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姓党重要论述的多维度探析

2021-03-08李喆

宁夏党校学报 2021年1期

李喆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姓党重要论述的历史维度在于党校姓黨是党校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价值维度在于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现实维度在于党校姓党是促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实践维度在于实现党校姓党在总体性要求、重点性要求、特殊性要求、基础性要求上的统一。

关键词:党校姓党;历史维度;价值维度;现实维度;实践维度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1)01-036-00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的重要论述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提纲挈领、贯穿全部重要指示的思想精髓就是党校姓党原则。党校姓党原则第一次上升到党和国家制度层面,作为新时代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是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并于2015年12月9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的论述是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本文试从历史、价值、现实、实践四个维度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姓党重要论述进行分析阐述,旨在从深层次、新视角探究这一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党校办学治校的重大理论意蕴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历史维度:党校姓党是党校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

(一)重视本阶级干部的培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自从产生以来,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推动工人运动不断向前发展便成为其重要使命。由于无产阶级运动的大规模群众性和斗争经验的幼稚性,迫切需要组织协调并起到领导和引导作用,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培养本阶级干部的任务较之于其他阶级政党而言显得更为突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干部培养的直接论述不多,但很多经典论述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干部教育思想的源泉。马克思曾经指出:教育“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俄国十月革命后,领导开展纷繁复杂的革命工作,需要大量的干部队伍。因此,革命干部的培养就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列宁十分重视创办布尔什维克党培养干部的机构。1919年3月,在列宁主持召开的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决定“责成党中央委员会建立中央委员会直属高级党校,制定地方党校的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派有关的讲课人帮助地方党校。”[2]1921年3月,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明确规定:“要使每一个省城有一个办得很好的、每年有二至三班学员毕业的苏维埃和党务干部学校,并且在共和国的至少半数县份内,根据编减的计划建立县级苏维埃和党务干部学校。”[3]到1922年,俄国全国(除乌克兰之外)从中央到地方共建有各级各类党校242所,在校培训的干部22 000余人,形成了早期的党校系统。通过设置党校教育培训合格的干部队伍,使之适应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更好地推动无产阶级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政治属性和政治要求。

(二)党校的创立发展始终与党的历史和党领导的事业相伴相生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讲话,回顾了党校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对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事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应有贡献,深刻阐述了党校在培养领导干部、推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建党之初,我们党在安源、北京开办党校,充实了党的干部队伍。延安时期,我们党创建中央党校,培养了一大批党的中高级干部,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夯实了干部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后,大批党的领导骨干经过各级党校的理论教育和思想锤炼,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校各项工作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发挥智库作用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如果说革命战争年代党校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校则培养了大批执政骨干和“关键少数”。可见,党校的发展历程是与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与党和国家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决策部署紧密相连的,党校教育始终同党在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相配合,并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时期如此,改革开放新时期更是如此。”[4]党校因党而创立、因党而兴盛、因党而健旺、因党而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4]。

(三)党校姓党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始终强调的党校办学治校的方向性引领

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党校工作,把党校工作上升到党的建设的战略高度,并对做好党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要求,逐渐并最终确立了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最早是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18日在同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座谈党校工作经验时提出的。胡锦涛同志强调党校姓党这个原则必须始终坚持,一刻也不能偏离。[5]2008年10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始终把党校姓党、忠诚于党作为党校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6]2008年11月12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作了《把党校姓党原则贯彻和体现到党校全部工作之中》的讲话,强调“坚持党校姓党,是办好党校、保证党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7]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4]强调党校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校姓党这一原则,必须把这一原则融入党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价值维度: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黨校姓党是对党校性质、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定位

1995年9月6日,党校工作的第一部法规性文件《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中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相隔13年之后的2008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颁布并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2019年10月25日,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其中规定: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纵观这三个《条例》,尽管由于形势的变化,中央对党校工作有一些新的要求,但要看到,关于党校性质、地位、作用界定的关键词就是“党”,这是始终不变也不可能改变的。党校就是党的学校,党校本质上就是一所政治学校,党校就是为立党、兴党、强党而建立和开展工作的。党校的这一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校在干部培训方面、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方面、在推进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方面肩负着重要任务和崇高使命。所以在2015年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4]

