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材导语巧设学案的习作素材开发研究

2021-03-08谢美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语文

谢美兰

【摘要】本文通过将教材导语细化延伸、融合补充,以生成导学案的形式,将素材有效调动起来,让学生不但有素材可写,而且可以写到位。下面,文章从“活用教材导语”“导什么”“怎么导”三方面谈谈如何设计导学案,为学生开发习作素材。

【关键词】教材导语;小学语文;导学案;习作素材

无论是城市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他们每天接触的信息量是上一代人的好几倍。为何不少学生面对命题习作,却不知写什么呢?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教材导语的基础上,设计导学案,在素材与命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已有的素材活用起来。

一、活用教材习作导语,生成习作导学案

(一)将导语细化和延伸,生成导学案

统编教材里的习作导语,简明扼要,以点带面,开启思路。笔者在使用教材导语时,沿着教材的思路,把导语细化和延伸;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导语进行具体化。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教材导语把素材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看不见的内容”,如,“诚信”“梦想”等。第二类是具体事物或活动。笔者在教材导语的基础上,对可写的内容进行细化分类并延伸,化成“情感类”“美德类”“兴趣类”等,而每一类也做到细化。通过细化分类、延伸内容,向学生展示更多不同类别的素材。如此,学生搜索素材更快捷,思路更宽。

(二)将导语和导图融合、补充,生成导学案

教材在编排中,有的习作导语带有表格和导图,但它们是分开的,相对独立。为方便学生顺理成章地习作,笔者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补充辅助习作的内容。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笔者将教材中的表格、导语融合,并补充常见的小实验名称,以供学生参考。把教材导语中的“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词融合在表格中,形成更适合学生使用的导学案。让导学案引领着学生学会有序地操作、有序地观察。这样,写起习作来就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二、导什么

(一) “有”中选“优”:导出已有的好素材

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素材,从中择优。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材导语中配有一幅气球的图画,气球上写了九个名词,分别是“小书虫”“乐天派”“运动健将”等含有特点的名词。因此,笔者设计表格式导学案,把人物社会角色分类,如长辈中有:父母、老师、叔叔阿姨等,同辈中有:兄妹、同学、朋友等。在表格中,笔者把常见的特点列出来:勤劳、乐观、幽默……表格另一列则显示:劳动模范、乐天派、幽默王子……等蕴含人物特点的外号。这样,素材列表对学生既有帮扶作用,又有启发作用。

(二)“无中生有”:通过导学案促进学生参与活动,创造素材

有的习作题材,学生可能接触得比较少,在已积累的素材中确实没有。如,上文提及的习作内容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学生在此之前,接触相应的实验较少。于是,笔者在导学案中提供了素材库,实验名称有:“水有浮力吗”“ 热胀冷缩”“摩擦起电”等,并在学生学习平台中提供实验小视频,让学生学会初步的实验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观看实验小视频。学生边看边做笔记,然后根据笔记做小实验。导学案根据常见小实验的过程而设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切身体验。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素材,而且是新鲜素材。

三、怎么导

(一)以发散式思维,导出习作素材

生活素材在学生大脑中大多是以时间顺序排列的。虽然如此,但令学生印象深刻的体验却是充满立体感的素材。因此,笔者通过发散式思维,设计导学案。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你,真好”,学生心中有无数个“你”,对于此命题,学生有很大范围的素材选择。但写什么好呢?“你”是指谁?导学案以学生视觉为中心,向学生生活环境发散搜索,从不同维度解读“你”字——“你”有可能是人物,有可能是动植物,也有可能是物品。这种以发散式思维将其分类,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中顺利对比、筛选,从而选出自己得心应手的素材。

(二)以循序渐进式,导出习作框架

习作时,学生一般会在动笔前构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这就是习作的 “框架”,是习作的提纲。若是优秀学生,他们动笔之前,心中早已列出提纲,习作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但对于一般学生而言,他们有时会感到困难,写的内容不具体。因此,笔者以导学案的形式,为不同的文章提供不同的“框架”。关于框架的设计,最典型的是写读后感的框架设计。如,教学《写读后感》这一课时,为降低习作难度,笔者在习作导语的基础上,为学生搭起一个简单易记的文本框架:在什么时间读了什么文章或书?整体感受如何?主要内容或印象最深的地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深入地谈感受……笔者将以上内容通过填空形式,搭成立体框架。通过这样的引导,大大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容易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三)以询问式点拨,导出习作细节

细节描写能使文章更富真情实感。学生在习作中,往往想起的是情节,忽略细节。因此,笔者在导学案教学中,注重引导学习关注细节。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单元习作重点是“运用点面结合描写”。习作导语是“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引导学生写好“点”与“面”,笔者将教材导语具体化,设计了如下导学问题:关于“面”的描写:所有人都是怎么样的? 整个(课室、操场、校園……)像什么?关于“点”的描写:他们是怎样的?特别是谁引起你的注意?写一写他的动作、语言、神态。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有目的观察与回忆,再现当时的场景与细节,让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使习作变得更真实、更生动。

总而言之,有了导学案,学生面对命题习作不再无从下手、无话可写。基于统编教材导语设计的导学案,是学生素材与命题习作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减负的“神器”。

参考文献:

[1]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

[2]夏丏尊.文章作法[M].浙江文艺出版社.

猜你喜欢

导学案小学语文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