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普及工作促进科技服务民生的思考

2021-03-10李忠锋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5期
关键词:科技服务科学普及保障

李忠锋

摘要:民生问题是与人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衣食住行、住房和交通、老年人的医疗、子女的教育等。人们的生活问题因时代、历史条件、技术水平的不同,内涵和特点都表现出多方面的不同,但不变的是,人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针对科学普及中已有的误解,以及科学普及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不足,有人提出要加大对基金投入力度,正确认识它的意义和重要性。制定并实施科普中长期规划,加强热门科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实施通过科学和教育振兴国家的战略,同时也是热门科学。

关键词:科学普及 科技服务 民生 保障

中图分类号:G315

Abstract: People's livelihood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 ourselves, such as clothing, food,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medical treatment of the elderly, education of children and so on. People's life problems show many differences in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due to different times,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technical levels. But what remains unchanged is that people's interests will always come first.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misunderstandings i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the deficiencies in research 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heories and methods, some people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the fund and correctly understand its significance and importance.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plan for popular science,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popular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popular science.

Key Word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People's livelihood; Guarantee

民生問题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问题,是推进民生科技体制改革、解决民生科技问题的关键,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民生科技主义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民生科技作为科技发展的分支领域,作为民生科技变迁的重要力量,对解决人民生活问题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科技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根本出发点。以此理念为指导,提出科学普及工作促进科技服务民生,对于解决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科学普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科学热点研究设施较少、利用效率低

我国科普投资主要来自政府。各级科技协会的科普基金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投入。直接投资涉及科技和教育项目的政府部门。另外,民生科技团体和一些企业机构自有资金也属于科普基金。1995年后,科普学的直接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但由于科普基金规模不大,科普投入总额仍然太少,科普教育和科学方面的技术投入比例很低。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科学普及进行了一定的投入,但科学普及发展的必要性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大众科学的会址是大众普及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1],投资不足直接导致科研设施在我国普遍缺乏,利用率低。新中国成立后,热门科学场馆的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经费严重短缺,热门场馆数量少,布局不合理。在我国,科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不到30%,甚至在有限的场所内,也不完全用于大众科学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当前,大多数专业科普场所和单位都是为了企业而组织,但其运营成本却只够员工基本工资,无劳动经费、展品和设备陈旧老化、需要依赖科学普及的东西。靠科技,靠政策,靠国家和政府维护人民的利益,重视和解决他们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期稳定与稳定[2]。

1.2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忽视科学方法普及

当今的科学普及活动中,有许多人热衷于引入自然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普及国民关注的科技热点,但很少把科学方法考虑在内,注重思想与科学精神引导。很多受欢迎的科学书籍都局限于把高科技语言转化为流行、有趣、易读的语言。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种“翻译”。通俗读物不能给读者“科学思考”和“科学方法”,不能培养读者的批判性和科学态度,只能给读者零碎的现成知识。经过对几份报纸上的“科学普及”文章的分析,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发现,90%以上的文章都是由简单的知识普及所组成。其他流行的科学媒体也有同样的问题。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忽视民生科技科学知识的普及。我国的科学普及,大多把科学理解为自然科学,除了普及和普及民生科技科学知识外,只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3]。现行的地方性科学普及方法也给人一种印象,即科学普及的内容局限于自然科学,没有必要普及民生科技科学。在法律层面上,这些地区的科普法规定与我国宪法、科技普及法的规定相矛盾。在民生科技上有许多误解,认为科学的普及是简单的、非创造性的劳动,并非真正的“科学”,而是“小儿科”,难以成为科技的殿堂。受这一观点的影响,通俗科学的著作更接近于无法被看作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普及被认为是针对青少年和教育水平低下的青少年,不包括知识分子。我国把低学历的青少年和大众作为科普对象,主要以这些为中心开展科普活动。在《百万原因》这本经典的热门科学书籍中,也忽略了对高水平教育的热门科学宣传,并且主要针对年轻人。今天科技飞速发展,渗透到民生科技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新知识,以跟上时代的步伐[4]。

1.3科学普及理论和方法薄弱

科学普及研究热点科学理论包括:制订国家和地区科普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科学技术的整合、经济民生科技发展规划、各时期和各地区热门科学研究的内容和动态变化、科学普及目标和集团化战略的水平分布、热点问题等。近年来,由于科学普及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科学思想的普及化,忽视民众科学研究的文化功能,对科学思想中的文化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大众科学的误解也与全面研究大众科学理论有关。

