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捐献造血干细胞,“李先生”十年不爽约

2021-03-08何娟

人民周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骨髓库配型捐献者

何娟

李先生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0728例、河北分库第501位捐献者。

“您好!您于2011年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志愿者,请问您现在还有捐赠意向吗?”

“当然愿意!”河北邯郸的李先生表示,这个电话,他已经等了近10年。与此同时,北京某医院,一位重症血液病患者也正在等待李先生的决定。

初步配型成功十万分之一的缘分

造血干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通过移植手术可以治愈多种致死性疾病,因此被称作“生命的种子”。由于捐献必须遵循“双盲原则”,在此不方便透露捐献者姓名,我们称他为“李先生”。

目前,中华骨髓库共有288万名在库志愿者,他们留存的血样信息,每天都被全球各地的血液病患者反复检索,寻找着摆脱病痛、重获新生的希望。2011年7月20日,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红十字会与当地医院联手举办了一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活动,当时正巧在场的李先生率先留了血样入库,“如果真能用我的一点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个患者、一个家庭,我是义无反顾的。当时也是完全没犹豫,但真没想到走到捐献这一步,要等这么长时间。”多年后终于等到配型成功的消息,李先生深感不易,也更加坚定捐献的初心。

“据说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非常难得,这不仅是天大的缘分,更是人命关天的要紧事!”回顾两个月前的情形,李先生依然很激动,但这条爱心之路却几度遇阻。“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后面还有好几项步骤,这真不是空有一腔热情就能办妥的事。”

李先生面临的第一关就是全面身体检查。他是退伍军人,平常又注重锻炼,自认为身强体壮,但检查结果却不如人意。“说来惭愧,一开始是我自身的问题,体检显示,我的血液呈现乳糜状,不符合捐献条件。”

医生说,李先生需要戒烟、戒酒,同时调整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争取在半个月内恢复到正常指标。“不喝酒、戒荤腥,这很容易做到。至于戒烟,我抽烟大概有30年,现在平均一天一包烟,如果不是这次体检,我都没意识到情况这么严重。”时间紧、标准高,尽管烟瘾很大,但李先生还是谨遵医嘱,克服了这一困难,“就咬牙坚持呗,是很难受,但相比患者的病痛,我这点儿辛苦又算什么呢?”

根据规定,李先生需要前往所在省份的定点医院,即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他准备启程的前两天,石家庄暴发新冠疫情,全市实行闭环管控,市民居家隔离。“在我本人确认捐赠意向,并且各项检测都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患者也会在第一时间进行移植手术的准备工作,比如要做放疗、化疗,这些程序会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丧失免疫力和造血功能。如果造血干细胞不能及时供给,后果不堪设想。”在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那一天,李先生就详细阅读过有关科普资料,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更深知移植手术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京冀两地接力“传爱不传疫”

等了将近10年的李先生,在获悉配型成功后,每天都告诉自己,“这是救人命的事情,刻不容缓!一天都不想再等了。”2021年1月5日,李先生和妻子在当地医院做好核酸检测。1月6日,夫妻俩就拿着核酸检测的阴性证明乘坐高铁前往石家庄。“一路北上的列车里都没什么乘客,高铁站空荡荡的,我们一眼就认出了来接站的张老师,当时出站口也没有别的人,大街上冷冷清清的。”疫情下的城市“只进不出”,抵达石家庄那个下午,一幅幅定格的画面让李先生记忆犹新。来到陌生的环境,他必须尽快适应,“就是听医生的,每天要保持正常的心态、饮食、作息,就跟在家里一样。当地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给了我宾至如归的感觉。”

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干细胞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张新军告诉记者,为确保安全,本次采集全程严格控制和捐献者接触的人员数量,他们提前为李先生夫妇安排好了饮食及健康防护工作,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负责接送两人往返医院和酒店。此外,医院方面也进行了全面的消杀工作。

从1月7日开始,每天早晚7点,李先生都准时前往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注射动员剂,以便将自身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进血液里。“我从小到大身体都挺好的,没怎么生过病,又是军人出身,感觉自己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记忆里还从没像那段时间一样,连续一个星期早晚都要打针,我还真的就那会儿怕过一下下。”李先生嘴上说着害怕,却是笑着谈起了这件事,“我说的害怕,就只是怕打针,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很早就做过的决定,这无所谓勇气,就是我愿意。”

