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情景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1-03-08廖雪
廖雪
【摘 要】从生活化情境教学出发,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提升,为学生日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生活化;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2-0116-02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contextual teaching in daily life, it cultivates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promotes their logical reasoning 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ability, and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apply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o solve daily problems in the futur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New curriculum reform; Daily life; Situational teaching
一、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无法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
新课改明确强调,教师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进而实现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产生数学兴趣的目的。为了促使学生在思考中,加强自身数学学习观念,提高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要加强学生思想转化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快形成数学核心素养,也能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但据笔者不完整统计,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学理念过于陈旧,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层面,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灌输,导致学生思维存在一定局限性。
(二)教學措施单一,无法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主导的教学方式,仅靠单一的讲解方式构建教学课堂,虽然可以控制课程进度,但缺乏一定的开放性、交互性,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没有有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生活化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思想转化,推动其思维发展,加快学生综合发展,构建良好教学课堂,推动其综合发展。
二、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情景的有效措施
在应用生活情景构建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生活化情景教学的核心因素,即促进学生思想转化,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中可以有机结合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提高其数学理解能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效率,推动小学生加快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一)生活化情景导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小学基础阶段教育中,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不仅可以让学生思维集中在教学内容中,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忽略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导致学生面对数学知识时没有强烈的参与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并积极利用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数学领域知识。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讲授“单线统计图”一课中,教师就可利用生活化情景导入,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我在构建此课教学时,采取了小学生较为喜欢的游戏元素,利用现阶段较为流行的终端游戏“王者荣耀”因素,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可利用游戏中人物“身高”进行列举,描绘出数据内容,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规划其数据。在小学生规划中,学生思维保持高度活跃,进而教师利用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升直观体验,也能满足学生兴趣,进而加强小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其知识内化有效性。
(二)细化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数学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中,其教材内容与小学生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应积极利用生活化情景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其存在的关联,加强小学生思维转化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其数学知识掌握度,也为学生日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位置与方向(三)”一课中,此课主要在学生建立一定的空间感知上,帮助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利用生活化元素,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一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思想转化。如:教师应用数学情景化教学细化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Flash动图等方式,加强学生直观体验。教师可以“学校”为中心,利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进行标记,还原周边“建筑物”,并标注距离,利用引导性问题,加强学生实践体验。如:“如何用最快速度从学校走到A点,再从A点走到C点;从C点在不经过B点的情况下,如何最快到达A点”等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语言进行基础描绘,加强学生空间感知能力、思想转化能力,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数学体验,也让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快速发展。
(三)构建生活情景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生对于游戏有着浓烈的兴趣,数学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鲜明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游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数学教师在构建情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结合,确保活动有效性、开放性,保障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吸收教学知识内容,完善学生思维发展,为学生日后应用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中,在讲授“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可利用“6-10 的认识与加减法”,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游戏活动。首先,数学教师可将课堂布置成超市,加强学生情景体验,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笔、书等实体物品当作“商品”,并根据教学知识合理规划商品价格。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收银员”“消费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根据手中的“人民币”进行购物。“收银员”主要负责核对消费金额,“消费者”则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购买物品。这种生活化情景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应用意识、计算能力,促使学生在“核算”中实现实践教学。数学教师在情景教学活动中,也要借助“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游戏过程中如果出现“漏结算”“结算错误”等现象,教师应教导学生提醒“收银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基于上述生活情景教学措施,情景化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也是加强数学思维发展,提高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能力的有效措施。此外,数学教师基于生活化情景教学措施构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情景的合理性、科学性,保障构建的情景满足学生认知,如内容过于抽象,不仅不利于学生思想转化,也让教学内容难度增加。因此,在构建情景的措施上,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确保满足学生认知,并积极关注社会前沿信息,利用丰富、有趣的生活因素,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促进小学生思维活跃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自主地参与教学内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效率,推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加快形成。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措施依然无法满足小学生获取相应知识的需求,生活化情景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直观体验,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此外,小学生理解能力较低,数学教师如一味通过理论知识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不仅与理想目标存在差异,也会导致学生失去积极性。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构建生活化情景教學,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学生日后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孙敏.教学反思———关于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1(02).
[2]温玉梅.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体会[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03).
[3]李自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33).
[4]曲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38).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