(二)党校姓党是党校办学治校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障

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和根本问题。党校首先是一所学校——培养党的执政骨干的学校,党校的教育培训要秉承教育的一般特性和基本规律,如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但必须认识到,党校不是一般的国民教育的高校或成人院校,而是中国共产党内生性的专门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开展理论学习、宣传、研究的机构,带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色彩和阶级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讲政治的目的在于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形成全党一致行为,进而实现全党既定目标。因此,政治性是党校办学第一位的要求。党校姓党,就是要毫不动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正确的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政治原则、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遵守严格的政治纪律。这种鲜明的政治性必须贯穿党校办学治校全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校是教育培训干部的地方,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做得更好。在这上面出了问题,那就是方向性问题。”[4]党校姓党是党校最突出、最鲜明的政治特征、政治标识和政治优势,具有方向性和引领性,是办好党校的“根”和“魂”。

(三)党校姓党是确保党校“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职责和使命履行到位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执政党。思想上团结统一、政治上成熟一致、行动上精诚同步,才能确保党的事业和党领导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并取得胜利。而要形成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一致性的局面,需要从多方面着力。唯物史观认为,人创造了历史,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干部队伍的实际来看,这一基本原理的现实意蕴在于:党员领导干部既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取得经验,也需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这里所讲的“补钙壮骨、立根固本”,就是通过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筑牢党员领导干部精神上的信仰之基,树立坚定政治信念、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原则,成为一支有信仰、有信念、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就要求党校“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4],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政治素质,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进而奠定全党思想统一、政治团结、行动一致的基础,确保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可见,党校只有姓党,党校“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职责和使命才能明确方位航向、真正履行到位。

三、现实维度:党校姓党是促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新形势下党校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职责和使命日趋凸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发展过程中、在前进道路上,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遭遇到严峻的风险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任务繁重而艰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大和唯一执政党的政治优势就决定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这样一支队伍的造就和生成,一方面需要自身努力,另一方面则需要组织培养,而组织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就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进修培训。党校学员来自各个领域、各行各业,一些思想困惑、实际工作中的现实疑惑以及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都会在党校汇聚。学员的普遍高学历、丰富实践经验和工作阅历,使其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对党的政策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会不尽相同,甚至会有较大偏颇。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对党校履行历史使命、历史职责的要求,对党校包括教育培训水平在内的整体工作提出更高标准,要求党校必须大力为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治国理政方略鼓与呼,突出党校“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职责和使命,坚持党校姓“马”姓“共”,“帮助大家向党中央看齐”。只有“党校向党中央看齐了,才能引导来到这里的学员向党中央看齐。”[4]

(二)党校一个时期以来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与党校姓党原则有相悖的倾向

一个时期以来,党校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校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与党校姓党原则一定程度上的相悖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此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一是教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离入脑入心、刻骨铭心还有不少差距。”[4]一段时间,党校教学盛行“缺什么补什么”。面对多样化的需求,党校被视为“来料加工”的培训中心,甚至被视为提供食宿和场地的宾馆酒店。一些党校主业主课不突出,重知识技能培训、轻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有的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侧重于教学手段和形式的新花样,强调的是现代培训方法的应用,甚至把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都搬到党校课堂上来,各式各样的“培训师”成了炙手可热的“俏货”。还有的党校过多强调满足学员“业余爱好”,开设了不少诸如书法、绘画、舞蹈、朗诵、健身等课程。凡此种种,使党校承载了过多的“非核心功能”,导致教育培训内容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有所脱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不同于一般的高等学校,也不是什么兴趣俱乐部,学员到这里来不能忘了主业。如果你到党校来只是练书法、练上网水平,这就本末倒置了。”[8]

