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难民危机的文化根源及借鉴意义研究

2021-03-08陈杰

公关世界 2021年2期

陈杰

摘要:欧洲难民危机源于西方在中东推行民主制度的失败,2015年爆发后给欧洲各国乃至国际社会带来巨大冲击。欧洲各国经济形势不明朗,保守势力崛起,甚至欧盟作为欧洲共同体的存续也受到质疑。学者们对危机的源头进行反思,帮助政府制定各种应对措施,这些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对于目前我国的相关工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欧洲难民危机 民主制度 文化模式

一、欧洲难民危机概况

近年来,在西亚和北非地区发生了多起由美国主导、欧洲国家参与的局部战争,导致地方政府失去对国内局势的实际把控能力,教会内部和部族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难民危机由此产生。危机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经济上,大量难民的涌入使社会福利体系更加紧张;社会文化层面,来自不同地区,持不同信仰的人群融入西方社会一直以来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来自冲突多发地区的穆斯林难民们,在进入欧洲后必须面对挑战,努力接受迁入国的身份认同并融入当地社会,否则就可能给所在的社区和迁入国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政治层面,欧盟各国的右翼保守主义政党迅速获得民众支持,如法国和德国;波兰、匈牙利的右翼保守政党甚至已经在议会投票中获得多数席位。

上升到欧盟层面,其作为区域共同体的基础在本次难民危机中受到严峻挑战。2013年《都柏林公约》中的接纳难民条款失去效力,各国根据自己的诉求和情况各自制定政策,结果欧盟作为整体的第一道防线形同虚设,各成员国之间就难民接受责任相互指责推诿,自由、平等、民主、人权这些西方社会一直引以为豪的基本价值基础在现实利益面前被妥协。

二、难民危机的深层次思考

1.本次难民危机的根源是美国民主输出的失败

“民主输出”是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国家以西式民主政治模式为标准,衡量、重塑或改造其他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政治模式的行为。冷战中美国的胜利被西方认为是民主的胜利,西式民主也一度被认为是人类历史演进的最终政治模式,这种思想在西方思想界长期处于主流地位。然而,这种理想主义的背后有着非常实际的现实利益。中东地区既是连接欧亚非的战略要地,也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正是以追求现实利益为目标、以推行西式民主,以“支持各地人民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为口号,在中东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并在幕后推動阿拉伯之春。英国等部分欧洲国家参与了军事行动。结果这些中东国家陷入动荡。小布什任期内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和奥巴马任期内发动的“阿拉伯之春”都未取得预想结果。其根源都是不顾当地的历史文化,强行推进西式民主。昔日中东政局最稳定的叙利亚反而成为损失最惨重的地区,以伊斯兰国(ISIS)为代表的极端组织也在这些动荡中借势取得发展。

2.西方社会低估了文化融合的复杂性

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主流社会一直乐观的认为西式民主是终极的政治制度,并秉持文化和民族融合方面的两个特征“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和“多样统一(Unity in Diversity)”。欧洲在过去几十年中,以此理论为基础经历了几次移民潮。但事实证明,多元文化主义的基础是脆弱的“现代理性”。近几年的调查数据也支持对于多元文化主义困境的判断。2013年皮尤研究中心进行了关于信仰和公共生活的调查,数据显示英国穆斯林中有30%认同处死改教者。还有调查显示,匈牙利、意大利、波兰、希腊、西班牙这些欧洲国家的公民中,对本国穆斯林移民社群持负面观念的比率都超过一半,其中匈牙利高达72%。因此不难理解欧洲各国右翼保守主义政党迅速崛起和近年来欧洲频发与极端主义相关的恐袭事件。多元文化主义过于强调群体差异而非认同,导致同质文化出现的意愿和可能受到阻碍,结果反而加剧了不同族裔间的分化和冲突。

3.西方媒体掌握难民危机报道的话语建构主导权

本次难民危机从爆发至今,欧盟接受难民态度有两次转变、三个阶段,由两次标志性事件分隔,分别是2015年9月的“小艾兰”事件和11月的巴黎恐袭事件。难民、欧盟(西欧和东欧)、欧洲民众构成了媒体报道的叙述主体,媒体对每个主体赋予各自的话语包(Package)。“小艾兰”阶段,媒体赋予难民的话语包为悲剧、痛苦、绝望、人道主义灾难等;赋予欧洲的话语包为责任、价值、道德义务等。巴黎恐袭后,媒体报道核心从“人道主义”转为“安全话语”。赋予难民的话语包则变为安全、监控、威胁等;而欧盟和欧洲民众的话语包变为防御、保卫、安全责任等。“小艾兰”事件的报道建构“危机”与“帮助”的对应关系;而巴黎恐袭的报道则构建“威胁”与“防御”的对应关系。不管哪套对应关系,媒体都能够形成逻辑自洽,突出报道的重点和逻辑的中心。话语建构的主导权始终掌握在西方媒体手中,而难民群体从未真正掌握话语权。

