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和血糖的影响

2021-03-09许娟娟郑晓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泌乳母乳喂养母婴

陈 浪 许娟娟 郑晓文

深圳市福田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深圳 518049

新生儿从宫内至宫外,因外界环境的改变导致机体内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加之新生儿不稳定的神经行为调节功能,可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1]。强烈的应激反应不仅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同时易增加血糖消耗,进而引发低血糖发生风险[2]。为此,早期予以合理的干预措施使新生儿应激反应降低,是避免低血糖发生的关键。临床常规产科干预在完成脐带结扎、清洁全身、测量体重等操作后再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此过程耗费大量时间且错过母婴接触的最佳时间,导致新生儿出现强烈应激反应,甚至引发低血糖[3]。为此,本研究对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实施母婴皮肤接触,旨在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产妇同意及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深圳市福田妇幼保健院产科2019年4~11月收治的80 例产妇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中,年龄22~35 岁,平均(26.36±2.20)岁;分娩孕龄(39.23±0.41)周;分娩方式:剖宫产15 例,阴道分娩25 例;新生儿性别:男22 例,女18 例;体重(3249.49±156.24)g。观察组中,年龄22~34 岁,平均(26.42±2.18)岁;分娩孕龄(39.34±0.43)周;分娩方式:剖宫产16 例,阴道分娩24 例;新生儿性别:男21 例,女19 例;体重(3253.45±158.33)g。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初产妇;②新生儿出生时Apgar 评分为10 分者;③产妇无妊娠期严重并发症;④产程顺利;⑤新生儿胎龄在37~42 周者;⑥均同意进行母乳喂养。

排除标准:①新生儿畸形;②双胎或多胎者;③有新生儿复苏指征者;④产妇合并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和合并症者;⑤产妇因自身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者;⑥依从性差,无法完成整个干预过程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新生儿干预:胎儿分娩后1、5、10 min 进行Apgar 评分,并将脐带进行结扎,同时将新生儿放置在辐射保温台上进行脐带消毒,清洁全身等完善新生儿全身评估后将新生儿抱回产妇身旁,进行母婴皮肤接触。

观察组予以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产妇分娩前对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相关知识宣教,获取产妇配合。具体如下。①顺产分娩新生儿:新生儿娩出后,立即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将产妇胸前皮肤裸露,头保持偏向一侧的姿势,让产妇一只手将新生儿臀部抱住,助产士则用干净治疗巾将新生儿全身擦拭干净,并用清洁的干毛巾将新生儿身体遮盖。待脐带搏动停止后进行断脐处理,并持续进行母婴皮肤接触。②剖宫产分娩新生儿:新生儿娩出行断脐处理后,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助产士全程监护和指导母婴皮肤接触过程,确保母婴安全,皮肤接触90 min 以上,将新生儿转移至辐射台进行常规产科干预,然后为新生儿穿戴衣物,包裹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新生儿血糖、喂养情况及产妇泌乳和子宫复旧情况。血糖情况:采用强生血糖仪(强生稳豪倍优型)及其配套的随机试纸条检测干预前后新生儿足跟血血糖。以血糖水平≤2.5 mmol/L 为新生儿低血糖。母乳喂养情况:30 min 内启动母乳喂养、90 min 内完成母乳喂养、出院前纯母乳喂养,出院后3 个月纯母乳喂养情况。泌乳情况和子宫复旧情况:泌乳始动时间:胎盘娩出后至环行按摩乳房用力挤压乳房根部后奶水溢出时间;子宫复旧:分别在胎儿娩出后2 h、产后24 h 和48 h 以软尺测量测量宫底高度(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子宫底最高点的距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1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血糖情况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血糖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30 min 内启动母乳喂养率、90 min 内完成母乳喂养率、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及3 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及子宫复旧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泌乳启动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4、48 h 子宫底均较本组产后2 h 下降,但观察组产后24 h 和产后48 h 子宫下降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及子宫复旧情况的比较(±s)

表3 两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及子宫复旧情况的比较(±s)

与本组产后2 h 比较,*P<0.05

组别泌乳启动时间(d)子宫底下降高度(cm)产后2 h产后24 h产后48 h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1.24±0.21 2.06±0.34 12.978<0.05 1.03±0.11 1.01±0.12 0.777>0.05 2.88±0.95*2.01±0.34*5.453<0.05 1.23±0.24*1.02±0.19 4.339<0.05

3 讨论

胎儿从温暖潮湿的宫腔内环境到出生后进入寒冷干燥的环境将面临体温降低,行为状态改变等诸多问题,若不及时对上述问题予以解决,易导致新生儿应激反应增强、血糖降低从而影响母乳喂养效率[4]。研究认为,予以母婴皮肤接触能为新生儿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以缓解其应激反应[5]。而以往临床传统母婴皮肤接触是对新生儿进行一系列操作后再进行皮肤接触,往往容易错过母婴皮肤接触的最佳时期,不仅会引发新生儿低血糖风险,同时也影响产妇泌乳和子宫恢复。为此,本研究将胎儿分娩后立即予以母婴皮肤接触,旨在探讨其应用价值。

