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之我见
2021-03-08聂凤娇
聂凤娇
摘 要:2020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逐渐实现,也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扩大,在决战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做好养老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的生动体现。确保老年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托、老有所居始终是党中央以及各级各地党委、政府一直以来的牵挂,其中,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更是新时代前进路上的重点内容。本文立足于农村人口的养老现实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以期望让农村地区的养老产业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关键词:老年人口;农村地区;养老问题
空心村、留守老人、劳动力流失……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倒逼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城市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优渥的酬劳补偿,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不断走出农村、迈步城市,导致农村里的常住人口变为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照顾问题成为农村地区的现实困境。
一、探问题——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困境及现实需求
近年来,中国的老年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重正在与日俱增,笔者从《人民日报》2019年4月的《中国老龄人口已达2.5亿!当你老了,如何养老?》一文中获悉,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2.5亿,每年增加8000多万老龄人口。与日俱增的老年人口背后揭露的是老年人口的赡养问题,当代年轻人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能否给老年人提供充分的养老保障?一对夫妻四个老人的现实养老困境究竟要如何解决?农村地区的“空心村”越来越多,孤寡老人在村里的吃饭问题要如何解决?
此外,农村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医生少、医院少、看病难、就医远的问题让老年人无法享受到完善的医疗保障。在突发性的病症出现之时,匮乏的医疗资源更无法为农村老年人口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导致众多的老年人口因为就医不及时、缺乏正确的救助措施而去世。同时,走出去的务工人员,有不少会在城镇里安家立命,也会将自家的老年人接到城镇里居住,但是在乡村里生活习惯的老人往往不愿意离开自己从小变老的生活环境,更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乡土人情关系,因此,老年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房子、不适应城镇里淡薄的人情往来等,年轻人没有时间、精力去乡村照顾老人,往往让老年人的养老归宿成为横亘在亲子关系中的难题。
二、破难题——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对策
(一)集体性养老服务模式聚人气
作为群居性生物,人类无法脱离自身的社会环境而存活,对于那些不愿意同子女居住在城镇,而“滞留”于乡村的孤寡老人来说,独居的风险大、问题多、吃饭难,同时,他们心理上的落差和孤独更是难以让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提高。此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无法支撑起大型服务型养老院的运行,乡村老人在经济上的拮据也导致众多老年人不愿意入驻大型的服务型养老院。现实的养老需要和农村环境的客观现实,导致农村地区的老年人需要新的养老服务机构来解决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
经笔者调查,诸多老人不愿意入驻经营性服务养老院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于陌生居住的恐惧,脱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邻里街坊之后,老年人在专业养老院中找不到归属和安全感。基于此,当下的不少乡村在拓展一种崭新的、灵活的养老服务模式——集体性养老服务,在村民委员会的推动下,这种崭新养老模式正发挥着人性的温暖光芒。“幸福互助院”便是这种养老模式的生动实践之一,早在2016年,河北某地就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建设了包括12个单间的“幸福互助院”,让本村无依无靠的老人可享受免费拎包入住的便利。互助院内的老人均是生活在本村的街里街坊,在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村党支部组织把村里的老人集中到互助院中,让老人们相互扶持、互相照看,而村党支部也便于管理和照顾这些老人,一旦其中的一个老人出现了病症,村里的党员干部们就能马上开车送到县里的医院,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看病就医的速度。
现如今,各地的集体性养老型模式让独居的老年人有了一个群体生活的地方,在不用脱离老人本土生活环境的基础下,可以一起锻炼、聊天、做饭、喝茶……老人们在一个个乡村互助院内享受着街里街坊群体性生活的乐趣。
(二)嵌入式小微养老服务中心送照顾
除了乡村互助院这种集体性党组织引领下的乡村养老模式,近年来,一种商业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也不断走进老年人的身边——嵌入式小微养老服务中心。这种服务中心是为乡村的老年人就近提供短期集中照护服务和居家上门服务,床位规模一般在10-50张,通过嵌入乡村、带动影响周边、贴近服务老人,让老年人不出村、镇、不离家,享受家门口的便捷养老服务。
城市里的失智老人往往可以就近选择医疗服务机构来享受专业的医疗照顾,而农村地区的高龄失智老人的可选择性就很少,在周边医疗配套设施不健全以及医院床位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诸多的失智高龄老人只能选择在家里养老、让子女照顾。但是子女在医护知识上的不专业性往往导致老年人得不到体贴的照顾,很多老人因为没有进行及时的翻身和按摩,从而长了一身的褥疮,身体和心理上都很煎熬。而小微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的出现就可以为乡村地区的高龄失智老人寻找到一把解决养老难题的“金钥匙”。
嵌入式养老中心的规模小,可以灵活嵌入到各个乡村,专业的照护人员可以为高龄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医疗照顾,24小时全天候的看护可以极大地缓解了子女们的赡养压力,更能帮助老人进行日常的复健锻炼等,让失智老人的身体状况能够得到极大提升,子女一方的赡养压力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因为这种嵌入式养老机构就在建立在老人一直生活的乡村环境中,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养老照顾,让老人的心理归属感和安全感会更加强烈。
(三)社会援助机构送服务
吃饭难,看病难……这些农村老年人养老现实中的基础性难题,决定了老年人口的养老质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小康迈进的路上,老年人基础性生活保障的实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全体老年人口的郑重回答。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有效推动下,社会上的红色社会组织日益增多,他们通过与政府合作的形式,将公益性社会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社区、农村,有效缓解了基层服务人数不够、乡村治理效能不足的局面。
对上了年纪的农村独居老年人口来说,一日三餐的需要如何有效解决?一个人吃饭,多了就浪费,少了懒得吃了,有时候凑合一下就不吃了——这是很多乡村独居老人的真是写照。为保障老年人口的吃饭便利,浙江某地通过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打通了乡村老年人口基本生存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在政府财政出资的前提下,公益社会机构驻扎进社区、农村,为该地8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的三餐,让老年人在社会机构的帮助下免去自己做饭的困扰,真正让便利的服务送到农村老年人口的身边。与此同时,公益社会机构在为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饭菜的同时,还能辐射其他年龄段的老人,让那些不愿意自己做饭的老人能够以极低的政府保障性价格享受到健康干净的饭菜。
综上所述,近年来,党中央始终把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视为重点工作内容,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之际,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破解乡村地区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国家治理能力不断现代化的当下,为乡村地区老年人口提供完善的养老保障、养老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彰显的生动实践,是农村老年人享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红利的时代脚注。
参考文献:
[1]任宗伟,刘传庆,霍家伟.医院和养老院对“医养结合”模式选择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信息系統学报,2017(02):100-110.
[2]伍伊欣,杨翠迎.养老服务政策评估及调整研究——以上海M区为例[J].公共治理评论,2017(02):3-17.
[3]金英爱,王卫国,刘姝伶,周子垚.农村居民文化养老环境改善路径研究——以提升生活满意度为视角[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4):78-83.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木双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54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