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1-03-09叶光强谢祥栋
金 蓉,叶光强,谢祥栋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广东 佛山 52820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加,肥胖发生率明显上升[1]。肥胖不仅影响体形和美观,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猝死风险。肥胖发生机制较复杂,与遗传、环境因素关系密切。目前,我国成人肥胖率为40.7 %[2]。中医学认为,肥胖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关系密切。脾胃俱旺,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少食而肥,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穴位埋线是中医常用于治疗肥胖的重要方法,疗效和安全性较好[3]。笔者运用穴位埋线治疗胃肠实热型肥胖,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诊治的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9岁,平均(46.17±3.27)岁;轻度肥胖18例,中度肥胖12例,重度肥胖9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平均(46.14±3.24)岁;轻度肥胖20例,中度肥胖12例,重度肥胖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内科学》中肥胖诊断标准;②成年患者;③病案信息完整患者;④单纯性肥胖患者;⑤符合中医胃肠实热型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严重性基础疾病患者;②目标穴位皮肤破损患者;③疼痛不耐受患者;④抑郁症患者;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基础治疗。严格控制饮食配合运动疗法,三餐摄入比例为30 %、45 %、25 %,每日摄入量不能高于30 kcal/kg,禁止食用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禁烟和禁酒。每日1 h~2 h中度有氧运动,连续干预3个月。
2.2 观察组
给予穴位埋线治疗。选穴:天枢、大横、水道、带脉、中脘、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合谷、内庭。局部常规消毒后,操作者采用夹持进针法,左手拇指和食指紧绷在穴位处皮肤,右手持针刺入皮肤,缓慢推至应达深度,待有针感后退出,将肠线埋至穴位皮下组织,拔出针后按压针孔,使用创可贴固定。观察3个月。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肥胖相关指标:治疗前后使用标准体重仪检测患者的体重,使用标准软尺测量患者的腰围,计算患者的BMI。②饮食行为:治疗前后使用荷兰饮食行为问卷(抑制性饮食、情绪性进食和外界刺激进食)对患者的饮食行为进行评定,分数越高,饮食行为越严重。③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使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的食欲旺盛、渴喜冷饮和便秘溲赤进行评定,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④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参考我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肥胖病疗效评定标准[4]。临床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肥胖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腰围、BMI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体重、腰围、BMI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肥胖相关指标比较
3.3.2 两组患者饮食行为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抑制性饮食、情绪性进食和外界刺激进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抑制性饮食、情绪性进食和外界刺激进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饮食行为评分比较分)
3.3.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食欲旺盛、渴喜冷饮和便秘溲赤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食欲旺盛、渴喜冷饮和便秘溲赤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3.3.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87 %高于对照组76.92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肥胖是一种由各种因素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4]。中医学认为,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另一方面,长期饮食不节会导致饮食积滞,损伤脾胃,机体气化功能减弱,而且脾胃损伤,导致痰浊内生,继而形成了恶性循环[5]。当前常用的减肥手段包括行为治疗、外科手术、营养支持、运动、药物口服、针灸推拿、刮痧等。西药、手术是目前见效较快的治疗手段,但西药口服,如奥利司他等,虽可降低患者食欲或者是抑制机体营养、脂类吸收,但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外科手术以胃减容术、抽脂等为代表,但术后围术期护理稍有不当,便易引发诸多并发症,术中手术风险极高。此外,行为治疗、营养支持、运动锻炼虽系统科学,但患者主观能动性欠缺,成为目前临床减肥的棘手问题。
在众多减肥方法中,穴位埋线治疗肥胖较常用,属于一种长效针刺治疗方法,能够弥补针刺时间短、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缺陷。穴位埋线以经络腧穴学为基础,具有疏通经络、健脾祛湿、调和气血、祛瘀降浊化脂的功效。现代医学亦表明,穴位埋线能够调节内分泌及神经系统,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并且1周~2周1次治疗,从时间上亦为患者快节奏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越来越被临床所关注。埋线选穴后,经膨化、软化和液化等一系列反应后,初期刺激较强,后期刺激减弱,通过各种刺激调节人体的脏腑经络,进而改善内分泌功能,纠正内分泌紊乱,调节亚健康状态[6~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穴位埋线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肥胖相关指标体重、腰围、BMI较对照组显著减小,抑制性饮食、情绪性进食和外界刺激进食行为显著改善。埋线天枢、大横、水道、带脉、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能刺激机体气血转运和改善水谷运化能力,并提升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进食欲望,配合合谷、内庭能增加饱腹感,调控丘脑摄食中枢;从而改善进食行为,促使体重下降。局部穴位刺激能够增强肠蠕动,促进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依据俞募配穴以治脏腑选取天枢、中脘以调脾经,化湿行气;募穴位于胸腹部,腹部脂肪堆积最厚,脏腑同治结合局部取穴疗效显著;另取大横、水道利水湿气,蠲化痰浊。以上穴位合用,化痰除湿、理脾和胃,脾肾气充则水道通利以达到减肥目的。观察组患者食欲旺盛、渴喜冷饮和便秘溲赤症状显著改善,说明穴位埋线能加快体内循环和改善新陈代谢,消除部分热量,减少脂肪堆积,从而改善中医证候,提升疗效。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可以显著提升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治疗效果,促使其饮食行为、体重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