早期皮肤接触是胎儿分娩后立即将新生儿俯卧于母亲裸露的胸前,采用皮肤接触刺激新生儿外周感受器,然后将刺激信号经神经元向触觉、运动感觉系统以及前庭系统进行传输,并刺激相关系统予以应答,调整机体运动状态,增强对刺激反应适应,从而缓解应激反应,降低新生儿能量消耗,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同时早期皮肤接触能刺激产妇乳头神经末梢兴奋,增加脑垂体后叶释放催乳素和泌乳素,从而利于产妇泌乳启动和子宫恢复[6-8]。

胎儿在子宫内的新陈代谢主要依靠母体的葡萄糖供应,其血糖水平为母体血糖水平的60%~70%[9]。当新生儿娩出后,其来源于母体的葡萄糖供应立即中断,同时外界新环境的刺激、出生前后环境温度的变化等触发无氧代谢消耗大量血糖,机体则通过肝糖元的分解和较低的胰岛素水平来维持新陈代谢[10]。然而因新生儿代谢水平相对成年人较高,且机体自身糖原储备不足,故导致出生后血糖水平降低现象发生。出生后半小时内是新生儿血糖下降最明显的阶段,同时也是预防低血糖发生的重要阶段[11]。传统母婴皮肤接触通常在完成脐带结扎、清洁全身、测量体重等常规新生儿干预后再进行母婴皮肤接触,然而上述操作完成需耗费一定的时间,往往错过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最佳时期,另外,大量繁琐的操作易增加新生儿不良应激反应和机体糖代谢水平,进一步降低新生儿血糖。为此,本研究对新生儿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提示,观察组新生儿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低血糖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改善新生儿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分析其可能原因:早期予以母婴皮肤接触能够为新生儿及时提供模拟母体内环境,母体的体温可迅速传导给新生儿,能进一步减少新生儿自身产热造成的血糖消耗。另外,因胎儿在子宫内对母体生理特征十分熟悉,母婴皮肤接触中,新生儿能更好感受母体的声音及心跳等,此时的母亲的身体就像隔音墙,将外界的噪音隔开,可抚慰新生儿,同时对新生儿外周感受器予以相应刺激,机体将刺激信号经神经元对触觉、运动感觉以及前庭等系统进行传输,对运动状态及时调整,以缓解应激反应对血糖的消耗,进而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相关研究表明,出生后母乳喂养推迟2~23 h,新生儿死亡率将增加40%,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迟死亡率逐渐增加[12]。早期皮肤接触能进一步促进母乳喂养。本研究中,观察组30 min 内启动母乳喂养率、90 min内完成母乳喂养率、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及3 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提高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此结果与黄艳萍等[13]研究相符,分析其可能原因:新生儿从母体娩出后需要经历从宫内环境到外部环境的过渡,早期皮肤接触不仅有助于新生儿尽快适应宫外环境,促进肠道健康菌群定值维持稳定,同时通过触碰可刺激母体迷走神经诱发催产素分泌,促使乳汁合成及分泌;另外,新生儿分娩后早期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处于较高状态,鼻内嗅球对气味敏感度高,能感受母体气味向其乳头移动,使其更好的衔接乳头并进行吮吸,进而利于母乳喂养的开展。

催乳素是刺激妊娠期乳腺生长发育,促进乳汁合成并维持泌乳和促进子宫收缩的重要激素,当产妇分娩后机体内催乳素立即产生泌乳效应,吮吸乳头的刺激感觉信息经神经元向下丘脑传递,然后经垂体束下行至神经垂体促使催产素释放入血,进而诱发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诱导乳腺分泌乳汁。有研究中指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延迟,会进一步导致新生儿吸吮时间延迟,进而导致分娩后母体泌乳启动延迟甚至影响子宫复旧情况[14]。本研究中,观察组泌乳启动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4、48 h 子宫底均较本组产后2 h 下降,但观察组产后24 h 和产后48 h 子宫下降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缩短泌乳启动时间,促进子宫复旧。分析其可能原因:皮肤接触能触发新生儿先天吸吮母乳有关的行为,在早期持续皮肤接触过程中,新生儿会通过感知母体气味而刺激相应器官,促使新生儿向母亲乳头移动。同时皮肤接触时,新生儿四肢触碰母体乳头,会刺激乳头神经末梢兴奋,进而将刺激信号传导至脑垂体后叶,增加催乳素和泌乳素释放,从而有利于泌乳启动和子宫恢复[15]。

本研究不足之处: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且未对新生儿出生后与产妇皮肤接触不同时长进行分组研究,今后的研究还需扩大样本量,增加不同接触时长对新生儿血糖、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总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促进泌乳启动和子宫恢复。

猜你喜欢

泌乳母乳喂养母婴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荷斯坦牛头胎患隐性乳房炎次数和乳中体细胞评分对2胎体细胞评分的影响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母猪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泌乳量的措施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