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转型发展研究

2021-03-09李高英

天津教育·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小学发展

李高英

【摘  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教育网络格局初步构建完成,也对中小学教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教师专业角色转变,二是教师转型发展。本文在论述教育信息化2.0时代新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教师角色定位与转型发展问题,以指导教师做好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应对。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5-0046-02

Research on the Role Orien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the Era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2.0

(Heshan 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China) LI Gaoying

【Abstract】In the era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2.0,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re deep integrated, and the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 network pattern has been completed, which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development, one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role, the other i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2.0 .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osition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roles, so as to guide teachers to deal with the change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Keywords】Primary and high school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eachers; Development

一、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新特征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教育信息化变革程度加深,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特别是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混合教学模式经历2020年后更突出其独有的教学优势和魅力。2020年期间在我市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发放了57009份调查问卷,52.3%的师生还认为传统教学模式有效,但40.1%的认为自己线上学习的态度一般。《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相继出台,也看出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决心和信心。经2020年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大数据等的推广应用,学校、教师、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智能化应用认可度达93.2%,98.3%的教师希望提升自身,100%学校愿意建设智慧校园,因此我市将教育信息化工程纳入市教育“十四五”规划中,争取2022年前完成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90%学校完成智慧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带来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呼唤教师的角色重构和专业深层次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1.传道育人的新定义。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分担了中小学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替中小学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甚至为学生答疑解惑。育人方面传统的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是人工智能技术无法实现的,中小学教师自身人格魅力、教学魅力的发挥感染着学生,指导中小学生塑造良好品德、培育健全人格。基于“课程思政”“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教育导向,教师指导中小学生面对多元文化冲击,海量信息时能在正确价值导向引导下自觉筛选信息和整合利用信息,增强应对能力,增强对不良信息的鉴别抵御能力,提升自主性。

2.学习监督引导者。2.0时代下,教育智能化发展带来的个性化学习不等同于“人性化学习”,中小学教师角色中增加了监督引导者的角色,要做好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与智能化学习的监督引导,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管理,发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中的既存问题,做好引导,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核心素养等的培养,让学生适应智能化教育环境,高效地进行学习。以我市15所中学为例,教师反馈平时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日常交流、监督其学习的占比为22.4%,而选择让家长督促学生课下学习的占比为51.3%,没有采取措施的占比为26.3%,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学习监管远远不足。

3.学生温情陪伴者。2.0时代,人工智能带来的是编码、编程及没有情感的数据信息,对于智能教育技术来说,缺乏对学习者情感的关怀以及自我认知的教育引导。中小学教师则要发挥温情陪伴的作用,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有效地感知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安慰、言语上的激励表扬等,让温情的人文关怀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凸显智能教育技术的价值。

三、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的转型发展

1.教学方面的转型应对。首先,教学内容方面。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获取便捷化,实现了各领域教学素材的挖掘与利用,如社会、生活素材的挖掘利用。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使教师的知识传授面更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中小学教师要广泛搜集整理素材,要聚焦于复杂、富有情感、艺术特色的素材的提取使用,关注学生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以问题探究、案例启发等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获得正确价值观的教育熏陶,指导中小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其次,教学形式方面。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其能带动教学形式的转变,知识不再是简单的累积与叠加,而是全新的建构与迭代式更新,教师在中小学教学中应致力于探索型教学形式的创新运用,实现教师与技术的完美协同。最后,数据利用方面,主要对应教学评价的变革。与传统的教学评价不同,2.0时代教育评价实现中小学生学习全过程数据动态收集,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评估学习情况,融入特点、课堂表现等多个要素的分析,评价更全面、更客观,以此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指导调整教学方案。

2.学术方面的转型应对。中小学教师学术方面的转型发展主要集中在教师数字化教学胜任能力、多学科融合、专业素养提升方面。此次我市中小学教师调研发现,41.2%的教师不知道优质的教学资源网站,33.4%不知道网络资源与课程更好整合,23.2%不敢扩充过多课外知识,8.78%认为学校不完全具备数字化教学的成熟条件。在教师数字化胜任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让教师掌握数字化教学技术,具备信息化、数字化素养,灵活使用教学软件、数字化设备,实现对海量数据资源的科学整合与利用,更好地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合作探究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直播教学等教学模式下教学实效的提升。在学科融合方面,主要让教师自觉树立跨学科教学意识,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以学科界限的弱化实现知识深度、广度的扩展,提升师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开阔其综合学科视野。在2020年举行的全市校(园)长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和中层干部科研与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班上,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关注知识的涉猎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库,坚持终身学习,及时吸纳更新知识,才能进一步适应2.0时代的发展,得到参训教师99.3%的满意度,都希望继续安排此类培训,扩大培训层面到全体教師。

3.伦理方面的转型应对。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带来优质的教育成果,也引发了人们伦理方面的新思考。一方面是教师伦理认知、道德品质的提升。在教师伦理教育方面,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与工匠精神是当前教师伦理认知升华的关键。另一方面是信息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教师要积极关注信息安全问题、隐私保护等问题,不仅要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更要自我总结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找问题的最优解,加强教学中的安防意识。

总之,在教育信息化变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果忽视了自身角色的优化定位、转型发展,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信息化环境时有可能会措手不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乱了阵脚。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只有重新定位角色,积极主动转型发展,才能让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取得理想效果。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课题“学校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的变迁与教师适应性的研究——以鹤山市为例”(课题编号:2020YQJK255);江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鹤山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ME21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晓静,孙发利.教育信息化下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10).

3642501908291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中小学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