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学生成长共同体 构建家校共育新格局

2021-03-10邵梦婷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乡村学校具体措施

【摘要】近年来,“家校共育”的理念渐渐走进大众视野,但各校在落实时都出现了一些共性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结合当地教育实际,提出并逐步落实“学生成长共同体”的教育设想,力求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合力,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教师、家长一起成长,从而构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成长共同体;乡村学校;具体措施

作者简介:邵梦婷(1992.7—),女,江苏省宜兴市湖 实验学校,二级教师。

一、目前“家校共育”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社会是我国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三大主要途径。三者相互配合,互相促进。近年来,“家校共育”观念逐步兴起。虽然现在很多的家庭和学校已经接受了“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但在具体落实的时候,却依然存在障碍。

(一)发展水平较低,流于形式

广大农村的家校共育活动普遍层次不高,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即使有家校合作,其重心也往往只是集中于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常常忽视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整体素质,这就造成了“家校共育”流于形式。甚至部分学校教师认为家校教育合作不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才是他们的直接目标。部分学校更是将其简化为一场家长会,或者是举办一场简单的节假日活动。这种家校合作多是看起来形式丰富,内容却过于单一。这就使家长、学校之间真正有效的沟通变得难以实现。

(二)教师与家长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识

在传统认知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直都是相互独立、相互分离的两种教育方式。大多数教师与家长都认为,家庭教育只是负责学生的生活,主要任务是“养好”,而“教好”的任务则属于学校教师。只要父母与教师承担好各自的责任,孩子就一定能茁壮成长,家校之间根本没有合作的需要。家庭教育还受家长的文化水平、生活工作压力以及家中长辈教育观念冲突等纷繁复杂的现实因素影响,这直接导致部分家长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这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行为不当,就是教师教得不好,与自己无关,甚至觉得学校教不好的孩子,家长更没有什么办法。有的家长则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孩子全面素质的提升,没有理解教育的真正目的,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就可以了,对孩子极尽溺爱,不对孩子管教约束。部分教师潜意识中,认为大部分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如果让家长更多参与到孩子教育当中来,一定只会护着孩子,不但起不到教育助力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更有恃无恐。

(三)“家校共育”却淡化了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

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主体都是学生,以发展学生、培养学生为出发点,不应忽略作为共同体中心的学生,要弄清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接受的方式是怎样的。有些学校却跳过了学生,直接与家长对话,把学生排除在外。这样更像是浮于表面,不落實际,打着“一切为了孩子好”的无用口号,让学生被动去接受,去改变,去学习,这实在不能算是培养人才的途径。

二、“学生成长共同体”的提出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双轨制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该校的特殊之处在于所在的乡镇是长三角地区著名的“旅游名镇”,依靠旅游,当地人民纷纷从事民宿、饭店、农产品销售等个体经营。为方便工作,镇上家境优渥却无暇管理孩子的父母把孩子纷纷送入该校。这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专业的指导,又忙于个体经营,所以很多孩子不止学习上出现偷懒、懈怠的情况,心理上也出现了叛逆、自卑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外地务工人员来本地工作,他们选择把孩子转进本校。这一类型家长通常都是忙于赚钱谋生,虽然其中还是有一部分家长知道农村孩子念书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的读书学习也是无从下手。于是孩子的学习成了全家的难题,家校多次沟通无果后,父母逐渐放弃,任其发展。

所以,本校结合实际情况,依托“家校共育”的优秀教育理念,提出“学生成长共同体”的设想。“成长共同体”是指由学校和家庭组成的松散型而非组织严密型的群体,家校为了学生的成长而共同努力。这一设想,力求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合力,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这种尝试,学生、教师、家长一起成长,从而构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打造“学生成长共同体”的具体措施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媒介,在打造“学生成长共同体”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实践。

(一)组建家长委员会,形成家校共建组织体系

家长与教师、学校之间本就应该是平等的沟通关系,通过家委会,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实现三者之间便利而高效的沟通。家委会由校长办公室、家长代表、各年级行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班主任、主要学科教师等成员组成。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分别成立了校家委会和各个班级的家委会,并依托网络媒介建立家委会微信群。家委会成员的确立主要采取教师推荐和家长主动竞选两种方式。开学之初,班主任与上一任班主任共同讨论后,将所有家长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的家长有一定文化素养,掌握优秀教育观念,并能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第二类家长虽然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但是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肯为孩子学习与学校合作;第三类家长就是完全不想参与家庭教育的。而我们推选家委会成员时,就会以第一类家长为主,第二类家长为辅。这些家长敢说、敢做,在家长中有很强的号召力,能使家委会工作步入正轨。期望通过家委会工作,慢慢影响第三类家长。

每学期由学校邀请家委会成员来校召开一至两次家长会议,实现与学生家长的直接交流。学校有大的决定或变动时,也会第一时间告诉家委会的家长,家长可以对这个决议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此外,校门口设置“校长信箱”,家长对学校发展或学生成长有想法和意见,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直接与校长联系。

2020年因疫情线上教育期间,学校100多位家委会成员准时集合于家委会微信群,进行了一次主题名为“如何更好开展线上家庭教育”的云分享交流会。今年10月份,学校还开展了第一届家庭教育沙龙,不同年级段的家长代表们就“了解孩子”“家风传承”“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及“树立梦想”等五个主题展开交流,与会家长都各抒己见,讨论气氛浓烈。这些活动进一步鼓励了家长们主动学习优秀教育理念的积极性,拉进了家校之间的距离。