相比注射动员剂,正式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则需要双臂扎针,持续进行大约5个小时的血液体外循环。1月11日中午1点,李先生顺利完成采集。下午5点,他所捐献的35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顺利抵达患者所在的医院。

“捐献者来自河北省邯郸市,配型成功的患者远在北京市。这场特殊时期完成的爱心接力,是疫情期间跨省捐献的成功案例。”张新军告诉记者,在本次造血干细胞采集、运输的过程中,中华骨髓库国家管理中心与河北省管理中心、北京市红十字会、河北省红十字会、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多方协调,更得到了北京市122交警中心、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全方位确保这条长达400多公里的生命之路“传爱不传疫”。“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当天上午就对石家庄市区和高速总队进行了视频调度,安排警车和专门警力从省三院到冀界全程护送,切实保障车辆安全顺畅通行,并与北京122交警中心沟通协调,再由北京交警护送999救护车至采集医院。”疫情之下,“生命的种子”运输之路暢通无阻。

若有战召必回愿以热血暖寒冬

时隔10年,“生命的种子”落地生根,李先生终于从一名志愿者正式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0728例捐献者。“当天我就收到了中华骨髓库的荣誉证书,心情很激动。如果再等个十一二年,我超过55周岁,按照规定就没法儿捐献了。”

张新军介绍,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要求、本人自愿、家人支持的志愿者均可入库,入库年龄限制在18至45周岁,55周岁之前可以进行采集捐献。早期,由于通信欠发达、信息化程度有限等原因,导致部分志愿者失联。为加强与志愿者的日常联系,进一步明确志愿者的捐献意愿,加快配型检索速度,提高为病患服务的效率,2016年7月11日,中华骨髓库正式启动“志愿者保留”项目工作。除了通过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者日等落地活动扩大影响力,借助微博、微信、QQ群等互联网平台强化宣传效应,还广泛招募志愿者开展电话回访、短信问候、社群维护等业务,共同守护“生命的种子”。

京冀两地医护人员交接“生命的种子”。(杨磊涛 摄)

“为了生命的承诺,挽救素不相识的患者”,这是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的原则。李先生反复提醒记者,本次报道不能透露他本人的真实姓名,但言谈间又反复提及他的另外两个身份。“那么多工作人员都在一线抗疫,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军人,更不应该畏惧和退缩。”接受采访时,李先生多次对为这趟“爱心之路”全力护航的工作人員表达感激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儿子的表现也让李先生倍感欣慰,“其实第一个接到电话的是我儿子,他非常认同,说出的见解也让我很感动。”李先生告诉记者,儿子远在北京上大学,用的就是他当初填写志愿者信息时的号码。说到这里,他不免感慨:“幸好早期的手机号码没有废弃掉。”

李先生说,家人的鼓励和工作单位的支持给了他很大的勇气,“我本身也是在医院工作,领导们了解情况后都表示支持。我爱人尽管不放心,但还是特意搁置了家里的生意,跟我一同前往石家庄,陪我住酒店隔离,每隔72小时就去做一次核酸检测。”

根据疫情防控规定,此行结束后,李先生夫妇返回邯郸需要居家隔离14+7天。对此,他幽默地说:“我的捐献量算是比较多的,但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就是有些乏力,隔离大半个月,正好可以好好休息,继续戒烟、考验自己!”张新军告诉记者,我国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不会影响捐献者的身体健康。“半年之内,地方分库会定期对其进行跟踪体检、健康回访。中华骨髓库会提供为期一年的意外伤害保险,同时,河北分库申请地方财政专项资金,为每一位捐献者购买了一份终身大病救助险。”

“最近很多记者都来采访我,我知道我主要是因为疫情才上的新闻,中华骨髓库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志愿者,谢谢大家的关注,祝愿患者早日康复,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李先生说。

猜你喜欢

骨髓库配型捐献者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分析
组配型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调整方法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配型结果分析
基于分子管理的脱有机硫复配型溶剂的开发与应用
一个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心声
岳阳地区血小板捐献者HPA1~17,HLA-A和B基因多态性研究
HLAMatchmaker软件分析Eplets的配型在临床肾移植配型中的应用*
我校附属协和医院成为福建省唯一的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采集和移植双重资质定点医院
浅谈如何减少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流失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保留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