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研究进展

2021-03-09丁志远陈新梅李国文谢

中成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古方血栓性药制剂

丁志远 陈新梅李国文谢 燕∗

(1.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2.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上海 201203;3.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上海 200082)

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STP)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瘙痒、压痛和周围组织硬化等。现代医学认为,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病原因可以归纳为Virchow 三联征,即血管内皮损伤、血流淤滞和高凝状态[1]。由于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症状属于可承受范围之内,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良性、自限性疾病而未引起重视[2]。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血栓性浅静脉炎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出现肢体重度肿胀、皮肤色素沉着或溃疡等症状,甚至呈现致死性的肺栓塞,威胁生命安全[3]。

中医认为,血栓性浅静脉炎由湿热蕴结、瘀阻脉络而成,其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抑郁、脾虚失运、外伤血脉等因素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留滞脉中而发病。其病理因素有湿热、血瘀、气滞等,以湿热与血瘀最为常见。中医根据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将其分为湿热阻络、血瘀湿阻、肝郁蕴结3 种证候,在治疗时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就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综述如下。

1 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复方中药

从中医学角度上说,血栓性浅静脉炎属“赤脉”“青蛇毒”“恶脉”等范畴,治疗时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课题组将目前用于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复方中药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以下3 类,经典古方、经验方和现代中药制剂,本部分将围绕这3 类复方中药阐述其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应用进展。

1.1 经典古方 经典古方是古代医家临床实践的经验结晶,因其“药味少而配合奇,分量重而效力专,论证用药,八法具备”的特点,传承至今,颇受现代医者青睐。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报道经典古方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相关文献,对其处方组成和功用进行整理归纳,见表1,以分析应用经典古方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选方依据和用药特色。

表1 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经典古方

由表1 可知,基于“湿热”“血瘀”的基本病机,现代医家在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时,多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类古方。由于同一病症,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或由于病情进展程度、病机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不同医家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辨证、立法、遣方和用药也有所区别。此方重用赤芍、生甘草,配以元参、金银花、当归、两头尖,全方共凑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之效[4]。遵从“因邪致瘀,祛邪为先”的原则,血栓性浅静脉炎由湿热之邪外侵,合以脾胃功能受损,水湿失运,湿性下趋,载血热毒盛下注脉中而急发,治疗时以清热祛湿为主,方选茵陈蒿汤加减[16]。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机为痰瘀互结,治时多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痰兼顾化瘀,治瘀不忘祛痰,做到见瘀之证而防痰之生,见痰之象而防瘀之结,及早化解和防止痰瘀互化与互结,防止疾病向纵深发展[24]。由此可见,经典古方的现代应用,能够体现中医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特色。

用药当知药,知药方能善用。芍药甘草汤原方中并未指出所用芍药为白芍还是赤芍,阴虚阳亢者多用白芍,瘀热则多用赤芍,《本草求真》 中也记载“白则能于土中泄木,赤则能血中活滞”,故在临证时重用赤芍,取其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4];又如桃红四物汤,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桃仁、红花6 味中药组成,方中已指明芍药为白芍,但用于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时,多以赤芍易白芍,增强其活血作用[6-7]。《蒲辅周医疗经验》 论四物汤时也指出“凡血瘀者俱改白芍为赤芍”。因此,应用古方时不应“泥其方”,而要“随证治之”,临证时加减化裁,以补古方之不足。

1.2 经验方 近年,经过许多中医工作者长期的潜心研究与实践,涌现了一些对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具有独特疗效的经验处方。本文查阅2010 年以来国内报道经验方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相关文献,排除无对照组的研究共有17 篇。整理分析后发现,现代医家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机认识多为“湿”“热”“瘀”相互作用,气血运行不畅、留滞脉中而发病。基于“热者寒之,塞者通之”的治则,用药多为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类中药,见表2,与庞雪等[25]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192首方剂组方规律分析所得的结果相同。但是,若在方药中一味的使用寒凉之品往往会加重疼痛,同时对病情转归不利,即所谓“血遇寒则凝”。因此,尚需选用辛温活血之品,如当归、川芎、泽兰、红花等[26-29]。此外,该病病在血分,不通则痛,故疼痛是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就诊的主诉之一,是急需缓解的症状。基于“急则治标”的考虑,治时应在清热活血的基础上通络止痛,可选乳香、没药、延胡索等活血止痛药[26,30],以尽快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这种疼痛大多有放射、走窜的特点,在治疗时应通络止痛与散风止痛并举,可选用全蝎、僵蚕、蜈蚣、地龙等息风止痉药[29,31]。而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于下肢,故治疗时配以牛膝破血通经,引药下行[26,32]。由此可见,现代医家在

