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思考
2021-03-08王德超
王德超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突出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贯彻生本理念是各门学科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就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可以助力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2-0068-02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ighlighting the main status of students in subject learn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tudent-based concep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each subject to implement the core literacy training concept of the subject.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article has made in-depth thinking on how to highlight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in order to help construct an efficient classroom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tudent subjectivity; Teaching strategy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学科素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突出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主体性,引导他们积极开展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活动是各门学科教学的一个基本準则。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许多教师依旧会过多应用知识讲解式授课模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突出和强化,直接影响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加快革新数学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是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话题之一。
一、立足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本身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学生理性思维发展具有比较显著的突进作用。但是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常常忽视课前预习环节,因为教师觉得小学生年龄尚小,不适合开展课下自主学习活动,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失去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一个绝佳机会。有效开展课前预习,可以在突出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学意识,帮助他们可以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平时数学教学中可以抓住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教学《三角形》之前,教师可以采取制作微课视频课件或导学课件的方式,将本部分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以短视频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下对照视频内容结合教材自主开展预习活动,期间还可以针对性为他们设计“三角形的内涵是什么”“三角形有何种性质”“三角形有哪些类型”等一些预习题目检测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情况。
与此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在课前预习环节中遇到的学习问题或者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数学问题,保证可以使他们更加乐于开展课前自主预习活动,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有效的数学课前预习活动开展也可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效果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此外,为了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效果,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强化课下师生与生生互动,保证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答疑解惑,使他们更加顺利、有效地完成数学课前预习任务,这样可以完成突出学生主体性的第一步。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兴趣是决定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意味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实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目标,相应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非常低下。因此,为了有效突出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还要注意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自学兴趣,灵活地选择情境创设法为他们创设一些能吸引他们注意力,促使他们开展高效学习活动的教学情境,如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保证可以有效激活他们的自主学习思维,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例如,教学“分数”部分数学知识,由于相应的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热情,自主思考积极性不高等,所以会影响他们学习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强化。针对这种数学课堂教学情况,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分割蛋糕这一生活化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比如,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假如我们需要按人数分蛋糕,那么4块蛋糕分4人时该如何分割?如果要平均分给4个人或7个人该如何分割呢?”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问题设计方式,可以逐步调动学生主观学习思维,促使他们自主开展积极思考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学生提出正确的答案后,教师要注意及时加以表扬,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借助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数的含义,大大提升了他们自主学习效果。通过该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带来的枯燥感和乏味感,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三、传授自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自学
小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平时在自主学习某些数学知识的时候可能遇到一些困难,为了突出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他们开展有效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自主学习方法与技巧,保证可以使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开展深入思考,这样更有利于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效果的同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而常用的自主学习方法包括思维导图、数形结合思想、代换法、整体概括法等,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授课过程中都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实例讲解给学生,保证可以使他们开展有效自主学习活动,减少他们做无用功的学习情况。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针对“等边三角形是否属于等腰三角形范畴”这一数学问题,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小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辩论赛,让正方两方分别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对方提出的观点进行辩驳。通过这种辩论赛开展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逐步自主得到正确的数学观点,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效突出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最后配合教师的集中讲解和知识概括总结可以使全班学生在头脑中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性形成深刻的认知。又如,开展解题教学,针对选择题的求解可以传授给学生“答案代入法”、特殊值法、排除法等一些简单的计算方法,保证可以使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利用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这样可以借助有效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考虑到小学生本身容易因为单一化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而逐步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不利于他们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采取适宜形式的教学方式,保证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性学习活动,使他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形成深刻认知,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合作学习、实验操作、游戏活动、户外体验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都非常适合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体验学习需求,具体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兴趣进行合理选择。比如,学习《元、角、分》部分知识,在为学生讲解圆角分部分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兑换方式之后,可以组织班级小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现金的付款和找零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他们本身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突出学生本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校园绿地的面积》部分知识,可以采取户外实践活动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他们设计户外调查校园绿地面积的实际任务,让他们可以利用所学的“多边形的面积”方面的计算知识自主完成调查和计算任务,借助这種户外合作学习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自身参与该部分数学知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可以在他们动手做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是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贯彻的一个核心教学指导理念,关系到有效数学课堂构建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可以抓住课前预习环节指导、趣味教学情境创设、丰富教学方式以及传授自主学习方法等关键教学环节或方面,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这样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惠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
[2]龙香孟.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1).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