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态保护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研究

2021-03-09陈梓鸿刘晓晓

人物画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非遗

陈梓鸿 刘晓晓

摘 要:广东新会葵扇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技艺精湛,工艺流程完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但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葵扇开始走向我们生活的边缘,因此对传统工艺品的保护与发展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活态保护非遗的方式,转化激活其自我造血的能力,使新会葵扇在社会生产中、在民众生活的使用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通过本文的开展,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非遗;活态保护;新会葵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拥有1600多年悠久历史的广东新会葵扇,因其体质轻盈、娇艳雅致、技艺精湛、经久不枯,享有国内外盛誉。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新会葵扇逐渐开始走向百姓生活的边缘,如何把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运用在现代服饰的设计之中,以此来实现对传统手工艺的活态化保护和传承,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会葵扇简介

葵扇,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制品。据《新会县志·食货略》记载,“天蚕有丝,施诸葵扇,莹洁可爱;俗鲜经商,独葵扇之制,几遍天下。”[1]《广东新语》中描述新会葵扇,“叶之圆长,制而为扇。缘之以天蚕之丝,嵌之以白鳞之片,柄之以青琅玕之牌,缠之以龙须藤之线,铜钉漆涂,绘画为绚。”[2]新会葵扇因其制作精美、典丽清秀,与苏州绢扇、杭州檀香扇、自贡竹丝扇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扇,并已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葵扇,顾名思义是利用蒲葵树叶子制成的扇子,其原材料蒲葵树盛产于广东新会,因其“叶阔平滑、心蒂圆正,所制葵扇光泽可观,经久不枯,为别地所不及”[3]而闻名于世。据《广东新语》《新会县志》记载,葵扇“始于魏晋,盛兴明代”,并在明朝万历年间远销全国各地,成为皇室贡品。新会葵扇在清末民初时期年产量可达 1.2亿把,据《广东新语》等相关史料记载,“蒲葵诸货,北走豫章、吴浙,西走长沙、汉口。其黠者南走澳门,至红毛、日本、琉球、暹罗、角斗、吕宋,帆踔二洋,倏忽数千里,以中国珍丽之物相贸易,获大营利。”[2],新会葵扇在扇面绘图描画,工艺精湛,高雅实用。其中玻璃葵扇、烙画葵扇、双面绣花织扇最为著名,不仅在全国各地畅销,还远销印度、越 南、印度尼西亚、俄国、美国、英国、法国、古巴、哥伦比亚、秘鲁、智利等 24 个国家和地区。

二、新会葵扇发展现状与传承困境

广东新会葵扇是新会三宝之一,其按制作工艺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扇、玻璃扇和织扇三大类。清代同治年间,玻璃扇中的“火画扇”面世;1913年,竹箨画扇问世,并荣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解放后,“三脊火画扇”曾三度荣获国家轻工部“百花奖”和“优质产品奖”。1959年,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的郭沫若视察新会葵艺厂,视察现场作诗称赞新会葵扇,曰:“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愈鬼斧,巧夺天工。”

新会葵扇发展的全盛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蒲葵的年种植面积保持在四万亩左右,新会全区上规模的葵艺加工企业多达37家,个体葵艺加工企业达100多家,新会到处弥漫着葵艺制作加工的热潮”[4]。1975年,新会葵艺厂创办全国首家葵艺“七二一工人大学”,吸引大批爱好美术的青年人投身葵艺行业,从事葵艺工艺的研发与开发工作,推动新会葵艺水平达到又一高峰。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会葵扇开始走向衰落。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空调、风扇等家电产品市场的扩大,新会葵扇被逐步替代,致使葵扇等日用葵艺品大批停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审美变化,葵扇中精品的火画扇、织扇等也逐渐失去市场,“葵业加工厂不得不大批停产,新会众多葵艺厂相继倒闭或转产,葵艺行业人员迫于生计也纷纷转行或离开”[3]。

20世纪90年代末,作为传统实用工业品的新会葵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直至2008年,新会葵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会葵艺才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但广东新会葵扇的发展与传承仍存在实用性减少,行业惨淡经营、缺乏葵扇设计的专业人才、缺乏商业包装等问题,这也是目前广东葵扇业发展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三、新会葵扇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及前景

广东新会葵扇艺术属于地域性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与进步,因此,对于广东新会葵扇艺术的传承,我们要在保留其内在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使其融入当代民众生活。

