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边远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2021-03-08马宽斌秦福利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城镇化

马宽斌 秦福利

[摘要]目前,边远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生源质量差、数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结构不合理,供给能力弱、教育效益低等问题。而要满足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对农村人口的客观需求,边远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分类发展的思路。为此,应统筹教育资源,推进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体系;开展非农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能力。

[关键词]城镇化;边远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

[作者简介]马宽斌(1973-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广西  桂林  541004)秦福利(1974- ),男,广西灵川人,广西科技大学,研究员,硕士。(广西  柳州  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JA170100,课题主持人:马宽斌)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3-0077-05

城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的进程,同时包括了经济条件、产业结构、地理空间、人口素质等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实施了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化率得到较大的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22%提高到2019年的60.60%,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社会结构从农民社会逐步迈入市民社会,无疑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不同地区间的城镇化存在较大差异。凡是经济实力强、第二和第三产业发达的省区,其城镇化率就高,并且东南沿海省份的城镇化率也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可见,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要重点做强工业、现代服务业,使第二、第三产业容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符合工业企业、服务业的岗位要求,在城镇中留下,关键又在于其是否拥有较高的劳动技能和适应现代市民社会的文明素质。农村职业教育是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教育,归根结底是面向农民、服务农民的教育。从人力资本理论来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边远地区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一、边远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及扶贫攻坚的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尤其是边远地区仍然面临不少问题,需要引以重视。

(一)生源质量差,数量不足

从招生人数看,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招生数从2005年的537万人下降至2018年的428万人,降幅为20.3%,其中招收的初中毕业生从2005年509万人下降至2018年的377万人,降幅为25.9%;从在校生规模看,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从2231.8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1213.6万人,8年间减少1018.2万人,远低于国家预期,而同期的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人数从2010年的2438万人下降到2018年2375万人,8年间仅减少63万人,同一时间中等职业教育减少的在校生数是普通高中的16倍。可见,去除全国适龄就读人口减少的客观因素,中等职业教育规模降幅远大于普通高中教育。这一趋势在西部地区职业学校表现得更为突出,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由2010年的123.7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82.0万人,8年间下降幅度高达33.7%。而同期,四川省普通高中在校生分别为146.2万人(2010年数据)、138.9万人(2018年数据),8年间下降幅度为5%,远低于中等职业教育的降幅,普职比进一步拉大。

(二)教育资源匮乏,结构不合理

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西部边远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稀缺,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远不能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学者通过定量研究,在对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带的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数、教育经费、固定资产等代表性指标进行规模分析时,发现西部地区规模最小,各项指标占比较为相近,为25%左右;生均的专任教师、教育经费、固定资产方面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东部地区在一些指标上差距有拉大的现象。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农村职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存在地区间的巨大差距,全国最高为北京(150686元)、最低是贵州(10370元),二者相差14.5倍。在边远地区内部也存在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首先表现在学校布局不合理,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分布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南宁(58所)、柳州(20所)、桂林(36所)、玉林(24所),但是一些新设立的地级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偏少,如防城港市、钦州市、来宾市每30万人口才拥有一所中职学校。其次表现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根据广西近几年产业结构的情况,第二产业GDP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偏低,但目前广西中等职业教育中第三产业的专业规模远高于其GDP的所占比例,遠远超出市场的负荷能力。

(三)供给能力弱,教育效益低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镇生活和工作,要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需要农村职业教育提供预备性的教育和培训来提升农民融入城镇所必备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但是西部边远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显然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人口城镇化、市民化的要求。边远地区的农村职业学校存在师资不足、资源短缺、硬件设施落后、办学特色不明显、办学模式僵化、教学内容陈旧、课程结构单一、专业技能培养力量不足等问题,反映出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未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后工业时代的社会大生产、服务业大发展的客观需求。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劳动力输出地除自身人才培养能力弱之外,也不了解人才市场的用工需求,造成教育效益低下和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叠加负面效应。

二、城镇化背景下边远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造成边远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的原因,既有经费投入不足、政策制度配套不到位、社会力量参与少等外部原因,也有边远地区职业院校基础薄弱、师资水平不高、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过程管理不到位等内部原因。但是,当前边远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生态不够理想的根本原因是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发生了偏差,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目前,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发展定位纷争不一,有的主张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有的主张立足城市、面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有的甚至认为农村职业教育没有单独开办的必要,这些不同观点归结起来在于农村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农”还是“离农”抑或“城乡兼顾”。在笔者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实施的对象是社会中的人,当然包括职前的学生以及在职或职后的劳动者。所以,农村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其根本目的也是培养人,只不过有其自身的特性,培养对象是来自农村中的人,这个群体成长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具有不同于市民社会的特点。由于我国正处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两大浪潮中,农村职业教育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分别满足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对农村人口的客观需求,实施分类发展是客观使然。

