟考酮丙泊酚脑组织

常丙林, 张 浩

(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急性颅脑损伤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开颅手术,合理的药物麻醉可保护脑组织,降低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用是临床上常用麻醉方式,丙泊酚能够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组织,但其镇痛作用较弱; 瑞芬太尼为高强度的镇痛药,能够在超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但大量使用会导致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不利于术后恢复[2]。羟考酮为中枢神经镇痛药,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性高、镇痛作用持久等优点[3], 与丙泊酚联合使用或可降低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程度。本研究探讨丙泊酚联合羟考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9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 年龄15~51岁,平均(32.15±2.18)岁;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包括Ⅲ级24例, Ⅳ级23例; 创伤原因包括暴力19例,高处坠落12例,车祸11例,其他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5例; 年龄16~53岁,平均(37.15±3.14)岁; ASA分级包括Ⅲ级21例,Ⅳ级27例; 创伤原因包括暴力15例,高处坠落18例,车祸9例,其他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 ① 符合《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者,且具有手术指征; ② 创伤到入院的时间未超过12 h者; ③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者。排除标准: ① 伴有其他系统严重损伤者; ② 有脑组织损伤病史者; ③ 对本研究药物存在用药禁忌证者; ④ 脱落病例。

1.2 方法

2组均在术前给予常规处理,开放静脉通路,保持气道畅通,给予利尿、留置胃管、监测心电和血压等措施。2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推注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2.0 mg/kg、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00)6.0 μg/kg、罗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88)0.6 mg/kg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及机械通气。

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丙泊酚6.0 mg/(kg·h)、瑞芬太尼0.15 μg/(kg·min)维持麻醉,剂量根据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进行调节,同时给予1.5%~2.0%七氟烷(规格250 mL)吸入维持麻醉,间断性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手术结束前20 min停用七氟烷,丙泊酚逐渐减量。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舒芬太尼0.15 μg/kg预先镇痛,同时将2.0 μg/kg舒芬太尼和10.0 mg托烷司琼配至100.0 mL, 以2.0 mL/h的速度泵入,镇痛泵采用生理盐水稀释。

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盐酸羟考酮麻醉,丙泊酚6.0 mg/(kg·h)、盐酸羟考酮0.15 μg/(kg·h)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5 min通过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08 mg/kg预先镇痛,同时将0.6 mg/kg盐酸羟考酮和10.0 mg托烷司琼配至100.0 mL,以2.0 mL/h的速度泵入。2组患者手术完成后送至恢复室。

1.3 观察指标

① 麻醉效果[5]: 麻醉呼吸恢复时间、开眼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及术中心率(HR); ② 镇痛效果[6]: 术后1、6、12、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总分10分,分数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③ 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7]: 麻醉前、术中、术后24 h抽取患者5 mL静脉血, 3 000 转/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抽取2 mL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D-二聚体(D-D)水平,试剂盒均购自丽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④ 不良反应: 嗜睡、躁动、心动过缓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开眼时间短于对照组, MAP及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2.2 2组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1、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分

2.3 2组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比较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4 h的MBP、NSE、S-100B、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比较

2.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嗜睡2例,躁动1例,心动过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 对照组发生嗜睡5例,躁动4例,心动过缓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6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开颅手术的常用麻醉药物为丙泊酚、瑞芬太尼,丙泊酚具有较高的脂溶性,能够迅速发挥作用,但其亲和力较弱,需要较大的剂量才能发挥有效的镇痛作用,易引发呼吸抑制,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其用量; 瑞芬太尼为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其起效迅速,能够在1 min左右达到血脑平衡,并迅速水解,但对呼吸也具有抑制作用,易导致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延长。

羟考酮是从生物碱蒂巴因中提取的半合成阿片类药物,对阿片μ和k受体均具有激动作用,以主动转运的方式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而阻断痛觉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持续、平稳地发挥药效,从而发挥较强的镇痛作用,镇痛效果为吗啡的2倍,且生物利用度高,给药途径广。羟考酮与丙泊酚联用后使其在脑部的药效更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丙泊酚受体亲和力较弱的缺陷[8], 从而提高麻醉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麻醉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开眼时间、MAP及HR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丙泊酚联合羟考酮能提高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效果。羟考酮药效稳定,对其他受体作用较轻,具有减轻内脏痛的作用,也可降低丙泊酚的用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 低于对照组的27.6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丙泊酚联合羟考酮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丙泊酚联合羟考酮能够提高镇痛效果。MBP、NSE、S-100B、D-D水平越低,提示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越轻。本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4 h的MBP、NSE、S-100B、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泊酚联合羟考酮能够降低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分析原因为: 羟考酮起效迅速,脂溶性低,血药浓度与药效作用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进入到脑脊液中,使其在较低的剂量时也能发挥较强的镇痛效果,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与丙泊酚联合使用能有效抑制组胺的释放,降低皮质醇水平和睾酮含量,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降低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程度。

综上所述,丙泊酚联合羟考酮可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程度,提高麻醉和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猜你喜欢

羟考酮丙泊酚脑组织
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羟考酮在妇产科手术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盐酸羟考酮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
盐酸羟考酮负调控LncRNA LINC01857抑制宫颈癌细胞Siha增殖、迁移及侵袭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