1. 新会葵扇的工艺技术与艺术特点

广东新会葵扇分玻璃火画扇、竹箨葵扇、绣花织扇等类型,在目前保留下来的品种之中,以火画扇最具代表性,其制作过程分为选料、晒扇、剪扇、熏扇、焙扇、合扇、烙扇等7个步骤。火画扇所用原材料位生笔,又名“玻璃”,即葵叶刚刚生长而还未完全展开时进行收割。在晒扇过程中,葵叶需要经太阳暴晒,直到葵叶水分大量流失,颜色变白为止。晒扇结束后,根据葵叶大小、形状进行加工剪切,再用硫黄进行12个小时左右的熏扇,后经压扇板紧压葵叶进行烘烤定型。定型后的葵叶用篾条进行重合、修剪,再用热棒在扇面作画进行烙扇。扇叶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会出现灼烧痕迹,熟练的工艺师可以在扇面留下点、线、面以及晕染程度不同的画面,通过有意识的组合,最终可以烙成极具艺术魅力的扇画。

广东新会葵扇烙画的技法与风格与中国水墨画异曲同工,但因作画所呈现的载体和使用工具的不同,又呈现出葵扇独有的艺術价值。在烙画过程中,通过作画力度的不同,可以产生层层色差,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明暗调子,形成焦、枯、灼、淡、浓等深浅不一的艺术效果,虚实相间,形成独特的意境空间,呈现出古拙的艺术感。此外,由于玻璃画扇独特的透光性,以及扇面自然的脉络纹路,可以看到烙画黑白画面与扇面自然纹理的交相辉映。在作画题材方面,广东新会葵扇烙画的题材主要以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如梅兰竹菊、飞鸟禽兽以及江门地区独有的大榕树、碉楼等地方特色景观为主。

2. 新会葵扇与现代服饰设计结合的创意点

新会葵扇与现代服饰设计有机结合,其创意点在于:一方面,广东新会葵扇为创新现代服饰设计提供灵感与新思路;另一方面,从贴近大众审美需求的角度出发,以现代的服饰作为载体对创新广东新会葵扇表达形式具有深远意义。因此,以现代服饰设计角度切入,在服饰设计中融入新会葵扇元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广东新会葵扇铺设出了一条再设计再创造之路。这不仅是对服饰设计语言的创新,更是对广东新会葵扇本身进行的完善和丰富。

广东新会葵扇与现代服饰设计的融合主要通过与服装面料的结合来开展。“面料作为服饰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对服装整体风格塑造起着重要作用”[5]。在将新会葵扇与现代服饰设计过程中,选取葵叶与服装面料相結合进行创作,不仅有利于对接广东新会葵扇的传统手工艺特征,契合广东新会葵扇的地域性特征,还有利于从服装面料方面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面料使用过程中,采用拼接的手法,将不同的艺术元素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进一步丰富服装整体形象,使服饰整体造型更加多元且富有变化。

此外,在服装的整体设计中,将广东新会葵扇的传统图案与服装设计结合,将梅兰竹菊、飞鸟禽兽以及江门地区独有的大榕树、碉楼等地方特色景观搭配在-起,通过整体的服装造型、主体图案相结合呼应,丰富服装层次,提升服饰整体设计理念的作用。在服装的配饰设计中,融合广东新会葵扇的材质特性、编制技法、图案效果、色彩表达、艺术风格,提升着装者整体形象。

广东新会葵扇与现代服饰设计巧妙结合,对于丰富作品广东新会葵扇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在服装的整体设计实践过程中,借鉴广东新会葵扇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服饰的面料、图案、样式等表现广东新会葵扇的艺术特色,使广东新会葵扇以更加直观的形式表现自身文化内涵,并且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实践应用与创新应用,探索出了一条能够将二者较好融合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 [明]王命璇,新会县志[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2]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林舒婷,广东新会蒲葵与葵扇史研究[D].广东:华南农业大学,2018.

[4]邹咏梅、单贺飞.新会葵艺[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6 年:第 15 页.

[5] 聂宁,非遗活态传承视域下山西炕围画对服饰设计的启示[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陈梓鸿(2000—),男,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读专科学生;刘晓晓(1990—),女,硕士研究生,助教(思政),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2685006Y

3950501908201

猜你喜欢

非遗
“非遗”视角下岭南武术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河南“非遗”项目圣门莲花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非遗”乐种:宜昌丝竹的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非遗”影片的文化接纳与精髓消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古村落非遗项目数字化展示、传播应用示范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