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1-03-08柴建丽

考试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摘 要:素质教学改革下,教育行业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命题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强化对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文章将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策略展开深入探究,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审辩式思维;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审辩式思维是学生判断命题真假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学生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慢慢开始从小学阶段那种完全跟随教师思维的学习模式中跳脱出来,渐渐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因此,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黄金时期,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契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和应用教学手段。从而在有效提升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质量和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二、 审辩式思维概述

审辩式思维是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审辩式思维进行培养,其实就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和运用学习技能。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判断来得出最终结论,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要求较高,而在审辩式思维的引导下,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并且坚持不懈,从而能够显著提升学习质量和综合素养。基于此,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

三、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滞后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依然习惯性地采用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填鸭。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被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思维能力。与此同时,一言堂的课堂氛围较为枯燥、沉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提升。由此,在这样一种陈旧滞后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质量普遍不够理想。

(二)思维培养不够重视

由于长期处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而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呆板,无法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式,从而学习效率非常低下。与此同时,思维培养的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乐趣,从而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素质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当前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却还有待提升,教师无法有效契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应用各种高效、创新的教学手段,以至于很多教学手段流于形式,从而也难以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四、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引入错例,指导学生审辩思考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占据着课堂主导地位,所以学生往往都有一种“教师就是权威,教师说的都是对的”的思维观念,这样一种思维观念导致学生习惯性的依赖教师而学习,缺乏自我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显然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较为不利的,其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发展。多数时候当教师出现教学错误时,没有学生会去质疑和指正。基于这一问题的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引入错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审辩思考,其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帮助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有理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错题的引入来指导学生审辩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对于数的划分,可以依据其性质划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通常以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形式出现,而无理数通常以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形式出现。这是学生用于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本标准所在,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在判断圆周率π的时候常常会将其错误的判断为有理数,因为π的表现形式就像一个整数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一错题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全面分析π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在去掉π的表现形式之后,学生会发现圆周率其实就是一个3.1415926…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可以清晰地认知道π不是有理数而是无理数。通过对这样一个错题的分析和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明确的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从而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此同时,针对错题的分析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辩式思维。

(二)一法多用,加强学生知识迁移

很多时候,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有很多种,同时一种方法也往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数学问题既是如此。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总结方法和经验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一法多用。与此同時,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灵活性的学科,需要学生有缜密的思维和灵活的头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此,可以良好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一法多用来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从而良好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对于几何证明,添加辅助线往往适用于大部分问题,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辅助线的添加来得出中位线平行和同位角相等一系列结论,而这些结论和知识点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教师以这一点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几何知识进行审辩式思考,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几何问题无外乎是线与线、角与角的关系,因此在各类几何问题的解决中学生都可以充分的对有关知识进行迁移。一法多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准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在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课后总结,重视学生反思评价

在任何阶段任何科目的教学中,课后总结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课后总结加以高度重视,同时注重学生的反思评价,让学生在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与此同时,注重课后总结和学生反思评价还有利于让学生在思考、学习中不断强化审辩式思维。

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探究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后总结来强化学生的反思评级,同时良好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首先,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一些创新、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教学课堂以及更好的理解有关于勾股定理的知识。然后,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总结,包括学习了哪些知识以及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方式的反思,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到扬长避短。最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自身教学手段进行评价,指出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此来促进教学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如此,通过这样一个课后总结以及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教学评价,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教师的教学手段得以优化,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得以充分发展。

(四)生活引入,提升学生思维高度

众所周知,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同时教育的本质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尤其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入生活元素和生活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思维高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良好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例如,在生活中学生家长的工资涨动幅度、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变化以及建筑物高度和面积的求算等问题都是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生活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其对于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往往较为感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生活问题的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生活实际,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意义重大。最后,当学生在对生活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时,其审辩式思维也在不断发展。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加以高度重视,因为其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而这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错题、一法多用、课后总结以及生活引入等手段来强化学生总结、思考、反思和应用,从而良好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弢.浅析初中数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措施[J].课程教学研究,2012(6).

[2]吉宏军.培养批判思维,发展数学思维能力[J].热点透视,2019(9).

[3]张巨明.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西部,2018(25):99-100.

[4]庞小访.数学与生活: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生活问题中的联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7(25):99-100.

作者简介:

柴建丽,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枝阳中学。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