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幼儿园安全管理研究
2021-03-08王雨竹
【摘 要】近年来,幼儿园频繁出现一些危机事件,威胁着幼儿的安全成长,同时也暴露出幼儿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改变幼儿园管理现状,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本文以危机管理理论为指向,分析幼儿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以解决问题,呵护祖国的花朵。
【关键词】危机管理理论;幼儿;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2-0090-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frequent crisis incidents in kindergartens, threatening the safe growth of children, and at the same time exposing problems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kindergartens. In order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and ensur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this article aims at crisis management theory, analyzes many problems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kindergartens, and proposes relevant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care for the flowers of the motherland.
【Keywords】Crisis management theory; Children; Safety management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游戏、生活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幼儿园危机事件频频爆发,食物中毒事件、违规用药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得太突然,对幼儿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幼儿园发展迅速,但危机预防和管理意识并没有紧随其上,这不仅对幼儿,对教师和幼儿园都是致命的打击。因此,以危机管理理论为基础,重新认识幼儿园,直面它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和应对,是幼儿教育研究者的重要分析课题,也是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危机管理理论的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危机管理,这也成为评定管理者成熟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不同的领域,危机管理的方向也不同,但其过程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危机前的预测、防范管理与危机后的应急善后处理。危机管理理论是由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RobrtHeath)在《危机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的,明确规定危机管理由缩减、预备、反应以及恢复四个阶段组成。所谓“危机”主要指组织内因外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对其生存具有严重威胁性的情景或事件,展现出了突发性、威胁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而危机管理是针对这些危机,通过调集资源、致力于恢复组织的稳定性所采取的针对性对策,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危机给组织带来的危害。在幼儿园领域,该理论下的安全管理是幼儿园管理者根据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计划对幼儿园危机进行预防、应对、恢复的策略应对过程,力求为幼儿营造和谐的成长乐园,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二、现阶段幼儿园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管理主体责任意识不够
管理者由于急于建成幼儿园,在安全设施准备上不够充分,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不及时,对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安全管理培训,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幼儿园管理主体意识不强。教师作为安全管理队伍的一分子,认为幼儿园安全管理与个人的关系并不大,缺乏安全忧患意识,没有切实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甚至没有实施安全教育实践演练。由于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管理主体意识的缺乏增加了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二)危机演练流于形式
幼儿园中的危机演练一般包括火灾和地震两方面,对于园长和年长的教师而言,对演练流程已经比较熟悉。不同幼儿园的危机演练频率存在差异,有的幼儿园定期进行演练,有的幼儿园演练的次数比较少。虽然有的幼儿园演练现场比较真实,流程也比较清晰,人员安排也比较到位,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像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过于反复、演练时间每次都清晰地告知幼儿,这些都使危机演练流于形式,反映出安全管理的不完善。
(三)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幼儿园安全工作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缺乏专业的体系和科学的指导,许多管理工作没有实际依据,甚至出現“哪痛医哪”的现象,并没有根据社会形式制定系统性的管理机制。另外,安全管理制度不够明确,像门卫安全制度、视频安全制度等,相关安全标准比较含糊、笼统,缺乏量化和细化,相关工作人员之间沟通不够清晰,存在职责交叉和盲点。而且,安全管理制度不够科学,许多安全管理制度都是在幼儿园发生多次事故之后才建立,或进行调整与优化,导致预见性偏低。
三、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幼儿园安全管理措施
(一)不断增强危机意识,形成安全教育体系
在危机管理理论下,危机意识的增强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危机意识主要是幼儿危机意识和教师危机意识,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通过自我学习或培训掌握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对幼儿危机意识的教育。首先,园长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主动学习有关危机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危机意识;一线教师作为危机管理制度、危机应对方法的执行者也应该主动了解学习有关危机、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其次,根据不同群体要进行多样化的危机意识培训,比如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培训,主要包括了解班级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危机,如何避免和应对;对于家长,展开危机专题讲座等,全方面渗透安全意识。最后,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形成安全管理体系。以“地震来了我不怕”为例,该实践活动适应于大班,先组织幼儿观看与地震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让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之后,相互之间讨论地震中自救的方法。最后,组织幼儿模拟地震情景进行演练,并将整个过程编辑成本园的危机教育参考教案,丰富安全管理资源。
(二)做好危机预防,为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危机预防主要实施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其目的为将处于萌芽阶段的安全危机转危为安。危机预防工作在短时间内并不会见到效果,但却能为幼儿园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因此,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要切实做好危机预防,切勿虚中求实。其一,要每日排查与评估幼儿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定可能出现的危机的轻重缓急,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包括户外活动场地环境安全状况、室内外玩具安全、幼儿园各教室环境安全状况、防火设施检查等。其二,制定易于操作的危机预防制度和预案,机制内容既要包括幼儿园各部门的具体要求,又要包括不同岗位人员的要求,及时做好家长沟通工作,消除不必要的误会。预案内容要详细具体,突出实效性,比如火灾预案,首先要明确负责的核心小组,其次要明确逃生路线,再次要明确应对策略,最后要明确现场清理工作以及之后对幼儿的心理疏导工作等,做到全方位的安全预防。
(三)实施安全管理,提高主体管理能力
幼儿园作为一个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的组织,很少建立常设性的安全管理组织,导致安全管理效果不佳。为此,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尤为重要,首先,在幼儿园设立一个危机管理小组,明确小组组成成员,详细规定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并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知识。小组成员要学会灵活运用安全管理知识,善于总结管理工作中的得与失,并及时调整策略,掌握最佳的应对时机。其次,增强园长安全管理能力。幼儿园实施园长负责制,这决定了园长具有绝对的组织权、指挥权和决策权等,其管理能力和素质决定了幼儿园预防应对危机的水平。最后,抓住时机,实施有效的安全防范。在此过程中紧紧抓住瞬息变化时机的重要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启动预案,如果预案中的方法不适应,就再进行针对性调整,直到问题解决。
(四)促进多主体联合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
首先,建立联合工作制度。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会涉及公共危机事件,这就需要多部门联合工作进行保障,通过建立联合工作制度,合理调动和整合各类资源,明确各个部门的相关职责,以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其次,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比如定期邀请行政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幼儿园,安全检查相关设施和工作情况,对各类人员开展预防和专业处理的相关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事故处理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乎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幼儿园管理者要具有危机意识,以危机管理理论为指向,做好危机预防,实施安全管理,促进多主体联合管理,完善安全管理过程,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为幼儿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蕾.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幼儿园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风,2020(16).
作者简介:王雨竹(1962.08-),女,漢族, 甘肃天水人,大专,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编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