2科学普及工作促进科技服务民生的策略

2.1努力拓宽筹资渠道,扩大科学普及热点

通过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促进国民适应所带来的民生科技变化,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资助,科学普及基金不能满足整个民生科技科学普及的需要。科研热点多样化资金来源的形成是我国科普基金的发展方向。唯有增加投入,才能改变当前科普普及场所少、利用率低的现状。首先,政府将努力增加投资。目前我国科普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助,以前政府投入的资金比较随意,但是现在科技普及没有了保障。从法律上讲,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科普基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其次,努力获得民生科技资金是增加对科学的投入的重要途径。在大众科学上投资的民生科技基金现在已经很少了。在发达国家,科学普及排在各种公共福利之前,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好评。除了政府的投入外,普及科学基金是由民生科技提供的。我国在积极推进科学普及的重要性的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吸引民生科技资金。举例来说,如果公司赞助大众科学项目,就可以享受诸如所得税减免和免税等优惠政策。最后,科学普及场所必须与自身发展相结合,扩大创收渠道。普及的科学设施工作是一项民生科技福利事业,但仅以其提供公共福利为理由,并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按照以往的经验,由于政府资金和民生科技捐赠有限,难以维持科学普及的场所,因此需要提高创收能力以弥补资金不足。除现有可靠的门票、与展览相关的小商品销售、设备租赁、从大屏幕电影中获得的收入外,还可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活动,活动包括科技教师培训班、周末儿童游乐场露营、科技夏令营[5]。

2.2排除对科学普及理解的误解,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全面了解热门学科的内容,通俗科学的内容则鲜明地体现在普及科技知识、提倡科学方法、普及科学思想、促进科学精神等方面。在国际上广受欢迎的科学理论学家认为,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最重要内容。人们理解科学最重要的是理解科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倡科学精神是科学普及的核心,人类对科技的认识总是受限制的。即使是最好的科学家也不能在所有领域中掌握专长,具有科学精神的国家或群体可以形成科技进步的成果。科技发展与民生科技发展相结合会产生巨大动力,自然科学的普及与民生科技科学的普及应该是一致的。民生科技与自然科学是人类科学的两个主要门类,就像汽车的两个车轮和鸟儿的翅膀。传播民生科技科学知识也是当前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整个民生科技形成于提倡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的民生科技。充分认识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参与科学普及。此同时,为了穩定团队,繁荣创新,需要对工作、生活、再教育、奖励和职业头衔进行适当倾斜。科普工作开展得如何,应当在科学家、工程师的任命、晋升和绩效评估中予以考虑,热门的科学研究要求也应纳入政府资助程序,以批准研究项目。国家应当表彰并奖励那些为科学普及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地方部门也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将大众科学的范围从主要针对年轻人和普通民众扩展到面向所有阶级民生科技。科技普及不应只是针对文盲,更应该让大众了解专业之外的知识[6]。

科学普及工作既要在宣传中充实和完善工作方法,也要充分重视普及工作的总体效应。除意识到普及科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外,也必须将科学普及工作视为提升社会科学科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有重视科学普及的成果,才能确保科学普及的总体效果。科学普及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辅助手段,对完善社会科学技术体系,提升社会总体科学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认识,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科普工作的实效性,满足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际需要。从科学推广实际发展来看,科学推广是否能取得实际效果,主要取决于科学推广工作是否正确。如定位正确,请选择方向。唯有明辨是非,才能确保科学和技术普及取得积极成果。以此为基础,确保科学普及工作的正确定位。

2.3加强科学普及的理论研究,制订中长期的科普活动计划

科技民生科技的发展,给科普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难以适应。同一种科普理论和方法应对各种情况的热门科学理论必须适应建设富裕民生科技的需要,与此同时,持续创新要求对热门科学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比如,科学电视的普及和科技博物馆的普及、青少年的科学普及和成人科学的普及、城市的科学普及和农村科学的普及,科学普及不能等同于一种把重点放在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普及、注重科学价值的科学普及。此外,还涉及了如何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来改进科学教育、如何使各种民生科技力量参与到科学的普及中、如何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等。因为计划没有完全执行,所以需要不断改进,需要调查出现的具体问题。要从国情和民生科技需要出发,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为民族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民生,提高效益,服务于广大人民,促进和谐民生科技的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科学判断,认真把它作为国家关注的重点、民生科技需要、科技活动的切入点和焦点,造福于人民。与此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长治久安的方针,不断加强科技研究,推动成果转化,解决人民生活问题[7]。

3结语

通过对科学普及工作促进科学服务民生的思考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认为在普及科学进步方面应从提高社会科学科学水平的角度,明确科学推广的意义,争取实现具体发展。以科学推动现实为基础,保证科学推广质量适应科学发展需要,提高科学普及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凯,张臻.民生科技: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J].华东科技,2019(2):34-35.

[2]徐骏.聚焦大局 关注民生 精准献策[J].浙江人大,2019(Z1):26-29.

[3]颜晓希.习近平民生思想及其我国民生科技发展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20.

[4]何继新,李占磊.科技创新与民生建设的政策隔离及问题分析[J].改革与战略,2020,36(6):69-77.

[5]本刊评论员,岳振.科技创新深度赋能高品质生活[J].当代贵州,2020(41):15-16.

[6]左健强.民生科技发展的战略性思考[J].普洱学院学报,2020,36(5):31-34.

[7]李翕坚.科技改善民生 创新引领发展[N].云南日报,2020-12-23(004).

3625500338210

猜你喜欢

科技服务科学普及保障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科学普及助力科学教育做加法——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科学教育论坛会议综述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广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动效果调查研究
新兴服务模式在科技服务业中的应用调查分析
“十二五”初期天津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