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数民族干部培训需求特征的实证研究
2021-03-09戴玲
戴 玲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 教研部,北京 100094)
一、问题的提出
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也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历史经验,是关系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要求。为此,本文聚焦少数民族干部“培训需求”,以县处级领导干部为对象开展调查研究,专门探讨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培训针对性有效性的问题。
经CNKI检索,“培训需求”研究成果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培训领域,以及企业培训领域数量最多;在党校培训和公务员培训领域也颇具规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比较多样,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研究则明显薄弱,仅有1篇期刊论文作了专题论述[1],更多是作为培训工作研究的一部分,内容相对简略、概括,没有系统深入地展开。还有一些民族干部工作机构开展过培训需求调研,形成内部工作报告,没有公开发表,调研多以座谈、访谈的形式为主,也有问卷调查,但问卷的设计主要凭经验判断,缺乏理论支撑和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调研结论同质化,成果的科学性、学术性不佳。可见,少数民族干部培训需求研究现状明显不符合当前中央要求高质量培训干部,以及国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
科学研究培训需求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培训供给问题。本文基于教育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与现代人力资源开发“KSA原则”学习理论,运用“KSA分析法”,从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开展少数民族干部培训需求分析,提出改进完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启示与建议,为民族干部工作部门与机构优化培训实践,助力高素质专业化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合理意见。
二、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 相关理论
培训需求,指的是培训对象对培训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培训内容的选择或倾向。干部培训需求就是在规划和设计培训活动之前,通过采用某些方法和技术,对接受培训的组织及干部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的一种活动或过程[2]。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是实施有效培训、实现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干部培训需求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从来源的角度看,主要包括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3个方面(以下简称为“三方面需求”)。这一分类的依据是1961年由McGehee和Thayer 提出、20世纪80年代由Glodstein发展形成的“三层次分析模型”[3],分为组织、任务和个人3个需求层次,是现代干部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通常认为,组织需求是干部教育培训要满足的第一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说,分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人才工作专家叶绪江认为,显性需求是当前状态下基于现实需要,干部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思维水平等方面的需要和满足;隐性需求是基于客观形势发展需要,现有条件下尚未被组织和干部接受了解或普遍认同的培训需求。随着形势任务发展,显性需求会不断变化,隐性需求有可能上升为显性需求,同时又产生新的隐性需求[4]。
从内容的角度讲,主要有知识、能力、态度3个方面(以下简称为“三方面内容”)。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所包含的认知、技能、情感3大领域,现代企业培训理论将知识教学、技能训练、态度培养列为3大教学主张,即“KSA原则”。原国家行政学院进一步提出,在干部培训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体现,态度决定方向和成败,三者紧密结合[2]。
(二) 研究方法与工具
根据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理论,常见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有三层次分析法、绩效差距分析法、胜任力模型分析法等。本文采用“KSA分析法”,即将“KSA原则”应用于培训需求分析领域,把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内容”作为主要评价体系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借鉴于原国家行政学院2011年厅局级公务员培训需求调研的资料[2],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评价体系。原国家行政学院在调研中认为,态度层面的需求分析在实际操作中通常缺乏有针对性的评价要素和标准,评价结果较为笼统,借鉴作用有限,故而将态度层面培训需求分解为价值观和动机两个层面。本文认同并采纳了这一观点,所使用的评价体系包括知识、能力、价值观和动机4个需求层面。
第二,评价指标。以2017年“民族干部胜任特征模型”研究成果[5]为基础,整理研究党的组织工作、干部政策以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等相关文献,根据“三方面需求”分类,重点从组织需求出发考虑,对上述4个需求层面进行系统梳理,每个层面分别提炼设置12~13个需求要素,共计51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
