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竹罐联合G-Force眩晕综合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2021-03-09王凤玲
苟 荣,范 良,王凤玲,王 娟
(海南省海口市中医医院 脑病科,海南 海口 57021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以短暂性眩晕反复发作、眼颤等为主要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发病率高并易复发[1]。既往研究证实耳石复位疗法是首选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复位成功后约65 %~75 %的患者仍存在头部昏沉感等[2],影响患者工作以及生活质量,继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3]。因此能否快速改善复位后残余头晕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BPPV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我科根据中医传统理念采用中药竹罐,根据病位对应的具体循行路线及其所络属的脏腑进行选穴,以经络为基础,整体和系统调治。我科用中药竹罐配合G-Force眩晕综合诊疗系统复位治疗此类疾病,能快速改善症状,临床疗效满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在我院脑病科因BPPV入院的患者共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34例;年龄38岁~78岁,平均(58.26±7.41)岁;病程2 d~5 d,平均(2.00±0.81)d;PC-BPPV 44例,HC-BPPV 6例,AC-BPPV 1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33例;年龄32岁~74岁,平均(58.49±7.63)岁;病程1 d~5 d,平均(2.05±0.83)d;PC-BPPV 45例,HC-BPPV 5例,AC-BPPV 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组患者符合BPPV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的诊断标准[4];辨证分型根据中医内科学[5]为风痰阻窍证。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①中耳炎、梅尼埃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严重的肝、肾、心、颈椎病、肺功能障碍;③药物过敏;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不能配合治疗观察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通过“G-Force眩晕综合诊疗系统”予相应复位治疗。
2.1 对照组
在机器复位的基础上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厂家: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X20030473,生产批号1911061),6 mg/次,每日3次。
2.2 治疗组
竹罐统一采用拇指罐和中号罐,拇指罐罐口直径约1.5 cm~2.5 cm,长6 cm~8 cm,厚度约为1 mm~2 mm,罐口光滑平整。中号罐罐口直径约4.5 cm~5.5 cm,长6 cm~8 cm,厚度约为1 mm~2 mm,罐口经打磨处理,光滑圆润。中药药包:用棉布袋装好配制好的药粉,配方:茯苓20 g、陈皮20 g、白术20 g、伸筋草20 g、当归15 g、王不留行15 g、三七20 g、天麻20 g,由寿南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将水煮沸,放入药包后加入生姜(生姜切成薄片)25 g,按需取竹罐投入锅中再煮15 min。操作方法:选取督脉和膀胱经,予背部涂抹虎符铜砭专用油,再用中号罐从大椎穴至长强穴,关元俞穴至大杼穴,来回走罐至皮肤微红,取出药罐甩干水后在背俞穴、风池穴、足三里穴、丰隆穴、完骨穴、阳白穴、太阳穴上留罐。留罐10 min取罐。隔天1次,10 d为1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在干预后2 d、1周、1个月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
表1 症状及量化评分
②DHI评分(中文改良版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干预后2天、1周、1个月比较两组DHI评分。该量表为评价眩晕致生活残障的有效可靠的工具[7~9],用于评估患者眩晕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DHI量表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眩晕相关躯体、情绪、功能障碍程度、主观症状就越严重。
3.2 疗效标准
参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4],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愈:位置性眩晕消失;改善: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未减轻,甚至加剧。近期疗效:经治疗1周后进行评定;远期疗效:经治疗1月后进行评定。总有效率=(治愈+改善)/总例数×10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2 d、1周、1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积分下降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3.4.2 两组DHI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2 d、1周、1个月的DHI量表分值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积分下降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DHI量表评分比较分)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6 %、86.00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远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8 %、90.20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近期、远期疗效比较 例
3.4.4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例出现过敏反应,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4 讨 论
对于BPPV治疗的复位方法包括传统手法复位和诊断系统复位,传统手法复位操作受动作的影响,操作者因要领掌握不一、临床经验不同或患者配合度不同疗效也不同[10];诊断系统复位定位精准、标准化,可弥补手法复位的不足,疗效优于传统手法复位[11],故两组均选择G-Force眩晕综合诊疗系统复位治疗。但复位后远期疗效(1个月)不确定[12],易受年龄、体质、外界因素的刺激致疗效不稳定,易复发[13],且会遗留残余头晕等症状。研究报道对于残余症状的治疗方法多种,中药竹罐为治疗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开辟新途径。
BPPV又名“耳眩晕”,属于“眩晕病”。《素问》认为,眩晕其脏在肝,与肝、脾、肾相关。《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其病脏在脑髓,脑髓虚亏导致眩晕。朱丹溪强调“无痰不作眩”[14]。BPPV患者眩晕发作突然、病情反复无常,如风邪致病特点,易迁延不愈,复位后存在头晕等症状持续难愈为痰邪重浊黏滞的特点,海南本土气候潮湿,当地人喜食海鲜等肥甘厚腻之品,更易痰湿内生、脾失健运致痰蒙清窍,眩晕发生。
中药竹罐选督脉,因督脉上行至脑,下属肾,统领脊髓之脉气,主一身之阳,走罐督脉,经气得以激发,使清阳得升、脑髓得养而治眩晕。膀胱经“入络脑”,五脏六腑通过背俞穴联络大脑,和督脉相互补充,共调五脏阴阳。选穴足三阳经,因足三阳经入络于脑,从头至足,吸万物之灵,乃经脉之长,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其风池穴为胆经上祛风之要穴,有疏风定眩、熄风醒脑通络之功效。足三里穴与丰隆穴“合治内腑”,和胃气,化痰浊,开窍定眩。完骨穴属足少阳胆经,有平肝利窍之效,与阳白穴、太阳穴合用,共奏益气疏风、活血通络之效并改善内耳循环以治眩晕。方选白术、茯苓可益气健脾,三七、当归、伸筋草活血通络,陈皮理气燥湿化痰健脾,用此化痰通络开窍之方剂煮罐,中药液渗透皮肤后刺激人体经络,形成药穴罐三合一,经皮部-经脉-脏腑共达化痰通络开窍之效。现代研究显示,中药竹罐结合走罐技术可激发人体内免疫调节系统,激发免疫因子的释放,进而防治疾病。
本研究显示,两组干预后2 d、1周、1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DHI量表分值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说明两组疗法均能改善眩晕的症状。治疗组患者积分下降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近、远期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结合中药竹罐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眩晕、相关倦怠乏力等症状,通过调节人体免疫,改善体质,远期疗效好。因此运用中药竹罐配合G-Force眩晕综合诊疗系统复位,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无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一项新的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