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析
2021-03-08阚翠萍
阚翠萍
【摘 要】小学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个性发展等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节奏作为音乐的重要因素,其不仅寓于音乐中,还对学生学好音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节奏的训练,为学生后续音乐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展开探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3-0134-02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mus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Rhythm, a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music, not only resides in music,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students to learn music well.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rhythm training of students in music teaching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subsequent improvement of music level.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rhythm training methods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usic; Rhythm training; Teaching
音樂的四大基本要素分别是旋律、节奏、音色、和声,而节奏是四大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节奏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说更具实时性和普及性,更是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实效性整体不高,因此教师要重视节奏训练,并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学生节奏感,提升学生音乐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意义
(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在音乐新体系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要求,从传统的基础乐理教学目标逐渐转变为如今的加强学生艺术欣赏水平、提升音乐基本技能等。节奏作为一项最简便、最基础的音乐技能,重视节奏训练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能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只是片面地对学生实施歌曲的演唱和基础知识的教学,不仅教学内容片面、教学方式单一,且教学过程还稍显抽象。将节奏训练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游戏、律动等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有助于增强音乐记忆力
乐谱是音乐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基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要对乐谱进行良好的理解和记忆,才能更深刻地表现音乐作品。但是乐谱的记忆难度较大,将节奏训练融入其中,就能大大提升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通过肢体等方式的律动记忆,优化记忆效果,达到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
(一)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都喜欢游戏活动,将节奏训练的内容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掌握节奏技能,促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投入音乐课堂中。与此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将节奏作为一种具象事物进行体验,降低了传统节奏教学的枯燥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该项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听节奏、占座位”的经典游戏: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个小组依次围成一个圆形,播放不同节奏的音频,学生边走边根据节奏拍手。一旦节奏停止,学生便立马占据圆圈中间的座位,如果没有抢到座位,则淘汰。在游戏中,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地聆听节奏,并通过拍手感知节奏,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节奏,这样的游戏增添了音乐学习的趣味性,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乐器击打法
乐器击打是展现音乐节奏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乐器,结合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通过乐器击打的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各个乐器的名称和击打音色,使学生掌握基础的乐器演奏知识,了解其应用本质。另一方面,将乐器和节奏进而有机融合,借助乐器将不同的节奏击打出来,也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自主地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可以从简单的铃鼓、三角铁、砂槌开始,邀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节奏口令,一一呈现出来,在节奏中做好缓急设置,不断强化节奏训练效果。
(三)儿歌训练法
语言不仅是作为歌词呈现出的具体意象,不同音乐作品的语言也更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尤其是儿歌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通俗易懂,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时,将儿歌中的节奏属性过渡到节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语言互动中感知节奏内容,体现出节奏中的轻重缓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形成良好的基本乐感。例如,针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可以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加个/圆点要/记清/楚。四分/音符,加圆/点,等于/一拍加/半拍。八分/音符,加圆/点,等于/半拍加/半半/拍”来学习,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节奏感知和记忆力的提升。
(四)声势律动法
声势和律动从概念上看,其主要是节奏感和表现力的两种不同形式。其中声势就是指发出声音,以此组成不同的节奏,如身体打击乐(拍手、拍腿)和嗓音打击乐(B-box,口技)。律动主要是指有节奏地跳动等,按照节奏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舞动,这也是音乐作品最具有标志性的地方。基于此,将声势律动法融入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不仅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表达。教师可以先从律动着手,为学生播放不同的音乐,邀请学生根据音乐表达自己的肢体节奏,然后再逐步引入声势节奏教學,让学生能更自然地掌握整个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在设计律动声势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动作不宜过难,可以采用相对简单但是需要高质量完成的动作,如通过跑、走、蹲、跳等大肢运动体会节奏的长短、疏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还应当有侧重点地进行训练,如一二年级的律动可以发挥想象和创意,自由实施;三四年级的律动要强调准确性;五六年级的律动要凸显精细和音乐本体内涵。由此,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声势律动教学,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和肢体语言。
(五)形象记忆法
形象记忆法也是节奏训练中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需要掌握的节奏型较多,也具有不同的变化。采用形象记忆法不仅遵循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还能将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化,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和认知。例如,低年级学生对“分”的概念理解存在难度,对四分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容易混淆,也不能准确地把握其时值,常常存在不合理的延长和缩短现象。所以,教师可以用图片引导学生辨别,对不同的概念和节奏的时值关系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图片的提示下,充分理解长、短、疏、密的不同,也能配合图片中的节奏形象,进行相应的节奏击打表演,从而达到快速区分和记忆的目的,达到节奏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三、结语
在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积极重视节奏训练,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步感受节奏,加强对节奏的理解,从而带动学生实现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怡.音乐教育新体系中节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农家参谋,2020(11).
[2]陈思琪.“节奏”,不可忽视的旋律——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方法分析[J].北方音乐,2020(09).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