第三,评价维度。为反映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的差别,准确把握更深层次的培训需求,设计有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评价维度。重要性评价越高,培训设计中越需要优先安排。满意度评价越高,即现实状况与主观判断之间的差距越小,需求度相应降低。
第四,数据分析。经数据统计,在4个层面上分别形成要素排序表和散点分布图。散点分布图运用“四象限分析法”,取各要素重要性和满意度平均得分的平均值,划分成4个象限,重点关注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前者为高重要性、高满意度“双高”要素,属于强烈的显性需求;后者为高重要性、低满意度要素,是不能忽视的隐性需求。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明确各要素被评价赋分的分布情况,以辨识区分出评价差异最大的若干要素。
(三) 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属地、民族成分、岗位类别、单位性质等;第二部分是知识、能力、价值观和动机4个层面共51个要素的定量赋分评价。每一个要素有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评价维度,分别设置5个评分指标,按5-1分从高到低进行定量赋分,5分代表非常重要或非常满意,1 分代表非常不重要或非常不满意。
采用SPSS19.0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总量表内部的Cronbach's ɑ系数为0.955,知识、态度、价值观和动机4 个层面的Cronbach'sɑ 系数为0.875~0.940,均高于内部一致性信度标准(通常设定为高于0.60),表明信度检验结果甚佳。关于问卷的结构效度,总量表的取样适切性量数KMO=0.936,知识、能力、价值观和动机4个层面的KMO 值最低达到0.888,均高于KMO检验系数>0.5 的标准,表明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强,可适用因子分析法。总量表和各层面变量的Bartlett球形度检验,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符合Sig.<0.05标准。(见表1)
表1 问卷的Cronbach'sɑ系数和KMO值(N=470) 表
(四) 数据收集情况
本项调研面向国家民委委属单位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开展,自2019年3月启动,于2020年初结束,历时近1年,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参训学员为调研对象,个别访谈23 人,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0份。
470 份样本分布全国19个省市区,覆盖32个少数民族成分,主要特征(参见表2) 为: (1)男性样本为主,占72.8%; (2) 中年样本为主,41~50岁样本占到63.8%,仅41~45岁样本就超过总数的1/3;(3) 高学历样本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高达92.8%,其中研究生学历占20%;(4) 地方党政机关干部为主,占83.6%,其中省直机关干部接近1/3,半数以上为综合管理类职位;(5) 民族8 省区样本为主,占比84.7%,宁夏、青海、贵州、内蒙古、广西样本数量位居前五,宁夏比例最高,占21.7%,新疆、西藏样本合计接近10%。
表2 样本总体统计情况(N=470) 表
三、研究结果分析
数据统计后发现,51项要素中有48项要素重要性与满意度评价的平均得分在3.5分以上,评估分值整体偏高。这对数据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绝对值比较,还须看重相对值比较。
(一) 知识层面需求特征
根据排序表(见表3) 与散点图(见图1) 所示,12 项要素的重要性评价平均得分都在4分以上,满意度评价却全部在4分以下,存在着明显的整体差距,说明对知识培训普遍有较高的潜在需求,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还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第一象限有5项要素,形势政策的重要性评价居最高,满意度评价却不到4分,属于重要性高、满意度中等的需求类型。第四象限基本空缺,反映出调研对象对于较为重要的知识类型,自身满意度尚可,说明日常知识学习紧跟实际工作需要,偏于务实。需要注意的是,文史哲类、民族学、经济等知识等要素分布在第二、三象限,重要程度被认为相对较低,需求并不迫切。经因子分析,社会学知识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的方差占总方差的42.9%、37.9%,评价差异最大,其他11 项要素则相对一致,整体意见比较统一。总体来看,形势政策、管理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政治学理论被认为是与履职尽责相关度最高的5 项需求要素,应作为知识培训的重点模块,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可作适当补充。
表3 知识层面培训需求要素排序表
图1 知识层面需求特征散点图
(二) 能力层面需求特征
根据表4和图2所示,13项能力要素的重要性评价普遍较高,平均分都在4.4分以上,满意度评价相对较低,仅有1项超过4分,说明能力层面和知识层面在需求表现上较为相似,当前能力现状没有跟上形势任务需要,对能力培训有较高的潜在需求。第一、四象限中的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属于重要程度较高、满意度中等的需求类型。战略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控制能力、计划能力虽分布在第三象限,但重要性评价的绝对值较高,属于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需求类型。值得注意的是,业务能力位于第二象限,重要性评价居中,满意度排序靠前,说明对于通过培训方式来提高业务能力的需求并非迫切。经因子分析,控制能力的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方差占总方差的51.4%、37.7%,差异性最大,其他要素的评价认知差异则相对较小。因此,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这5项能力要素应列为培训设计的重点,同时多注重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强化学习能力、业务能力。
表4 能力层面培训需求要素排序表
图2 能力层面需求特征散点图
(三) 价值观层面需求特征
