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结直肠外科本科见习课的应用效果体会
2021-03-09夏志远莫小林徐艳松
李 辉 夏志远 莫小林 徐艳松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西 南宁 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广西 南宁 530021)
临床医学本科见习课是本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理论向实践的过渡阶段,在医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主要是由任课老师向全体学生公开讲授其最基础的教学理论知识,学生再通过临床实践理解所学知识,该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有合适的患者问病史、体格检查等,然而结直肠外科属于普通外科专业分支下的三级学科,其专科性非常强,临床实践往往关系到患者的隐私,且受近年来我国医疗大环境的影响,医学生直接在患者身上参加临床实践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学生,对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也在继续深化中去探索。我国传统课堂教学逐步变得渐渐脱离了现实,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需要不断注入创造性的活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的案例情境为教学基础,通过对所有案例的综合分析和总结,为学生提供传递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吸引教师和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1]。这样的方法是为了调动和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上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课题研究通过为结直肠教学者提供新颖的教学模式,目的是为了讨论该教学模式在结直肠大学本科见习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为结直肠本科见习教学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选择。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20年10月—2020年12月2017级3班、6 班、8班 临床医学本科152名学生在我院结直肠外科参加见习课,将其随机地分成对照组(75人)和观察组(77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见习课教学方法,观察组则使用本研究介绍的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在理论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这方面有无差异。对照组学生年龄20—25岁,平均(21.02±0.54)岁,观察组学生年龄分布在21—23 岁,平均(21.18±0.60)岁,两组学生在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一定的科学可比性。
2.方法
2.1 对照组。采取传统见习课教学模式。带教老师向学生讲授结直肠外科疾病的理论知识点,学生问病史、查体,学生汇报病史,老师分析讲解;布置课后作业。
2.2 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第一,编写标准化案例: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参考McGraw-Hill出版公司推出的《CASE FILES-Orthopaedic Surgery》,再结合结直肠外科的临床见习课特点,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真实临床资料、临床思政案例,并编写成标准化的案例。案例内容应包括:病案介绍、问题导入、课程思政、学习思路及过程性评价等多个环节。将学生分成4—5人小组,把准备好的案例资料分发给各小组成员。第二,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研究查阅相关前沿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与整理,并回答相应的问题。第三,带教教师对重点知识和问题进行剖析,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总结知识点,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相应的困难和问题。
3.观察指标
以理论考试及教学效果评价作为观察指标。理论考试:对两组学生进行无差异的理论考试,由两名教师进行阅卷,比较两组的分值;教学效果评价:以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调查的内容包括师生互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临床诊疗思维、团队协作能力、记忆理解能力培养共6个方面。问卷的测评标准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共发放问卷152份,回收152份,有效回收率100%。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分值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分值的对比,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2.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的分值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的数据研究及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的比较(×±s;分)
三、讨论
结直肠外科的见习课是理论结合实践学习的过程,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先讲授理论知识,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而后学生进行临床实践,通过临床问诊、查体、病史汇报、讨论,从而理论联系实践,达到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目的。该方法中,带教的老师在课堂上需要寻找一位合适的病人,其能够将自己的病情详细地透露给医学生以及配合相应的体格检查,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上课当天不一定能找到一位标准化的患者,如肠癌并发梗阻的患者;二是癌症的患者中,家属出于保密病情的考虑,大多数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并不甚了解,如病史资料等;三是患者不能配合直肠指检等体格检查。而案例教学是在教室对标准化的病例进行深入剖析,并讨论相应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遇到的问题,并能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将专业课学习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本研究同其他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成为主体,以讨论方式,团队的方式,解决学习存在的问题,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去学习。而教师由课堂的主角变成配角,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更好的临床思维。实现教学相长,构建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形成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允许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进行角色扮演,而不是“填鸭式”地灌输所学知识,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自信心。
另有研究表明,基于案例的学习模式能使学生对临床知识的记忆更加持久,进一步增强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理论考核成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结直肠疾病的案例开展讲解,言之有物,理论结合实际,使得理论知识不那么枯燥乏味,临床中的问题又能找到解决的理论基础,巩固了对知识的印象,也加深了对疾病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水平以及临床思维能力[2-3]。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理论知识,了解患者病史情况、临床检测结果等,综合分析和评估患者实际状况,进而予以患者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等[4]。
本研究中的案例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运用案例教学法并未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原因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学生询问病史汇报病史等环节,对学生也进行了恰当的指导和沟通,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进行了分工合作。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细化专科知识,联合运用MDT(多学科联合诊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相应的学科医生角色,团队协作,会诊教师给出的实际案例,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发问,教师辅助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或难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此外,也存在案例不够典型或不够全面的不足之处,如思政案例跟专业课程契合度不够,专业案例不能全面地融合多学科联合诊治的理念等。在以后的课程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结直肠外科本科见习课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得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无缝衔接,可以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得教学满意度增加,提升教学质量,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穿插、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如MDT,总结、归纳、改进案例,因地制宜,制定最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