二是科研问题。一些党校教师不是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做科研,而是凭个人兴趣爱好搞研究,荒了自己的“自留地”,忙了别人的“责任田”;一些党校教师习惯“言必称希腊”,满足于西方学术语汇的无序堆砌,似乎没有西方理论作支撑就不是有深度有新意的科研成果,“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一些党校科研成果评奖的标准只看刊物的级别,不看内容主旨是否聚焦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是否聚焦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凡此种种,使得党校的科研特色不够突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效果不够明显,话语体系也存在有所缺失的倾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4]

三是教师队伍问题。一个时期以来,党校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先天不足”和“倒挂”现象。就“先天不足”而言,有的教师从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党校工作,缺乏甚至没有实践历练,再加之缺乏系统的培训深造,致使学识水平与形势的变化发展不相适应,习惯于高校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理论阐述过多过繁而联系实际不足;就“倒挂”而言,党校系统的不少教师在经历和阅历等方面均不如学员丰富,却津津乐道反其道而行之,“没当过领导的在给领导干部讲领导艺术,没出过国的在给经常出国的人讲国外经验,没经历复杂环境考验的在帮助每天同各类矛盾打交道的人出主意解难题。”[4]此外,还有个别教师热衷于用西方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反思”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政治立场和学术研究方向出现偏差,甚至在党校的讲台上出现与党中央精神完全相悖的言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校的地位和权威, 满足不了学员的学习需求,更为严重的是会给学员造成理论上的误导,难以解决其思想和认识上的困惑和疑问。

四是校风学风问题。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体现在党校,就是一个时期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导致校风学风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个别学员利用在党校学习的机会相互吃请,拉关系、跑门子,不是热衷“学习学习”,而是注重“休息休息、联系联系、米西米西”,党校俨然成了一些领导干部休养、镀金、搞关系的场所。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进行了严厉批评,他说:“少数干部把进党校学习视为‘认认人、养养神、串串门的机会,把很大精力和时间用在社交活动上,使党校这样一个本来应该充满学习、研讨、探索气氛的地方,成为少数学员‘公关、‘社交的场所,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好的影响。”[9]并指出:“这些问题的出现……最直接的还是党校的管理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完善。”[10]

五是党校地位问题。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的党委对党校应有的地位缺乏正确认识和足够重视,片面性和简单化地将党校工作简单理解为“抽调几个干部,搞几次培训,讲几节党课”。党校在干部调训方面存在着“少数人从不露面,部分人重复培训”的怪象。一些基层党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配备、办学资金投入、党校干部交流等方面存在障碍,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县级党校有的连校舍都没有,长期租用别的单位的场地办学,一年下来办不了几期班。即使有班次,也是完成任务式的象征性培训。甚至一段时间有的地方以精简机构为名,提出撤并县级党校的意图。全国党校系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及的顺口溜“中央党校风风光光,省级党校稳稳当当,市级党校勉勉强强,县级党校哭爹喊娘”。这些问题有些是党校自身的局限和不足所致,有些问题则不是党校自身能够解决和克服的,而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在破除党校发展障碍的根本性问题上,党委的主体责任意识至关重要”[4]。

可见,新形势下党校“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职责和使命愈加重要和凸显,而一个时期以来党校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与这一职责和使命有着不相适应的方面,必须突出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党校不姓党,或者不能很好姓党,就不能完成党所赋予的庄严使命。”[4]