根据表5和图3所示,13项要素的平均分都在4分以上,得分较高,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维度的分值差距也最小,反映出调研对象在价值观层面有着较高的内心评价。在第一象限中,政治立场坚定、廉洁、公平、正义、社会责任感、尊重事实、坚持原则是典型的“双高”要素。服务意识落在第四象限,潜在需求更大,应作为重点补充要素。组织认同、尊重公众舆论、利益关系位于第三象限,由于绝对值较高,说明名声、利益等外部因素还是受到较多重视,但在自觉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保持一致、服从社会价值方面能够做到把握好方向、端正好态度。其中,尊重公众舆论是评价认识差异最大的要素,其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的方差占总方差的44.9%、38.9%,其他要素的评价意见相对趋同。数据结果与近年来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趋势和方向表现一致,反映了广大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能够按照党和国家对干部队伍党性修养和公仆意识的要求严格规范自身认识与言行,能够按照中央要求重视并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正确树立良好的政绩观、利益观。
表5 价值观层面培训需求要素排序表
图3 价值观层面需求特征散点图
(四) 动机层面需求特征
根据表6和图4所示,13项动机要素的评分均值跨度最大,又相对集中于第三象限,形成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分布态势。大体上分为4组:第一组使命感,具有显著的“双高”特点,是履职担当的核心驱动力;第二组成就感和同事认可,二者关联度较高,获得同事认可也是成就感的表现之一,较高的成就感也有助于获得同事认可;第三组为第一、四象限中剩余要素,即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特长、参与决策的机会,反映了调研对象对所在环境的满意度评价相对较低,希望有更好的成长机会和空间;第四组为余下7项要素,人脉资源和较高的收入得分垫底,说明人际关系和物质条件并非主要的成长动机。需要注意的是,第四组中的影响力、人脉资源、受上级重视3 项要素,方差占比较高,评价差异较大,说明部分调研对象对于是否获得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个人影响力、受重视程度等,较为看重,也有一部分则认为不太重要。综合来看,对精神层面而不是物质层面的追求,对成长、发展与被认同的渴望,是调研对象加强学习培训的主要动机。
表6 动机层面培训需求要素排序表
图4 动机层面需求特征散点图
四、结论及建议
(一)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需求特点与规律
一是站位较高,自觉把“政治性”需求内化为成长的第一需求。民族干部培训的“政治性”需求,既是一个历史命题,也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实课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给予正确的世界观、民族观教育,提高阶级觉悟,巩固党的影响和领导,即政治素质的提升,就已成为党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内容和要求。2014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呈现出“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包含了机遇和挑战,交织着成就和问题[6]。面对日益复杂的民族工作形势,各级各类民族干部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保持清醒、坚定信心,政治素质教育被赋予了新时代独有的特征与内涵。根据调研情况,调研对象对培训的“政治性”需求表现出高度的认同,能够将外部需求积极转化为内部需求。因此,对于广大少数民族干部来说,“政治性”需求不仅是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自身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方向,具有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高度一致的特点,他们对于通过学习培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理论素养、明确当前使命责任、帮助实现更好成长有着较高期待。
二是目的明确,“前沿性”知识和能力需求突出而强烈。调研显示,只有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出发、有助于学员提高履职担当本领的培训,或者能够激发学员担当意识、责任意识的培训,才能有效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学习动力。可见,调研对象深感自身在知识储备、知识结构方面存在明显欠缺和不足,仅凭经验或教条办事远远不够,有较为普遍的能力恐慌。这与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民族工作形势日益复杂、民族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密切相关。教育培训工作应改变当前知识培训一统天下的局面,快速向能力培训转变,要特别重视与有助于统揽全局、了解当前时代最新发展趋势、提高综合分析研判能力等相关的形势政策类知识学习,以及开拓创新的复合型能力培养。
三是动机务实,渴望加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能力培养。调研发现,调研对象一是更多关注现实性强、操作性强,易于现学现用的需求要素,对文史哲类知识重视不够,特别是对民族学知识的重要性认同明显低于预期的估量;二是对知识和能力层次的现状满意度评价相对偏低,说明他们的自身经验和阅历与胜任工作、履职尽责的能力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调研对象来自基层,他们直接面向基层复杂局面,经常要在较短的时限内解释和宣讲中央和地方政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沟通说服各族群众,协调有关部门、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统筹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推动政策的执行,因此,在把握全局、落实政策、应对复杂局面、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提升方面需求强烈,期待真正务实管用、能够帮助解决问题、推动实际工作的培训学习。
