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普旅游思路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探究
——以安康市创建5A级旅游景区科普旅游满意度调查为例

2021-03-10赵临龙董苗苗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1期
关键词:南宫安康市安康

赵临龙,董苗苗,杨 琪

(安康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201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课题《基于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的科普旅游评价研究》批准立项。科普旅游指的是集科普教育和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品,是以旅游活动为载体,在旅游产品中增加科普教育含量,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身心受到陶冶与熏陶,提高游客素质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本文根据课题的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安康市旅游的发展状况,从而针对安康科普旅游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促进安康旅游产业的发展。

安康市地处中国西北、西南、华中的全国区域“中心”,与四川、重庆、湖北相邻,形成两山(秦岭、大巴山)夹一江(汉江)的山水地形,面积2.34万km2,常住人口303.7万人。尽管为秦巴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但生态环境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为西北小江南,被评为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1]。

1 调查背景

安康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新鲜的空气构成天然氧吧;无雾霾的环境成为适合人类宜居的佳地;绿水青山生长的绿色食品构成天南地北的饮食城;无污染的河流造就安康特有的稀有鱼饮食品牌;安康硒谷之乡使其成为健康之城;边关地域特征的方言、民俗、美食等使安康成为感受多元文化的神秘之地。

安康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截至2019年末,已建成A级景区29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13家,3A级景区11家。目前,正在全力创建瀛湖5A级景区(西北最大的人工湖)、南宫山5A级景区(有圆寂和尚真身不腐的奇观)。

2 调查研究

1)调查内容

调查了解人们对科普旅游的理解程度,以南宫山风景区和瀛湖风景区为例,调查人们对于科普旅游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并且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安康市科普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康市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调查对象

主要以网络人群(大学生居多)为研究对象,获取相关信息。

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利用问卷星系统,设计了多项调查内容,包括对科普旅游的了解程度、对安康市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南宫山和瀛湖两大风景区的认知程度、对安康市4A级景区的了解程度等多项核心指标,并对安康科普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征询。

此次问卷调查时间为2019年12月6日—18日。共回收542份,其中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92.3%。

3 调查分析

1)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在正式开始调查之前,主要从年龄、学历、职业3个方面对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做了调查摸底。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人群占主体,达到64.2%(表1)。

2)对科普旅游了解程度

在调查的500份有效问卷中,仅有80位被访者了解科普旅游,有297位被访者只是知道,但不了解,有123位被访者甚至不知道科普旅游。这说明大家对科普旅游的了解程度还是比较低的(表2)。

3)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

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方法最主要是依靠亲朋好友推荐和旅行社。可见,好的宣传对一个地区旅游的影响力很大。所以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宣传是很有必要的;亲朋好友推荐也是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而良好的旅游口碑是靠每一个人的体验和宣传,打好旅游口碑在旅游宣传中显得尤为重要(表3)。

4)科普旅游与旅游活动质量的关系

有96%的人选择了科普旅游是会提高旅游活动质量。这说明在大家的潜意识里,认为通过科普旅游是可以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表4)。

5)科普旅游与市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有超过93.4%的游客认为科普旅游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综合科学文化素养。这说明在大家的潜意识里,普遍认为通过科普旅游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综合科学文化素养(表5)。

表1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矩阵单选题)

表2 科普旅游的了解程度(单选题)

表3 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多选题)

表4 科普旅游与旅游活动质量的关系(单选题)

6)南宫山旅游景区认知度的调查

被调查者对安康市山地景观代表性的南宫山4A级旅游景区的了解还处于一个比较朦胧的状态,有接近60%的游客了解南宫山是国家级景区;而另一方面,仅仅有120名的游客知道南宫山有古冰川及火山遗址的科普知识。因此在加大对安康市旅游景区宣传力度方面,要作统筹安排整体宣传(表6)。

表6 南宫山旅游景区的认知度调查(矩阵单选题)

7)南宫山旅游景区科普产品的满意程度调查

被调查者对地质博物馆科考路线及科普活动的满意基本上是持平的,但对南宫山的科普讲解满意偏低不到30%,同是科普讲解的不满意程度也是此项调查最高达到了9.4%。这说明有必要加强对南宫山旅游景区讲解员的培训,增强其科普讲解的专业度(表7)。

表7 南宫山旅游景区科普产品的满意程度调查(矩阵单选题)

8)南宫山地质博物馆的满意程度调查

从博物馆的位置、展厅布置、宣传板、博物馆展品4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游客的满意程度基本一致,满意人数占比为34%~36%,基本满意人数占比为57%~59%(表8)。

表8 南宫山地质博物馆的满意程度调查(矩阵单选题)