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时,根据其病机特点及发病部位,辨证施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大法,配伍温经通络、散风止痛之品,方证相应,配伍精当。

表2 2010 年以来经验方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相关文献

1.3 现代中药制剂 现代中药制剂是以中药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处方将其制剂成型,标明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以一定规格供临床直接使用的药物,包括中成药和医院院内制剂。

目前,主治证为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成药仅有脉络舒通颗粒(脉络舒通丸)一种,该制剂由四妙勇安汤合二妙散加味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瘀通络、利湿消肿的功效。张敏芝[43]发现脉络舒通颗粒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效果较好,总有效率为92.00%。此外,一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类中成药,如痹祺胶囊[44-45]、通塞脉片[46]、血府逐瘀胶囊[47]、大黄蟅虫胶囊[48],用于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也有一定疗效。

医院院内制剂是指医疗机构为满足诊疗需要,以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的中药处方为基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研制而成的仅供本单位使用的药品,是对中成药市场的有益补充[49]。目前,国内报道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院内制剂有静脉炎膏方、清络通脉片、花栀通脉片等。静脉炎膏方由生黄芪、当归、赤芍、虎杖、川芎、丹参、三七等12 味中药组成。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以脉络舒通颗粒为对照,静脉炎膏方的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50]。清络通脉片以凉血清热、化瘀通络为治则所创。方中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紫草为君药,凉血祛瘀、利水消肿的益母草为臣药,佐以赤芍、牡丹皮、水牛角、石膏、土鳖虫、大黄清营凉血,清血分之热,起到治病求本,气血同治之效;甘草调和诸药,缓急补中,固护正气,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瘀通脉之功。研究表明,清络通脉片能显著降低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TNF-α、CRP、IL-6 水平,提示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炎症-凝血网络”,从而促进静脉血栓形成后的血栓溶解和再通[51]。花栀通脉片由金银花、马齿苋、板蓝根、当归、赤芍、生地、丹皮、山栀、黄柏、苍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的功效。临床研究显示,与对照药穿王消炎片比较,花栀通脉片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为96.5%[52]。

综上,中药制剂虽不如方药变化灵活,可随证加减,但其处方工艺相对稳定,用法用量规范明确,服用携带相对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临床需求大。目前,用于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现代中药制剂仍相对较少,尤其是已批准上市的中成药更是屈指可数,远不能满足治疗需求。因此,急需依据中医理论并利用现代制剂技术,加大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现代中药制剂的开发力度。鉴于经典方剂、临床经验方和院内制剂既有中医药理论依据,又有中医临床应用基础,从中寻找和开发新的现代中药制剂仍是发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复方中药的一大趋势。此外,若对一些疗效确切但主治症非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现代中药制剂进行2次开发,增加新的适应症,未尝不是一种开发现代制剂的新途径。

2 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制

现代医学认为,血栓性浅静脉炎是由多种原因,如静脉曲张、直接内膜损伤、感染以及凝血异常等引起的浅静脉炎症性血栓性疾病。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探究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认为复方中药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而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疾病。