三、对于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相关工作的借鉴意义

1.西方民主制度不能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度体现出优越性,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金钱民主的政治僵局体现出该制度的弊端。虽然美国在欧洲的民主输出相对成功,但在中东的民主输出尝试是失败的。美国站在道德高地输出民主,与接受难民的冷淡态度形成强烈反差。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必须坚持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避免重蹈中东国家的覆辙。任何国家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之所以能够做到共赢,是因为经济层面的共赢是扩大规模、鼓励创新、做大蛋糕的结果。而政治层面的博弈与经济博弈不同,未必每次都能把蛋糕做大,而是在给定的收益前提下进行分配,与经济合作有本质区别。对于西式民主的概念和理论,应当首先考虑其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否则必然如中东国家一样失去社会稳定,也就失去了经济发展。

2.以“主导文化”模式取代“多元文化主义”

“主导文化”是相对于“多元文化”的概念,源于德语的“Leitkultur”,自产生以来一直受到占主流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压制,难民危机的爆发使其重新获得关注。“主导文化”概念源于西方,基础是西方一神教、古典人文主义、启蒙传统和现代民主。“主导文化”的核心诉求为:首先,回归以平等和责任为基础的普遍公民身份认同;其次,以原生族群为核心的文化融合;再次,以西方文化传统为主导文化的精神根基;最后,内聚型的新文化欧洲共同体认同。可以看出,主导文化模式试图在明确西方文化作为根基的基础上,在消除其他文化不必要影响的前提下,获得统一的欧洲共同身份认同。我国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必须以欧洲的现状为戒,警惕多元文化主义可能带来的危害。我国应当参考西方“主导文化”的主要诉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遍公民认同为准的基础上追求平等和责任,在强调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基础上将各族群的特色文化融合在一起,警惕任何碎片化社会的企图。

3.把握媒体的话语建构主导权

西方媒体在“小艾兰事件”与“巴黎恐袭”的报道中,对于相同的叙述主体赋予不同的话语包,前一次将难民塑造为遭受痛苦的救援对象,将欧盟塑造为实施人道主义救援的施救者,将欧洲民众塑造为包容帮助难民的道德楷模;后一次将难民与极端分子联系在一起,将欧洲民众塑造为被恐怖主义威胁的受害者,将欧盟各国塑造为维护国家人民安全的保卫者。西方媒体根据事件发展灵活转变欧盟和欧洲民众的身份,而难民作为转变的参照方,起到的是提供转变原因的作用,在整個过程中并未享受到真正的话语权。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到话语权的重要性,始终保证在国际国内事务中的发声渠道,维护主流价值观的持续稳定。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公安厅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项目“欧洲难民危机的文化根源及其对于当前我国维稳工作的借鉴意义研究(编号2017LX016)”阶段成果。标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科研平台(公安法制研究中心)资助

参考文献:

[1]宋全成.穆斯林移民在欧洲:身份认同及其冲突[J].西亚非洲,2016(01):22-37.

[2]孟小珂.“国民阵线”在法国政坛势头强劲[N].中国青年报,2015年12月.

[3]李翠亭.欧洲难民危机与美国民主输出的悖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9(05):28-35.

[4].Patrick.Deneen.DemocraticFaith.Princeton[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14:126.

[5].Barack.Obama.Remarks.by.the.President.to.the.United.Nations.GeneralAssembly,2009.

[6]田文林.“颜色革命”是难民危机之源[N].新华网,2015年10月.

[7].Rodney.Stark..Triumph.of.Faith:.Whythe.World.is.More.Religious.than.Ever.[J].Intercollegiate.Studies.Institute,2015:99.

[8].Richard.Wike..Europeans.Fear.Wave.of.Refugees.Will.Mean.More.Terrorism,.Fewer.Jobs:.Sharp.ideological.divides.across.EU.on. views.about.minorities,diversity.and.national.identity[N]...Pew.global,2016.

[9].Jerome.Krase..Italian.Americans.in.a.Multicultural.Society[M].Stony.Brook:ForumItalicum,199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