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楷书横折写法规范研究

2021-03-09河北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书法教育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张学鹏

中国篆刻 2021年2期
关键词:楷体楷书笔画

河北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书法教育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 张学鹏

【内容提要】中国书法是通过文字书写来表现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的艺术,文字是载体,它的点画和结体可以根据所承载内容的要求自由变化。文字与书法就如同皮和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当下高校书法教育对于文字学的重视程度却有不同程度的忽视,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近几年来于高校书法教学中文字学的作用作具体分析,求真循理,以期引发当代高校书法教育对文字学的重视,促进高校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识写汉字,是儿童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在加强书法教育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法教育,人们对于书法教育中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致。

经常有各地语文教研员、书法教研员、中小学书法教师、语文教师和家长问我,“西”字第三笔是横折还是横折钩?“酸”字第三笔是带不带钩?有无规律?看来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中小学书法、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了。

也许有人觉得横折带不带钩无关紧要,因为艺术强调个性表达,提倡丰富多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书法教育不是纯粹的艺术教育,应该是文化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基础教育,应该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其内容是中国孩子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不是特殊才能的发掘。书法教育作为艺术教育至少要到大学本科以后。所以中小学的书法教育,要体现技能教育、知识教育、欣赏教育几方面,在课程上不应被视为跟音乐、美术一样的艺术课,而应被视为语文课的延伸。”(刘守安《书写的背后》,《书法教育》2018年第2期)

二、概念的厘清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规范字、楷书、印刷体、手写体、横折等几个概念。

“规范字,即规范汉字,就是根据汉字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定并推行一种全国统一的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的汉字。即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江华茹、王洪宇主编《学前教育书法教程》,北京出版社2018年版,第18页)

“现行汉字的形体包括手写体和印刷体。现行汉字的手写体,是指用手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常用的手写体是楷书、行书两种。印刷体只指印刷上常用的楷书的各种变体。印刷体常用的有下列几种字体:(1)宋体,是最通用的印刷体。(2)仿宋体。(3)楷体,近于手写楷书。(4)黑体。”(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141页)

所以本文所谈是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硬笔书法教学中使用的规范的简化字手写体楷书。

本文所谈横折指由横部和竖部连接而成的笔画,如“且”字第二笔。华东师范大学博导徐莉莉教授在其《汉字笔画规范(楷、宋、仿、黑)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国文字研究》2006年第七辑)中把“日”的第二笔叫做横折竖,简称横竖,末端不带钩;把“月”的第二笔叫横折竖钩,简称横竖钩。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本中把“日”字的第二笔叫做横折。本文采用横折的通用叫法。

三、研究的方法

简化字历史较短,所以相关研究还比较少。笔者在谈规范字的简化字手写体楷书形体规范时,主要研究方法有三种:

一是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以及汉字学理论(包括古汉字学和现代汉语基本理论)及有关论述进行研究,厘清字形演变过程,确定笔画形态。

二是参考古代通行写法。这里所说的古代通行写法主要指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中的写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是唐代楷书大家,其中“欧阳询的楷书以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为基础,结合汉代隶书和南北朝、隋朝墓志碑版书法,吸收各家的特点、长处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楷书被誉为唐人之首,最适合初学者临摹。”(卢中南《楷书教程》,华文出版社2006年月版,第48页)而“颜楷是在唐代官楷基础之上的升华,柳楷则是对官楷的进一步追索和加深……将汉字书写的形式精确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罗厚礼、姜寿田主编《中国书法发展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75页)宋末元初的赵孟頫的楷书对后代影响也很大,所以我们以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的楷书代表作为样本,从中找出共性。

三是对照印刷楷体。印刷楷体出现最晚,当然也是技法最为规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中要充分关注、参照电脑印刷楷体。“中小学的书法教育还应关注电脑中储存的中文字体,比较各种字体的特征,考虑在使用时如何产生更好的效果。”(雷实、张凤民主编《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具体方法是在电脑上打出需要研究的字,选中为印刷楷体,仔细观察比较。这里要

再次强调,本文所谈是楷体,不是宋体,因为“宋体字是书面字体,是用来阅读的,而不是书写的。”(王敏、陈双新《字形问题在字表征求意见时引起不少讨论,发布稿是怎么处理的》,《语言文字报》2014年10月22日第4版)目前电脑上用的楷体主要有华文楷体、楷体GB2312等。手写楷体的规范主要参照这两种印刷楷体。

四、研究的过程

(一)考察古人书写

考察欧颜柳赵楷书四家书写的“日”字我们会发现,这个字的横折末端都不带钩。

我们再来看欧颜柳赵书写的“四”字,横折的末端也都不带钩。

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写的“西”字,横折末端都不带钩。

楷书四大家书写的“固”字写法不一致,欧阳询《九成宫碑》中的“固”字横折不带钩,余下三家——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写的都带钩。

我们再来看“国”字,这四家写的横折末端都带钩。

所以结论是古人书写“日、四、西”等非真正意义上的全包围结构的字时,字框的横折末端不带钩;书写带大口框的字时,字框的组成部分横折末端多数情况下带钩。

(二)观察现行印刷楷体得出的结论

1.作为字框的一部分,并且字形是全包围结构的字的横折,末端带钩,如“日、目、田、回、四”等字,还有包含大口框的字,如“因、困、团、园、圆”等字,第二笔横折都带钩。

2.这些全包围结构的字做左偏旁和字头时,横折末端不带钩,如“时、早、眼、略、男”等字。

3.这些全包围结构的字做右偏旁和字底时,横折末端带钩,如“普、细、省、泗、茴”等字以及“洇、茵、捆、帼、菌”等字。

4.“西、由”等虽然不是全包围结构,但是字中间没有笔画向下出头的,横折带钩。笔画从字的中间穿插而过的,横折不带钩,如“申、电、里”等字。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1.印刷楷体自身标准不统一

在国标楷体中,同样是带酉字旁的字,“醒、醉”等字的“酉”部横折末端带钩,而“酸、酿”等字的“酉”部横折末端不带钩。

2.两种印刷楷体字形不同

同样是“酸、酿”二字,国标楷体的“酉”部横折末端不带钩,华文楷体的“酉”部横折末端带钩。

在笔者看来,酉字旁是左偏旁,它的右下在全字的内部,不宜带钩。

五、得出的结论

1.全包围结构的字框里的横折,末端带钩,如“日、田、国”等。

2.按照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的结构规律,全包围结构的字在合体字中作字头、左偏旁时,其作为字框的组成部分的横折末端不带钩;作字底、右偏旁时,其作为字框的组成部分的横折末端带钩。

3.以上规律最终提炼成一句话:横折作为字框的组成部分,并且处于字的右下时,带钩。

4.篆书本无钩,隶书一般只有竖钩,楷书则有横钩、竖钩、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横折弯钩、横撇弯钩、竖折折钩、横折折折钩等多种,目的是体现笔画之间的联系,应该说是从草书的牵丝演变而来。横折末端带不带钩,对字形规范和书写不形成决定性影响,因此建议不要把横折带不带钩作为判断字形正误的标准,换句话说,在日常书写中,横折带不带钩都算正确笔形。

5.为避免概念不清,建议上文谈到的横折末端和别的笔画相接并且带钩的,名称仍然叫横折,带的钩叫附钩。只有由横、竖、钩三部分组成,而且笔画末端不和其他笔画相连的,叫横折钩,如“刀、力、卫、巾、门”等字中的横折钩。

猜你喜欢

楷体楷书笔画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书法日课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腹部外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