四是类型多元,态度培训需求具有较复杂的“内隐性”。“德才兼备”干部标准中,知识和能力属于“才”的范畴,思想意识、品德修行属于“德”的范畴。与知识、能力培训需求相比,态度培训需求相对难以发现和把握,具有较强的内隐性、潜在性。通常来说,态度培训以提升政治能力为根本,也涵盖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等多个方面,主要作用于干部的精神力量。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够按照中央要求重视解决自身的政绩观、利益观、价值观等问题,把培训学习视为强化思想立场和行为方向、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提升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径和重要途径。问题在于,对于日常工作中的利益关系、人际关系、成长动机等现实性较强的具体问题在调研中差异较大,而这些问题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健康成长,培养团结、合作工作习惯以及崇尚科学、理性思维等方面也会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考虑少数民族干部的特殊心理结构、价值取向、观念、心理、思维模式、社会环境等,态度培训需求不仅包括思想政治层面、品德修养层面,也包括了更加琐碎的、难以自我觉察的意识行为层面,而后者正是培训工作的薄弱之处。
(二) 关于优化培训供给的几点思考
一是深刻理解国家需求,是优化培训供给的关键立足点。少数民族干部培训需求具有明确的政治性、政策性特点。习近平曾指出,按需培训的“需”,首先是国家需求、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就是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7]。民族干部工作部门、机构必须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发挥职能作用,所以对于目前现行的“三层次分析模型”和“三方面需求”理论框架,在培训实践中应突破为国家、组织、岗位、个人4个层面的需求分析,需要有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特别是要结合新时代要求,以加强政治能力建设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好民族团结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统一,充分发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与组织保障作用,作为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在国家层面上的根本需求,在教育培训工作中予以贯彻落实。
二是按需施教、分类施策,是优化培训供给的重要着力点。本次调研明确了知识、能力、态度3 方面内容的需求重点,接下来需要更多考虑策略技术的精准实施,以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例如,少数民族干部重视形势政策和行政管理相关知识学习,要重点解决知识提取和实际运用的问题,可以通过讲授式教学进行理论宣讲和理念更新,研究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推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实问题开展思考、创新思路;在基层群众工作能力提升方面,可以重点加强政策落实、组织协调、依法执政、联系群众等工作能力的强化和迁移,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此效果较好,应多采用有针对性的体验式、模拟式教学手段;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态度培训的重要内容,要重视情感力量的教化作用,通过讲述典型人物和故事,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民族工作史,将教学情境、情感体验、价值建构融为一体,有助于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激励感化效果。
三是重视加强态度培训,是优化培训供给的有力增长点。在中组部《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关于领导干部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重点被表述为党性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作风教育、政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在培训实践中,主要采用讲解式、说教式、宣灌式等教学方式,从历史、理论、政策、道德、正反面典型等多种角度宣讲、劝诫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和高尚的价值观,对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辨析和处理相互冲突的价值取向较少涉及。日常的价值取向,例如调研中提到工作上的利益关系问题、成长动机问题、发展偏好问题等,显得具体而琐碎,但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些具体的思想认识和品行作风问题,也很难谈及对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的进一步强化和锤炼。因此,态度培训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要从认知层面认清道理,在各种相互冲突的价值之间厘清关系,明确优先性;二是面对价值冲突要能够表明个人态度,做出选择,站稳立场。前者是认知问题,后者才是真正的态度问题,但正确的认知是选择正确态度的前提,所以完整的态度培训要从理论教育入手,以情感教化为主,并重视对行为结果的强化训练。
四是加大思维训练比重,是优化培训供给的有效创新点。能力的关键在思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干部要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调研显示,少数民族干部对于这些重要的思维能力有着强烈的学习与培训需求,其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些思维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了领导干部的态度意识和行为选择,与其他一些与工作岗位没有直接关联却属于通用型的能力也紧密相关,如创新能力、公众演讲能力、谈话谈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而这些需求在当前培训发展趋势中已然呈上升态势。目前相关干教机构、专家学者应加强对思维训练课程的重视程度,加大研发力度,尤其是结合民族工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等多种方法并举,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五大思维进行专项训练与培养,提高对政策的理解、把握和落实能力,提高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得到充分开展的底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