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稼先:两弹响寰宇,试爆震云霄

2021-03-10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1年2期
关键词:邓稼先杨振宁原子弹

邓稼先(1924—1986),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1950年,邓稼先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后归国。他曾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等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首颗原子弹理论方案,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爆轰模拟试验;组织探索氢弹设计原理、技术途径,领导参与首颗氢弹研制、试验。邓稼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突然“消失”的邓稼先

1958年盛夏的一个夜晚,邓稼先和妻子许鹿希各怀心事,翻来覆去,都没睡着。因为邓稼先突然要调动工作,但调哪儿去、干什么,却都不能说,直到1964年罗布泊缓缓升起的蘑菇云才隐约给出答案。

1958年,邓稼先被选为我国研制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一天晚上,从邓稼先进门开始,妻子许鹿希就觉察到了他的不同。半晌,邓稼先用一种与平常完全不同的语调告诉妻子:“我要调动工作了。”至于去哪里、干什么,却都不能说。许鹿希很不舍,但邓稼先坚定地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家里的事情就托付给你了。” 虽然许鹿希并不知道邓稼先要去干什么,但她依旧选择支持自己的丈夫。

从那时起,邓稼先就突然从中国的大地上“消失”了,熟悉他的人联系不到他,科研杂志上也见不到他的名字,各种公开场合也没有了他的身影。他隐姓埋名,去到北京郊区的一片高粱地——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任理论部主任,秘密进行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探索工作,随后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有人以为邓稼先从一开始就一直在荒漠戈壁工作,“抛妻弃子”十几年,其实并非如此。一开始邓稼先工作单位所在的高粱地离家很近,但为了高度保密,当时他乘坐公交车总是在稍远的地方下车,再步行到单位。

中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邓稼先从罗布泊回到北京,他拿着一张“号外”来到已经病危的母亲的床前,激动地说:“成功了!成功了!”已经不能说话的母亲呆呆望着他,似乎不明白他在说什么。直到去世,他母亲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干什么去了。在与亲人死别的时候,邓稼先依然恪守着保密誓言。

含辛茹苦,自主研制原子弹

原子弹理论设计是造原子弹的“龙头”,原子弹怎么造,中国当时没有人知道。早前,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答应给中国提供一个原子弹教学模型,为陈列这个模型,邓稼先他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模型却迟迟不来。后来,苏联撕毁协议,苏联专家全部撤走,模型到最后也没有送来。面对国外严密的封锁,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要完全自己来干了。邓稼先作为理论部的负责人,不光要自己进行原子弹理论研究,还要组织新来的大学生学习中子理论。邓稼先先读书研究,然后一面备课一面教学。后来这些大学生都成为了九局(即核工业部九所或九院)的第一批青年骨干。

那时候,邓稼先常常一上课就上到半夜十一二点。当时附近地区还很荒凉,土路两边是大片的高粱地。为了确保邓稼先的安全,领导总会派两名大学生送他回家,当时还是学生的竺家亨就常常接到这样的任务。邓稼先和许鹿希所住的宿舍楼,四周都是铁丝网,看门的大爷每晚10点就锁门睡觉了。送邓稼先回家的学生只能把铁丝网拽出很宽的一条空隙,帮助身材高大的邓稼先钻过去,再把他那辆半新的自行车举起来递送过去。有时邓稼先备课到凌晨4点多,就不回家了,在办公室睡上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

有一次,当时的九局第一任局长李觉从青海回来向部里汇报工作,正碰上邓稼先给新来的大学生讲解物理知识。李觉一看教材都是法文原版,就问:“这书里讲的是制造原子弹的原理吗?”邓稼先一听笑了,他说:“我的大局长,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没有告诉人们怎样研制原子弹的书籍。每个国家对此都绝对保密。这几本书都与原子弹有关,是钱(三强)部长从法国带回来的,对我很有启发。核物理和原子弹对这些大学生来讲,还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我以这几本书为基础,从原子世界的ABC讲起,他们自称这是核物理的‘扫盲班’,从零讲起……”关于核工业的知识,不但这些大学生要从头学起,就是像邓稼先这样留过洋、有博士头衔的人,懂得的也不多。在国外,人家根本不让留学生接触这方面的知识。