9)南宫山科普导览系统的评价

从科普标识牌的数量、位置、内容、科普路线的展览图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满意程度基本一致,占比为33%~34%(表9)。

10)瀛湖旅游风景区资源优势认知度调查

游客对瀛湖风景区资源优势的认知度还是较高的,尤其是在景色、物种自然资源方面,但是对其商业价值和矿产资源方面认知度相对较低(表10)。

11)瀛湖旅游风景区认知度的调查

作为安康市水代表的旅游景区,知道瀛湖4A旅游景区与“陕西千岛湖”的人较多,但了解瀛湖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以及“生物基因库”、“生态植物园”、“天然动物园”荣誉的占比不到50%。因此在加大对安康市旅游景区宣传力度方面,要作全面宣传整体打造(表11)。

12)瀛湖旅游风景区科普旅游的特点

对于瀛湖旅游风景区科普旅游的特点,其被了解程度占比较高,超过60%(表12)。

表9 南宫山科普导览系统的评价(矩阵单选题)

表10 瀛湖旅游风景区资源认知度的调查(矩阵单选题)

表11 瀛湖旅游风景区认知度的调查(矩阵单选题)

表12 瀛湖旅游风景区科普旅游的特点(矩阵单选题)

13)瀛湖旅游风景区科普旅游的作用

对于瀛湖旅游风景区科普旅游的作用,其被了解程度占比均超过50%,其中突出水资源的选项“可以提高旅游者对湖泊知识的认识”赞成率最高,达77.6%(表13)。

表13 瀛湖旅游风景区科普旅游的作用(多选题)

14)安康市开展科普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72.8%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且品牌知名度不高是主要的问题,其次有67.4%的被调查者认为科普宣传缺少对旅游理念和游客旅游方式的引导,有54%的被访者选择了缺乏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统一科学规划这一选项。说明安康开展科普旅游,首先要做好旅游产品品牌,其次要加强旅游产品的推介宣传,还要打造新的旅游产品,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安康的科普旅游中(表14)。

15)加强安康市科普旅游宣传的策略

有接近70%的被调查者认为要加强安康科普旅游的内涵建设,通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安康科普旅游发展,其次是通过媒介宣传扩大安康科普旅游的影响力,再者是加强对导游讲解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安康科普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表15)。

表14 安康市开展科普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多选题)

表15 加强安康市科普旅游宣传的策略(多选题)

16)安康市其他4A级景区的了解情况

除安康市2个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南宫山和瀛湖以外,对其他9个4A级旅游景区进行熟知度调查。天书峡景区是熟知程度最高的,筒车湾休闲景区、飞渡峡黄安坝景区等熟知度接近40%,对其他4A级景区的了解程度均不高(表16)。

表16 安康市其它4A级景区的了解情况(多选题)

4 问题及建议

4.1 问题

1)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品牌的知名度不高

近年来,安康市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19年末,安康市已建成A级景区29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13家,3A级景区11家;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千家坪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化龙山自然保护区4A级景区、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平和梁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个(瀛湖旅游景区4A级景区、镇坪飞渡峡水利风景区4A级景区、千层河旅游风景区、汉阴凤堰古梯田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5个(千层河旅游风景区、石泉汉江莲花古渡国家湿地公园、镇坪曙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汉阴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平利古仙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1个(南宫山4A级景区),国家级博物馆7个(旬阳县博物馆国家三级、安康博物馆国家三级、旬阳县红军纪念馆、汉阴县三沈纪念馆、白河县博物馆、安康市藏一角博物馆、汉阴凤堰古梯田)等。但在这众多的科普旅游景点中,名声在外的主要还是以瀛湖4A级旅游景区、南宫山4A级旅游景区为代表的山水旅游景区。

安康山水生态特色旅游业的发展较其他市区慢,收入效益不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交通因素等,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还在于对本地赖以发展旅游的资源和旅游产品缺乏大手笔的宣传力度,虽然旅游景区有特色,但并不为人所知。安康城瀛湖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汉江作为承载汉文化的历史长河,汉江安康城码头具有340年的秦朝、汉朝“汉中郡”的历史;南宫山为佛教圣山,建于北宋靖康二年,近900年的历史,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日,高僧弘一大师圆寂于木缸,至今肉身不腐,在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奇观[2]。但由于宣传特色不鲜明、宣传资料不全面、宣传形式不到位,使旅游景区的特色未凸显出来,安康市生态旅游的品牌也未叫响,安康市旅游文化品位也不高,极大影响安康市知名度的提升,使这2个创建5 A级旅游景区未能很好引领安康旅游业的发展。