据报道,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体内血浆TNF-α、IL-6、CRP 等炎症标志物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提示静脉血栓中有炎症存在[53]。李光宗等[50]研究发现,静脉炎膏方能显著降低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相关炎症指标,表明静脉炎膏方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静脉炎膏方可降低模型兔TNF-α、CRP、IL-1β、IL-6 水平,减少NF-κB、PKC 蛋白表达,推测静脉炎膏方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可能与抑制NF-κB 信号通路活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54]。此外,四妙勇安汤[9]、利湿清热通络化瘀方[27]、复原通络方[34]等复方中药也具有抗炎作用,均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而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有研究认为,血栓性浅静脉炎是静脉腔内的炎症同时伴血栓形成,而血栓的形成多由静脉血流淤滞、静脉壁的损伤及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因素引起。近年也有从这几方面探究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化浊解毒汤可显著增高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提示化浊通络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可能与提升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有关[33];清热活血方能显著降低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血浆粘度和高、中、低切血液黏度,即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来发挥治疗作用[26];李亚南等[3]研究发现,中成药脉络舒通颗粒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保护血管内皮损伤,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发展,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氧自由基生成与氧化酶活性,阻断氧化反应链、抑制内皮细胞凋亡有关。以上研究提示,复方中药可通过抗凝血、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稠度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等方式抑制血栓形成,进而发挥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另外,随着对痰瘀学说的深入认识,有学者认为痰瘀互结是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基本病机[55]。彭玮等[24]采用祛痰化瘀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现患者TC、TG、LDL 水平显著降低,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认为祛痰化瘀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状态有关。

综上,复方中药可通过抗炎、抗凝血、降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等发挥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显然,目前关于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从现代医学的炎症和血栓形成角度进行探究,并未能结合复方中药的配伍规律、中医病因病机等进行诠释。今后若能秉承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遵从“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理法方药统一”的整体研究思路,从复方中药的组方、药性或药效物质基础等方面着手,将能更加准确、系统地解释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制。

此外,选择适宜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动物模型也是进行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作用机制研究的关键。近年来文献中报道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动物模型主要为β-七叶皂苷钠[56]、20%甘露醇溶液[54]或长春瑞滨注射液[57]诱导的静脉炎模型,造模原理都是诱导静脉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引起静脉壁炎症反应,并未从中医“血瘀”的基本病机出发构建动物模型。因此,建立符合中医病机理论的动物模型是能够准确探讨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作用机制的关键所在。

3 总结与展望

现代中医学者在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时,根据其病因病机,选择适宜的古方,并根据患者病情在古方基础上加减化裁;或是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新方,常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并配以温经通络、散风止痛类药物;又或是选用性质稳定、疗效确切的现代中药制剂;均取得一定临床疗效。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抗凝血、降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调节炎症反应有关。

用于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现代中药制剂中,主治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成药仅有脉络舒通颗粒一种,它的适应证为湿热瘀阻脉络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对于病因为血瘀湿阻和肝郁蕴结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尚无对证药物。因此,应开发针对血瘀湿阻和肝郁蕴结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现代中药制剂,以适应中医对证治疗的需求。

长期以来,中药被认为具有“安全、低毒”的特点,使研究人员对其安全性有所忽略。但有研究显示,部分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服药后出现头痛、疲劳、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3,33,37,58],而这些症状在停药后均自行好转,服用的复方中也无毒性药物。可见,复方中药的临床不良反应与临床疾病、证候、机体状态、体质等个体因素密切相关[59]。所以,在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研究中,还需重视其安全性研究,包括临床上复方的安全性研究和新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等。

药对作为复方中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复方相比,由于药味简化,更有利于阐明复方配伍的特殊规律与内在联系。于海源[60]在中医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用药规律研究中指出,湿热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和肝郁气滞证的常用药对分别为桃仁-红花、党参-地龙和川芎-赤芍。今后若能在此基础上,以药对为切入点,开展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将有利于充分地阐释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另外,有研究表明,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61]、丹红注射液[62]在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时有一定的疗效。这提示一些疗效较好的药对也可开发为复方制剂,为中医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提供一种选择。

目前针对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机制研究多通过观察炎症因子、凝血四项和血常规等宏观检测指标,推断其作用方式,对复方中发挥具体药效作用的成分研究还有所欠缺。今后还可尝试选取复方中各药味的主要药效成分作为代表性指标成分,开展复方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明确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但中药中有些发挥药效的化学成分含量低,有的甚至是体内中间代谢产物在发挥药效,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代表性成分进行复方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是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

总之,复方中药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在相关药物研发、用药安全性和药效物质基础等方面的研究仍有所不足,未来各学科研究人员应加强交流合作,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更好地发挥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优势。

猜你喜欢

古方血栓性药制剂
两古方在改善POI大鼠卵巢微环境作用机制的差异初探
含杜仲古今方剂的对比研究
加大对中医经古方保护的建议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