四、实践维度:总体性要求、重点性要求、特殊性要求、基础性要求和保障性要求的统一

(一)总体性要求:把党校姓党全面贯穿党校工作始终

党校姓党是贯穿党校各项工作始终的总体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姓黨,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4]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是党校办学治校第一位的要求,是党校最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最突出的政治优势,是党校开展工作的“灵魂”和“主线”。进一步讲,党校姓党是党校恪守党性的政治自觉,是党校服从党的统一意志和行动的纪律要求,也是党校忠诚于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党校的培训规划、教学内容、科研工作、行政管理、班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学员管理、后勤服务等一切办学治校活动都要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所有人员都要敢于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发声亮剑、激浊扬清,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维护党的权威,维护党的形象和党校形象,让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二)重点性要求: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4]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补”的是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的信仰之“钙”,“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笃信之“本”,这就决定了党校的重点工作、主业主课必须是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党校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放松了、甚至荒废了,搞了很多其他方面知识、技能、兴趣的东西,那就会喧宾夺主,甚至会在政治方向上发生偏差。”[4]就理论教育而言,要“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11]引导学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念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共产党人的“真经”,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教育的重中之重,推动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就党性教育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明确了党性教育的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要创新教学方式,并制定有效的考核考查方法,以此提高党性教育成效。还要把“四史”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斗精神,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努力使党校党性教育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4]。

(三)特殊性要求:教研咨一体化

党校是集干部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决策咨询为一体的机构,这就要求党校在这三个领域既要各自彰显特色,更要有互相搭台、协同创新、有机融合,实现教研咨一体化。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课主业是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发挥自己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优势,认真研究、宣传、阐述党的思想理论,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研究”,“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4];决策咨询的要义是“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4]。三者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毋庸置疑。这是党校不同于高校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功能的显著特征,也可以看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的特殊要求和殷切希望。目前,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已经有了相应的实践运用,这就是“用学术讲政治”。2017年初,中央党校首次提出“用学术讲政治”。《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研究成果进课堂,着力提高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12]表明“用学术讲政治”已经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战略指向。坚定政治方向,突出政治性,这是“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遵循;解决学员困惑,强调问题性,这是“用学术讲政治”的现实前提;寻找学术接口,注重转换性,这是“用学术讲政治”的关键环节;构建学术框架,体现逻辑性,这是“用学术讲政治”的核心所在;讲求表述风格,展现效果性,这是“用学术讲政治”的必要条件。“用学术讲政治”充分体现了党校教学、科研、决策咨询的相濡相融,也初步展示了三者相得益彰的实践效果。

(四)基础性要求:师资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明确“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般,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也应该不一般。”[4]如何“不一般”?首先,自觉坚持党校教师姓党。党校教师要绝对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定党的信仰,践行党的宗旨,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为党说话、为党立言、为党育人,自觉做政治上的清醒人和明白人。在教学科研上,旗帜鲜明用学术讲政治、坚定不移维护中央权威;聚焦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基本方略,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贡献。其次,实施“名师工程”。培养造就一批理论大家、在学科领域有建树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再次,加快教师培养力度。加强经典著作学习、加强教学科研实践、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加强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培养。第四,加强兼职教师的选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对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作出制度性安排,实现教干部、干部教良性循环。”[4]领导干部讲党课要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干部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采取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强授课的思想性和实践性。

(五)保障性要求: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党委书记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党委办党校、党委管党校、党委建党校,把党校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帮助党校解决实际困难。”[4]这句话包含三层涵义:一是主体意识。即坚持党委办党校。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尤其是加强对党校办学、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重大决策的领导和指导。二是责任意识。落实好把方向的责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推动党校强化主业主课;落实好统筹指导的责任,把办好党校作为履行党建责任制的重要抓手,并形成制度化安排;落实好建班子用干部的责任,选优配强党校领导班子,推动党校工作发展。三是问题意识。各级党委要帮助党校解决实际困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足够支持,“支持党校解决师资培养、基地建设、教学科研、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4]特别要“重视地方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经费保障。”[13]只有明确党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才能使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落实到位,为党校办学治校提供有力保障,使党校的作用和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0.

[2] 苏共决议汇编:第一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568.

[3] 苏共决议汇编:第二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92-93.

[4]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09).

[5] 康井泉.党校姓党与党校使命[N].学习时报,2015-12-21.

[6] 胡錦涛在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校工作,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N].人民日报,2008-10-28.

[7] 习近平党校十九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86.

[8] 习近平在与中央党校校委座谈时的讲话[Z].2012-12-06.

[9]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N].学习时报,2008-05-26.

[10] 中共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习近平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专题摘编[Z].2015:111.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4.

[12] 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N].人民日报,2018-11-02.

[1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12-14.

责任编辑:春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