2)科普宣传缺少对旅游理念和游客旅游方式的引导

安康市为中国北亚热带动植物典型代表区,是动植物的南北过渡带。安康城是中国十大宜居小城、中国十大节庆城市,安康市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承担着“一库清水供北京,一江清水东流去”的使命和责任。

安康市拥有众多的国家级旅游招牌,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3家、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国家级博物馆7个,又被誉为“中国硒谷”。但安康科普旅游宣传由于缺乏对旅游理念和游客旅游方式的引导,使其科普旅游优势未能体现出来。

地处西北、西南、华中交汇处的鸡心岭景区,被誉为我国的“自然国心”[3],但安康科普旅游宣传正是缺乏安康“国心”的旅游理念,使“东西南北中,安康欢迎你”没有成为其地理坐标品牌。

每年端午节的龙舟文化节,可以称得上是安康科普宣传的重头戏,来自全国的文艺名家大唱安康美,对扩大安康市对外宣传起到积极作用。但缺乏对游客旅游方式的引导,使汉江安康城“汉中郡”这个重要的码头城市,在我国大统一的汉文化形成的地位和作用的科普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体现出来。

3)忽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安康市的生态旅游亮点使“生态安康,秦巴明珠”成为安康市旅游形象宣传语。生态是安康的优势,就要保护好这张精致名片。但现在安康市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出现了“同质化”旅游景区,如在峡谷旅游景区打造中就有石泉中坝大峡谷(4A级景区)、镇坪飞渡峡(4A级景区)、平利天书峡(4A级景区)、岚皋千层河(3A级景区)等。忽视峡谷品牌意识的保护,“同质化”的旅游品牌相互竞争,就会削弱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在“自然国心”鸡心岭脚下的巴山盐道,据考证,帝尧时期大巴山南坡的重庆巫溪大宁厂盐泉是巫咸国之地,被称为“巫咸古国,上古盐都”[4]。神秘巫文化结晶的“盐”,随着巴山盐道传送着神奇的魅力。但具有世界影响的盐道文化品牌旅游项目并没有进入《安康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相反,2012年由四川省申报的“蜀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阴平道)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预备名单》。忽视巴山盐道旅游文化品牌的利用,错失安康市旅游品牌在世界舞台的展示良机。

4)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安康市的县城都是依山傍水的山城,远离省城和市区,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现代旅游的需要,通讯、道路、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要发展乡村旅游,道路等级、网络通信、用电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方面急需提升改善。

目前,安康通往全国各地既没有高铁也没有动车,飞机场建设也还没有完工,使得安康大旅游圈还没有形成,极大影响安康的旅游效益。

5)景区管理比较分散,旅游服务机构及旅游产业链不健全

由于受交通条件制约,安康市的大旅游圈没有形成,这也就影响到全市旅游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目前,在安康火车站、高客站(高铁站、飞机场均未完工)还没有一般旅游城市拥有的游客接待中心,安康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主要在旅游景区,这就使游客到旅游景区无法做到零换乘,为游客自由行带来不便。

旅游产业链不健全使安康市旅游未能形成全天候的旅游景象,只是停留在白天看景、晚上睡觉(没有夜间旅游项目)的状态,也导致安康市自身的旅游环线至今没有形成,南北方向:西安市—商洛市柞水—镇安—安康城—平利—镇坪(“自然国心”鸡心岭景区)—平利—岚皋—紫阳—安康城—汉阴—石泉—宁陕—西安市;东西方向:安康城—平利—湖北十堰市(武当山5A级景区)—安康市白河—旬阳—安康城—汉阴—石泉—汉中市西乡县(骆家坝4A级景区)—镇巴—万源—紫阳—安康城。

4.2 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普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历史上以农业为主,仅有小手工业及商贸经济,经济发展较慢。现今安康市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承担着“一库清水供北京,一江清水东流去”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国家批准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安康建设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和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基地,架构山水成林的城市格局,建成秦巴腹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生态旅游城市[5],这就确定了安康市绿色环保经济的发展定位。

因此,安康市在绿色环保经济发展定位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将旅游作为重要的绿色经济,建设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当今,交通格局决定旅游格局,安康市在推进包海高铁“西安—安康”段的开工建设项目(已被列为2020年陕西省重点开工项目)的基础上,要全力推进安康—张家界高铁的立项,这是将安康融入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6]、构建安康大旅游圈、呈现安康在全国的旅游中心地理坐标品牌优势的难得机遇。同时,大力推进安康—西安和达州、安康—汉中和十堰开行动车,使安康至西安、十堰至全国高铁和汉中、达州至成都高铁、重庆城际列车实现接轨,形成安康—西安2小时内到达,安康—成都和武汉4小时达到,安康—重庆5小时内到达。

