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教学之分层练习设计

2021-03-09韩玉洁

中文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习题分层

韩玉洁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山东 日照 276800)

一、基于分层理念的小学数学因材施教作业设计优势

1.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

融入分层理念的因材施教练习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按照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练习内容。比如,进行问题的分层次提问,开展练习内容的分层次布置等,让每一位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都能够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效果。

2.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情

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差异化的作业,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层次划分,同时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也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进而更加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此同时,为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在实际进行作业发放时,应确保每一名学生的作业任务相同,但可以将作业分为“基础项”“常规项”与“挑战项”三个等级,前两项作业是必做作业,后一项作业是“选做作业”,主要由A层次学生负责完成,当然其他层次学生也可以挑战自我,尝试完成作业。

3.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应用推广实施,尽管绝大多数的教师已经认识的“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从以往的教学“主导者”变为教学“引导者”,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但由于班级内学生数学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一些学困生没有能力发挥自身主体地位,无法跟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脚步。而通过分层作业练习设计的方式能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运用到难度较大的问题解决中,将能够逐渐跟上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步伐,进而为进一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分析

1.在保护学生自尊情况下选择分层方法

1.1 让学生预测自己的分组情况。为改善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出现的“学困生”的情况,教师通常会选择将学生分成A、B、C三组不同层次的级别,按照分组情况分别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作业和练习,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然而教师在为学生分组的同时应当注意不能伤害到小学生的自尊心,也不可以打击小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可以首先做一个游戏让小学生预测一下自己的分组情况。既可以让小学生在面对结果之前可以有一个准备,也可以让小学生正确地面对自己的能力。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地保护好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在进行分层练习设计的同时要遵循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原则进行,由于每一位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不同,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同。教师开展分层练习设计的目的则是改善这种情况,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要严格遵循面向每一位同学的原则,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1.2 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及成绩评定最终分组。分组进行分层练习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A组的学生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此类的学生可以在学习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冲刺更高难度的习题;B组的学生是基础一般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多巩固好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一些中等难度的习题;C组的学生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一般都是需要打好基础的学生,因此,需要多练习基础习题。教师通过对小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小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确定最终的分组情况,按照不同的小组发布不同难度的习题练习任务。在给学生进行具体分层时,要掌握好分层的标准,通过合理分层能真正体现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并能在数学实验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发挥有效作用。同时,在小学数学分层练习设计中对学生进行分层,一定要掌握好分层的标准和办法,确保分层的科学合理。尤其不要把某一次数学考试成绩轻率的作为分层标准,要注重学生们平时的学习表现。

1.3 根据所学内容设置分层作业。“100以内数的组成”这一课是为了让小学生学会认识100以内的数字,让学生了解数是如何组成的。教师在教授小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同时应该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的不同,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分层练习设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对于A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认识100以内的数字之后,可以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学习。

例一,在()中填上“>”“<”或“=”。

(1)50个一()5个十

(2)8个十()8个一

(3)30个一()5个十

(4)7个十9个一()7个一9个十

在这道题目中不仅仅可以考验出小学生对100以内数字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字的同时学习数的组成,对数字的大小进行判断,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巩固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让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可以更加感兴趣。

对于B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巩固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尝试中等难度的习题。

例二,下面10个数,请你帮它们分一分。

25,29,88,54,21,33,87,46,22,71

单数:()

双数:()

例三,用1、4、6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

在这两道题目中不仅仅可以考验小学生对于数字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书本上已有的知识以外可以掺杂一些中等难度的知识,例如区分单数和双数等。这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小学生可以对所学习的知识更加感兴趣。

对于C组的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授这些学生学习时,应当多注重培养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提升。

例一,数数

(1)从58数到72.

(2)从86数到100.

(3)两个数两个数地数,从60数到80.

例二,填一填

(1)100里面有()个十。

(2)2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57和59的中间数是(),与70相邻的两个数是()。

(4)()个十和()个一组成的数是42。

例三,看图写数

这几道习题不仅仅可以考验小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通过图片类的习题培养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可以提升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小学生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根据作业题型进行分层设计

作业设计要严格基于课程标准,落实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同时也可以提倡设计分层作业,加强学生作业管理的要求。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离不开作业的练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和作业题型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主要以基础题和教材上必做题的训练为主,是为了更好地强化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题和必做题后选做一些难度适中的数学习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巩固了之前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较高难度的综合题练习,进一步提高数学能力。例如,在根据“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时内容进行布置作业时,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课时内容进行复习,完成这部分课程的基础数学题的练习,然后再进行本节课的数学题的练习和完成,进一步加强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他们直接对本课时作业进行训练,若是完成效率高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11~20个位数的认识”这个课时内容的了解。进一步拓展这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学校和教师都要根据作业题型在作业分层设计上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可以快速适应作业形式和内容。通过对家庭作业的分层设计,学生可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科思维品质的发展,同时也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质的增强、美育的陶冶都有积极影响。

3.根据作业的开放性进行分层设计

新课程标准中就有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贴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于数学作业也不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教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需要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注意力,充分发散学生思维。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材中就有很好的应用,例如,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内容的时候,人民币的使用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就可以利用作业分层设计这一策略,对于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面值的人民币。而对于数学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次购物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去超市的时候自己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和结账,考查学生对于人民币认识和使用的实际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练习设计是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表现形式,期间教师需要依据小学的能力层次将练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等级,以此使得小学生在巩固好基础的同时让更有能力的同学接触一些高难度的习题,进而为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习题练习具有知识巩固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能力与内容难度之间的有机结合,进而更好地将数学练习设计的效果充分凸显处理。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习题分层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清律的基础知识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雨林的分层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