(二)运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与教师之间应该保持密切沟通,教师要及时向家长反映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部分家长由于缺乏家校合作意识,也不善于与教师沟通,所以处理问题时就会出现矛盾。教师要重视探索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与家长建立平等良好的关系。班主任要开学之初细心完善更新家长联系录(学生和家长的联系方式都要完整),与上届班主任、科任老师及时交接,对班级里单亲的学生、贫困学生、有残疾的学生、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做好记录,对学生个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某些不是很积极的家长,提前进行联系,做到胸有成竹。按固定频率进行家访,对学习上出现问题或近期在校表现异常的同学重点关注,家访时注重了解学生在家生活与学习状态,如交流中得知学生家中近期有重大变故的,一定要重点记载,留心观察。现在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较多,教师家访可能见不到父母,家长会也大多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参加,所以教师更要开辟多种渠道与学生父母沟通,例如利用微信、QQ、电话等多种方式,请家長理解、配合、支持自己的工作,使双方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形成合力。

(三)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帮助家长掌握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专业性强,需要专业的指导。学校可以利用教育专家、学校领导班子、优秀班主任开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家长传递正确教育观念。同时,可以请优秀家长现身说法,让家长间增进交流谈论,改进教育方法。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公众号“静待花开”网上家长学校也邀请家长通过线上文章的方式分享自己的优秀教育经验,已经有十多名家长进行过线上分享。现在通信发达,在每学期开学初,我校各班都会建立班级微信群,班主任邀请家长和任课老师加入,群中除发布班级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分享家庭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好的做法。分享内容丰富多样,家长也乐于参与这种讨论。

(四)开设“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入学校,主动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

在“家长开放日”,家长被邀请走入学校参加多种活动:参观食堂的卫生备餐,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伙食情况;走进教室陪伴孩子上课观摩教师讲课;参与课间跑操,与孩子一起运动等。活动日结束,教师主动请家长提出反馈意见并据此改进。此外,我校在家长开放日的形式上也不断创新,“好父母进课堂”活动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一种尝试。“术业有专攻”,将有特长的家长邀请到学校,让他们当一回老师,通过展示无人机、3D立体打印等科学技术和简单还原紫砂产品的制作流程、再现茶叶的生长及采摘过程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家长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拉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学校的体育节、合唱比赛、青春仪式、成长仪式等大型活动也邀请家长参加,如刚开展的秋季运动会开幕式入场比赛,就邀请家长代表作为评委和颁奖嘉宾全程参与。活动中满满的仪式感不仅让学生们印象深刻,也让家长更明白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这极大程度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能及时了解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五)以“书香校园”为载体打造“学习共同体”

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书香校园”是现代化校园的重点要求之一。本校将阅读由学校延伸到家庭之中,与以往亲子共读一本书的要求不同,我们鼓励学生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加入“阅读大军”之中。例如学生读名著,父母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爷爷奶奶读报纸看新闻,学龄前儿童看绘本。建议家庭成员一起制订“家庭阅读计划”,确定每天的读书时间,真正让“读”变得有意义,让读书习惯带动全家的学习氛围的增强。

学校也会定期以专栏推荐的方式,向家长们介绍一些好的家庭教育专著。例如今年9月份,我们推荐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帮助家长掌握简单通俗实用的心理学小常识,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一线教师们与家长共读书后,还进行了对家庭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讨论沟通。

(六)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此外,建立一支专门的志愿者服务队,成员有学生,有教师,有家长。服务队不定期进行志愿活动,如旧衣物回收捐赠、敬老院表演、垃圾回收知识普及、疫苗注射时排队引导等,以此来锻炼学生,增进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校响应号召,走出校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例如观摩本地优秀企业、走进当地党史陈列馆、走近老党员老红军,通过整合社会上不同的教学资源,实现它们的协调发展,形成真正三位一体的“学生成长共同体”。

四、建立对学校和教师参与的评价机制,定期考核

如果缺少完整的家校合作考评机制,在“学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中,活动开展可能会存在随意性,也就更谈不上连续性了。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家长慢慢就会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教师重视也会下降,不利于教师充分发挥家校合作中的主动性,因为不管教师是否参与,学校都没有奖惩措施,他们慢慢就会变得不再积极,变得应付了事。

考核应该是全方位的,应该是面向所有参与群体的,家长作为学校的平等合作伙伴,当然也应该在考核范围之内。但由于家长群体的特殊性,评价考核还是应以正面表扬为主,例如为做得好的家委会成员颁发荣誉证书,在学期末的颁奖仪式上对优秀家长代表进行表彰,让优秀家长与孩子同走红地毯,肯定其在家校合作上作出的努力与贡献。

综上所述,“学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核心是“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学习成长,为达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努力。虽然“学生成长共同体”概念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具体实施中必然也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但纵使这样,学校也会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条件,来推进落实,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41).

[2]杨静.探索深度合作的新型家校关系[J].湖北教育,2018(10):54-56.

[3]林上洪.“教育共同体”当议[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20-21.

猜你喜欢

乡村学校具体措施
国家粮食局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的具体措施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乡土文化退隐对乡村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其应对
美术教师做好下乡支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学校的使命
新时代乡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乡村学校开展义工服务活动是践行核心价值观重要途径
麻江县渠道防渗改造的具体措施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