就这样,邓稼先他们夜以继日、含辛茹苦地工作,终于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轮廓勾画了出来。邓稼先对数据非常严谨,带领大家把各项数据都搞得扎扎实实的,一个细小的疑点都不放过。当时,我国还没有大型的电子计算机。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清楚,邓稼先带领几十个年轻人日夜三班倒,用4台手摇计算机连续算了9次。经过这样细致的计算,他们还不放心,又请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他们得到的数据是可靠的。

1963年2月,邓稼先到华北某地参与并指导核试验前的轰炸模拟试验。他在试验基地吃住长达7个月,一天工作达10多个小时,饿了就啃一口馒头,实在累了,就和衣在基地临时搭建的、四面透风的棚子里眯一会儿。他们硬是用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模拟试验的成功,造出了中国自己的原子弹。1964年,邓稼先最后签字确定了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设计方案;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从北京郊区荒凉的高粱地,到茫茫戈壁滩,邓稼先和他的同事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

勇挑氢弹研制重担

1963年9月,还在继续研究原子弹理论设计的邓稼先、于敏接到了承担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这项任务的难度更大,邓稼先作为理论设计负责人,废寝忘食地工作,他有时睡在机房的地板上,有时守在工厂的加工机器旁,经常“把心提到嗓子眼 上”。

最终,邓稼先和他率领的科技人员终于取得了重大成果——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在他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中国创下研制两弹间隔时间最短的奇迹——2年8个多月。

20世纪70年代,邓稼先的老朋友杨振宁从美国归来,与邓稼先会面。杨振宁说,自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邓稼先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当时,美国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到中国的核物理学家寒春曾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工程。因为寒春是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是美国原子弹研制计划——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她参加了美国原子弹的制造。于是,杨振宁便向邓稼先询问中国原子弹的研制经过。

邓稼先请示上级后,给杨振宁写了一封信。当时正是杨振宁离开上海经巴黎去美国的前夕,杨振宁在上海饭店吃饭。席间,杨振宁收到了邓稼先的来信,邓稼先在信上说:他已经证实,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6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与。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封短短的信让杨振宁极为震动,一时热泪盈眶。

蓬断草枯的戈壁滩,常常风沙呼啸,核武器试验常常会遇到大大小小、层出不穷的突发问题;面对技术封锁,他们需要一遍遍探索、一次次计算;面对未知,前路是多么凶险……杨振宁在文章《邓稼先》中追忆老朋友时提到:“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常常对同事说:“理论部的工作必须非常细致、慎重。我们这里出一点小问题,到别处就是大问题。”在不懈坚持下,邓稼先和科技人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成功实现了核武器的研制。

无悔献身核事业

1985年,邓稼先从罗布泊回到北京,仍准备去参加工作会议,但医生说他已罹患癌症,并“强迫”他住院治疗。在病床上的邓稼先仍不忘工作,仍在繼续研究中国核武器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并和于敏联名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邓稼先因病去世。他临终前仍在思考我国尖端武器的未来,千叮万嘱:“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在国家需要时,放弃已经有相当成就的原子核理论研究,隐姓埋名于核武器研究。邓稼先曾说:“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参考资料

[1]萨苏.邓稼先走“麦城”[N/OL].中国科学报,2015-05-08[2021-07-24].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5/5/299820.shtm?id=299820.

[2]李晨阳,吴明静.邓稼先逝世30周年:还原真实才是最深的怀念[N/OL].中国科学报,2016-08-25[2021-07-24].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8/354646.shtm.

[3]陈瑜.邓稼先:许身国威壮河山[N/OL].科技日报,2020-09-30[2021-07-25].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09/30/content_454664.htm?div=-1.

[4]顾迈男.突破“禁区”采访邓稼先[EB/OL]. (2019-11-06)[2021-07-25]. http://paper.news.cn/2019-11/06/c_1210342829.htm.

3796500338215

猜你喜欢

邓稼先杨振宁原子弹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稼先的故事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杨振宁的放弃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放弃也可以成就人生
邓稼先的像遮住夫人脸
有些爱,永不褪色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