表面看来,农业现代化要求农村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立足农村、服务农业,而城镇化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能够在城市生活、适应工业社会需求,二者的定位和服务面向存在差异。但仔细看来,二者本质相同,均要求农村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拥有现代文明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和适应社会大生产的知识、技能,农业现代化是社会大生产在农业的延伸,是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升华,所以农村职业教育要兼顾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培训农民工转移作为立校之本、强校之务,政府、学校、社会均应持有这样的理念。基于现实考量,边远地区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两大任务,农业现代化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人才留在农村,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人才转移到城镇发展,所以,具体到不同的职业学校,其办学的方向或面向应该有所侧重,择一发展,这样更能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也更能办出特色。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县镇、乡村三级行政区域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生活习俗还是在教育本身均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县级行政中心又往往是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和过渡地带。所以,对边远地区而言,农村职业教育在边远地区的不同行政层级应该扮演不同角色,开办在城市中的职业教育应该重点开展促进农村人口或劳动力实现城镇化、工业和现代服务转移的培养培训,而县级职业教育则将培养培训的重心放在涉农产业上,这样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

三、城镇化背景下边远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方略

结合前述,边远地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应该是使农村人口能够顺利融入城市生活,掌握在工业企业、现代服务业工作环境下所需的知识技能,最终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一)统筹教育资源,推进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明确了城镇化的内核是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是人的城镇化,本质是农民的市民化。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农民市民化所需的素质、技能教育,促进农村学生、农村务工人员向城镇合理流动,尤其要加大对失地农民、农村弱势群体的各类职后培训及补偿教育。但现实中城乡职业教育是分割的,城市和农村的职业教育资源差距大,办在县域的农村职业教育无法提供较高水准的职业准备教育和基本素质培养,而城市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手段在“农民类”教育中又无法得到及时运用和充分发挥。因此,要统筹广大边远地区的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并根据职业教育内在规律和办学特点,推进城乡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衔接,以及与市场、企业之间的衔接,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学校、市场、社会、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办学机制。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城乡一体、多元参与、协同推进的新型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边远地区农村职业院校要立足區域现实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等内涵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需求。农村职业院校根据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可适时设置面向当地行业企业需求的技术型、技能型专业和服务类专业。结合职业教育“跨界”特点,大力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实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全面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采取全日制、业余、脱产、半脱产灵活学习管理制度,试行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全方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体系

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多元主体参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破除体制障碍、领域界限、政策壁垒。发挥好地方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能力,统筹农业、发改、财政、税务、社会保障等部门做好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费用减免、就业和用人等方面的制度政策措施。健全多元办学体制,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着力解决校企双方信息不对称、对接合作不顺畅、实训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人力需求缺乏良性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力度偏弱、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人才需求错位、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的设施设备资源没有形成合力、专业建设和产业结构匹配性不强、企业技术专家与职业院校教师交流机制不健全、流动性不足等问题,通过理顺体制机制,为边远地区提供城镇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四)开展非农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能力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必然会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要在城镇中的第二、第三产业中寻求生计,客观上,这部分農民工需要接受转岗培训。同时,由于我国正进入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城市劳动力市场面临重大变化,劳动密集型、纯体力型的用工需求变小,有技术、有技能的劳动力需求增大,现实上要求农民工的劳动技能“提档升级”。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1.3亿进城务工农民中,72.5%的人受教育程度仅为初中及以下;根据2015—2017年的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近年来接受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例在32%左右。可见,面向进城务工的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刻不容缓,也是农村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农村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主动了解区域内进城务工人员的意愿和需求,对接企业行业,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同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等杠杆调节作用,激发学校、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形成农村职业教育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双赢的局面。

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这其中教育扶贫特别是面向边远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职业教育门槛更低、成本更小、就业通道更为直接,不仅能够点亮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能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写贫困家庭的命运,更好地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如何继续发挥职业教育在边远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不仅是新时期政府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考量的问题。通过实施高质量的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一代高质素农村劳动者和新型城镇化市民,切实解决边远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后顾之忧。要实现这一目标,最为关键的是把职业教育规划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仅将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还要将其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在制度政策上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同时,农村职业院校也要加强内涵建设、练好内功,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武海.关于我区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2016年5月23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EB/OL].(2016-05-23)[2020-02-03].https://www.gxrd.gov.cn/html/art152490.html.

[2]民建中央.关于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提案[EB/OL].(2012-03-09)[2020-02-03].http://news.china.com.cn/2012lianghui/2012-03/09/content_24852160.htm.

[3]国家统计局.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9-04-29)[2020-02-04].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4/t20190429_1662268.html.

[4]胡斌武,叶萌,庞尧,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均衡性与效率性实证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7(3):75-82.

[5]教育部.《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职业教育评估报告[EB/OL].(2015-12-02)[2020-02-03].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5n/xwfb_151202/151202_sfcl/201512/t20151202_222297.html.

[6]李晓春,伍云云.农民工培训费用变动对劳动市场的影响[J].中国经济报告,2019(4):82-87.

[7]吕巍.朱永新常委建议用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EB/OL].(2017-03-20)[2020-02-03].http://www.rmzxb.com.cn/c/2017-03-20/1425765.shtml.

[8]石伟平,陆俊杰.城镇化市民化进程中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策略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3-63+174.

[9]人民时评.以职业教育赋能脱贫攻坚[N].人民日报,2020-12-29(5).

[10]蔡立娜.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N].江西日报,2020-08-10(10).

猜你喜欢

农村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湖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