2)合理利用已有的旅游景区,实现资源的有序开发

安康市在创建2个5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品牌的区域核心竞争力,彰显区位优势品牌,扩大“自然国心”鸡心岭景区的范围,力争将其打造成为4A级旅游景区,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安康市全域旅游的科普地理坐标品牌。

在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开展水上旅游项目,如夜间汉江游船行等。同时,将安康城的龙舟节码头打造成安康码头文化园或博物馆,彰显安康码头城市的历史地位。安康位于汉江的中游,连接汉江上游汉中(汉朝开创皇帝刘邦封地)和下游汉口(楚国地),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十三年),秦“攻楚汉中(丹阳),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治西城(今安康城)”[7]。至公元30年(东汉光武帝初年),西城“汉中郡”迁入南郑(今汉中地)[8]。安康城经历了秦朝到汉朝340年的“汉中郡”,在“汉”文化形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大一统汉文化”提出安康市旅游形象标识语“汉水安康,秦汉郡城”,以此提升安康码头城市在全国的文化品位和对外宣传的影响力,并且将汉江安康瀛湖旅游景区与安康城龙舟节码头文化园或博物馆结合,整体打造瀛湖·汉江码头5A级旅游景区,使瀛湖的自然风光与汉江码头的人文底蕴融为一体,丰富安康科普旅游的内涵。

要重视盐道文化廊道开发利用,用盐道文化的“巫文化”内涵,将镇坪盐背子饭的长寿品牌(镇坪县被授予长寿文化之乡)、南宫山圆寂和尚人身不腐的药文化品牌、紫阳富硒茶和平利绞股蓝的茶文化品牌,以及大巴山神仙豆腐美食的饮食文化品牌等打造成为科普旅游的亮点。巫文化也构成了南宫山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南宫山是一座巫文化之山、中药材之山、美食材之山,这是南宫山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科普旅游卖点。安康市要积极联合沿线地申报盐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尽早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预备名单》,将安康市推向世界的旅游视野之中,提升安康科普旅游的知名度。

3)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科普素质

旅游是一种体验式的身心活动,对于科普知识的获取,除宣传媒体的介绍和游客的自我索取与领悟外,与旅游从业人员所掌握的科普信息和讲解的内涵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科普素质是开展科普旅游的根本保证。

高等院校和旅游行业机构都有承担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旅游从业人员科普素质提升的重任。高等院校对旅游专业学生开设科普旅游的理论研究课程,对全校学生开设科普旅游的通识选修课,使大学生未来不论是参与旅游活动还是从事旅游行业工作,对科普旅游均有较清晰的认识。旅游行业机构要结合具体的旅游景区,将景区资源介绍与科普知识培训相结合,使旅游从业人员对各个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和科普知识全面了解,以此丰富旅游景区讲解的内涵,宣传推广旅游科普知识,整体提升旅客的旅游科普素质。

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旅游知识,还要具有相关的科普知识,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学习更新充实旅游景区的解说内容,尤其完善科普旅游信息,使其更好地为广大旅游者传播旅游科学知识,增强旅游科普教育的力度。

4)完善科普旅游解说系统,形成全方位的科普旅游宣传

旅游是对实物载体的欣赏也是对虚拟世界的认识,即旅游是一种实景游也是另一种意念游的综合体。因此,导游对于旅游景区的讲解也需要结合实景游与意念游,既要让游客从实景中感知体验,同时也要从意念中去思索遐想,不仅感受旅游美景还要启迪游客心灵,不仅增强旅游景观科普知识还要唤起科普好奇心。

旅游景区中的科普展览馆,除讲解员动态的清楚讲解外,自身展览的实物或标本、以及图片和文字等都是静态的解说,对游客科普知识的增长影响极大,其解说词更要体现科学性,并且做到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使游客在游览之中受到科普教育。

信息时代又使智慧旅游成为新的时尚,是旅客到达旅游景区的前哨站。因此,智慧旅游信息将直接影响到旅客对旅游景区的选择。各个旅游景区的网络宣传不仅需要向游客推介景区旅游品质的影响力,还要介绍景区的科普教育价值,整体塑造旅游景区的形象,成为旅游与科普的统一体,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猜你喜欢

南宫安康市安康
安康幸福 有你的身影
陕西省安康市蒿坪镇:“认养农业”让市民体验现实版“开心农场”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
端午安康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日昇刀法
妹妹猴腮雷
强村富民的引路人——记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唐淌村党支部书记张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