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母猪管理决定猪场的未来

2021-03-09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仔数发情断奶

青年母猪是母猪遗传潜力发挥的起跑线,青年母猪是猪场发展的原动力。青年母猪的生产性能低于预期会严重影响猪场的整体生产性能。

数据和已有的经验告诉我们,青年母猪管理决定猪场的未来。来自Pig CHAMP Pro Europa 数据库的数据(30 万头母猪)表明:在统计的所有胎次中,一二胎母猪的繁殖成绩(返情率,分娩率)是最差的——二胎分娩率83.2%,四胎分娩率87.6%;二胎返情率9.3%,七胎返情率4.6%。

母猪头胎的生产成绩决定着其终生的繁殖力。调查了近100 个猪场的数据发现,一胎分娩率最好的(93.2%),则全部胎次的分娩率也是最好的(89.6%);一胎分娩率最差的(73.8%),则全部胎次的分娩率表现也是最差的(80.3%)。另外,从头胎断奶到配种间隔这个指标来看,也出现了头胎断奶到配种间隔影响全部胎次的趋势。一胎最短的4.7 d,则全部胎次的断奶到配种间隔为4.7 d,一胎最长的13.2 d,则全部胎次的断奶到配种间隔为8.5 d。

母猪问题80%来自于青年母猪。问题猪场每年青年母猪非正常淘汰的母猪可高达50%。据文献报道,母猪产一窝或产两窝就淘汰,要比产七窝后淘汰所产的每头仔猪成本分别增加21%和10%。青年母猪淘汰率增加还会导致引入后备母猪增加,从而导致潜在病毒携带者增加,我们正在为不规范管理青年母猪而付出沉重代价。因此,后备母猪的饲喂与培育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发现,青年母猪的饲养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为什么青年母猪如此难养?PSY 应用研究院专家团队经过长期一线调查研究发现,青年母猪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即“青年母猪综合征”。“后备母猪不发情,淘汰率高、一胎母猪难产、滞产率高、子宫内膜炎多、一胎母猪哺乳期采食量低,奶水不足、一胎母猪断奶后久不发情,淘汰率高、二胎母猪配种返情率高,产仔数低”等均是青年母猪综合征所导致的结果,是规模猪场挥之不去的硬伤。据报道,80%的法国养殖场或多或少地存在二胎综合征问题。法国养猪研究院对超过840 个养殖场的42 000 头一胎猪的分析结果显示,16%的一胎猪在断奶后未能正常进行再次生产,13%的一胎猪表现出发情较晚或延后(超过7 d),19%的母猪在第二胎时窝产偏小(总仔数少于11 头)。二胎综合征症状全表现的(不孕、不发情、利用胎次低)较少,低于10%;但80%的养殖场内的一胎猪断奶后至少存在其中一种症状(不孕、不发情、窝产小)。

青年母猪综合征的发生,是青年母猪过程管理不当的一个结果。营养、环境、生产管理不当导致体内激素紊乱并严重影响卵母细胞质量,以至于母猪断奶时促黄体生成素峰值较低且延后,这也就会造成发情延后、排卵推迟、黄体酮量低,进而影响其进行再生产。卵母细胞量少或质量差意味着胚胎存活量少、窝产小,甚至仔猪出生重低且大小不均。比如,诱情管理不当、营养管理(宏营养、生殖营养)不当、环境管理不当就会导致“三超母猪不发情”;配种不达标、产仔数不够、攻胎不当就会导致分娩障碍;怀孕期管理不当、哺乳期管理不当就会导致断奶不发情。

有很多猪场管理者往往只关注青年母猪综合征后果的困扰和解决,没有关注源头控制和系统管理。往往“头痛医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以至于猪场效益很难提升。

青年母猪与经产母猪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青年母猪其劣势十分明显,青年母猪需要适应猪场现有的疾病,其发情期短且不规则,配种时期不同于经产母猪,青年母猪产仔数过少且胎儿过大易难产,一胎掉膘严重,青年母猪生殖系统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没有繁殖体验,三胎之前还没有达到成熟体质量,青年母猪需要更好的环境适应分娩,需要运动锻炼肢蹄和骨骼,需要更多的宏营养和生殖营养储备。用养经产母猪的技术和思维来养青年母猪,自然就会养出“青年母猪综合征”。

某些猪场不愿意学习、不深度思考、忽视过程、忽视体系,只问结果、只迷信绝招、只热衷“救火”。这样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是解决不了青年母猪综合征问题的。□

猜你喜欢

产仔数发情断奶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不同胎次和产仔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及窝产仔数分布研究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Hunter—Gatherers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猪人工输精产仔数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不同来源PMSG对肉山羊同期发情及排卵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