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禄劝县中缅树鼩行为的初步调查研究
2021-03-10朱万龙侯东敏
章 迪,朱万龙,侯东敏
(1.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106;2.云南省高校西南山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生态适应进化及保护重点实验室,云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23)
1 引言
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infrared-triggered camera-trapping),现今统一简称为红外相机技术,而现在多应用于野生动物的行为、种群监测等研究领域。该技术是指野外活动中,通过安置红外感应设备且无人在场操作的情况下对野生动物以静态照片或动态影像的方式进行自动拍摄的技术与方法[1]。
早期的红外相机采用多种机械方式比如踏板、绊绳等触发相机陷阱对物体进行拍摄,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用来对野生动物进行拍摄和记录[2,3]。红外传感器的相机陷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被应用于各个领域[3]。自2005年起,利用数码照相技术与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相机性能,对于野生动物的研究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2010年之后,数码红外相机因性能与制造工艺的提升以及制造原材料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其在野生动物种群监测、多样性调查、种群密度评估等科研和保护工作中的应用[1, 4~6]。红外相机技术主要通过照片和视频来记录并获取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其群体大小、分布(相机位点信息)、拍摄照片数、行为(重点为活动节律)、生境(植被、海拔等)等数据[7]。这些数据有助于从种群、群落和行为等方面来分析野生动物在监测区域的基本特征[8]。
中缅树鼩(Tupaiabelangeri)属攀鼩目(Scandentia)树鼩科(Tupaiidae),为东洋界特有的小型哺乳动物,在国内仅有中缅树鼩一种[9]。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10,11]。本研究旨在利用红外相机探究云南省禄劝县中缅树鼩的行为习性,为中缅树鼩的成功驯养提供科学的野外基础资料[12]。
2 材料与方法
2.1 云南省禄劝县基础条件
实验动物中缅树鼩的红外相机调查地点为云南省禄劝县。区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北亚热带高原气候。调查时记录红外相机放置点的生境类型、温度、海拔、经纬度等关键性指标。若有可能,寻找实验动物中缅树鼩的洞穴并进行拍照记录。
2.2 红外相机的布设
根据采样地中缅树鼩的巢穴分布,在附近布设6~8台红外相机(Ltl ACORN 6210MC)。于每日7:00~9:30;4:30~7:00对其行为进行监测,记录每台相机位点的坐标、海拔和植被等相关信息。
2.3 数据处理
将红外相机中所保存的照片由32GB闪迪储存卡拷贝至电脑进行整理保存。
3 结果
3.1 云南省禄劝县地理环境初步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云南省禄劝县灌丛(北纬25°26′~26°22′;东经102°13′~102°575′),海拔1679 m。区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北亚热带高原气候;采样点地质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具有年温差较小,但日温差较大的气候特征。此采集地生境较好(图1a),植被未见人为破坏。附近靠近水源,且食物资源丰富。在动物样本采集过程中,发现中缅树鼩洞穴(图1b),掌握了采样地中缅树鼩的生活基本信息。
图1 云南省禄劝县生境
3.2 红外相机拍摄到取食行为
根据采样地中缅树鼩巢穴的分布,共计布设8台红外相机(Ltl ACORN 6210MC)。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发现中缅树鼩活动(图2a),并发现其发生取食行为(图2b),并且记录了中缅树鼩取食的食物种类、数量等信息。
经过统计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中缅树鼩图片资料,并发现中缅树鼩取食植物果实类食物次数较多,取食植物种子次数极少。
图2 红外相机拍摄到中缅树鼩活动行为(a)和取食行为(b)
4 讨论与结论
我国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国外基本同步,在台湾地区[13,14]和云南高黎贡山地区[15]开始了前期应用。随着红外相机技术的成熟与普及,2013年后广泛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呈现快速增长趋势[6]。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红外相机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且与传统的实验室研究相结合,使科学研究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本研究中红外相机的布设台数较少,采样地涉及范围较小,因而拍摄到的行为较少。后期将适当增加红外相机数量,扩大布设范围,并且根据样方法设计布设场地,由此可以进一步估算整个地区的中缅树鼩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