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艺术院校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2021-03-08邓慧萍
邓慧萍
(中国音乐学院 基础教学部,北京 100101)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为了提升课堂英语教学效果,英语教育专家们不断探究适合我国英语学习特色的教学理论。文秋芳教授在多年探索与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文秋芳,2015)。“产出导向法”一经提出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如澳大利亚应用语言学专家Rod Ellis 认为,“产出导向法”具有很好的英语教学指导意义(Rod Ellis,2017),国内英语教学研究者及一线教师们也开始在不同的英语教学领域进行探究,并在课堂中实践这一理论。
艺术院校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把“产出导向法”运用于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中,探索“产出导向法”在艺术院校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模式,试图通过“产出导向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一、“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为教学理念(文秋芳,2015)。首先, “产出导向法”以学习为中心,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促成有效学习为目的。其次, “产出导向法”遵循学用一体,学是输入性学习,用是产出性运用,通过紧密结合的输入与产出,实现学用结合,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解决学用分离的问题(文秋芳,2015)。此外,“全人教育说”强调学校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英语学习要实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交际交流能力,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实现全人教育。
“产出导向法”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为理论假设(文秋芳,2015),认为学习以产出为起点,也以产出为终点,产出是学习目标,也是学习驱动力;提倡教师适时提供恰当的、有助于促成产出的输入材料;学生根据产出目标,选择性地对输入材料进行重点学习和深度加工。这三大理论假设是“产出导向法”的指导思想。
“产出导向法”的实践包括三个核心环节:一是驱动环节,二是促成环节,三是评价环节(文秋芳,2015)。三个核心环节也是教学的三个阶段,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
二、“产出导向法”在艺术院校英语课堂的实践
如何将“产出导向法”这一理论融入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是当前有待研究与探索的一个问题。笔者尝试在“产出导向法”实践中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特色、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相结合。具体三个阶段的实践如下:
准备阶段(驱动环节),即新内容学习的启动阶段。教师遵循“学用一体说”理念,根据教学主题设计合适的交际场景、教学目标及产出任务,根据学生完成产出任务的需要,提供相关的文本、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输入材料。在任务设计过程中,有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课程思政元素,结合中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能力,提升课程的育人效果。
在具体的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驱动内容和手段,同时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所设计驱动任务的内容和语言的难度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着的水平。一方面,教师要结合语言知识,建立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课程资源,如与交际场景相关的艺术英语语言知识与表达;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合理恰当的产出任务和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立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子目标,设计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学习情景,布置如跨文化艺术交流场景模拟、电影或音乐剧配音、音乐会汇报总结、艺术获奖感言、音乐家故事讲述、我和乐器的故事、音乐作品阐述等具有驱动性的产出任务,模拟真实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探究热情,鼓励学生参与。
笔者在所教授班级通过产出导向法进行《音乐家》单元的教学。音乐学院学生有国际演出、国际会议、对外交流、音乐大师课等诸多用英语谈论音乐专业的场合,本单元的有效学习有助于学生用英语谈论音乐和进行跨文化交流,并促进其专业的学习。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用药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COPD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衰竭纠正的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CO2、PO2两项血气指标和心率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PCO2、PO2两项血气指标和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
首先,教师呈现交际场景。场景一:假设你找不着你的朋友,向他人寻求帮助,你需要描述这个人的外貌特征;场景二:假设你参加一个入学英语面试,需要谈论你最喜欢的音乐家,你需要描述外貌特征和音乐成就。
随后,学生进行尝试性产出。两个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学生掌握本单元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相关的表达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尝试,学生既有完成产出任务的愿望,也能认识到自身语言能力和音乐相关英语表达方面的不足。教师在本阶段要给学生提供不同音乐家的音视频和文本资料,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加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最后,教师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阐述产出任务。本单元的任务设计为小组合作,即学生结合音乐专业知识,通过PPT或图文作品做一个同一时期多位音乐家的展示,包括音乐家的外貌、生平、作品、风格、流派等,并于课堂进行展示和口头阐述。
在本阶段,教师是规划者和引导者,设计交际场景、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学生提供相关输入材料,引导学生以产出任务为导向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进行输入材料的学习与吸收,为实践阶段的任务做准备。因此,本阶段教师的能力与素养、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实践阶段(促成环节),即“产出导向法”的中心环节,以输出为驱动,鼓励学生选择性地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交际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与表达,引导学生尝试性运用教学目标中的语言与交际知识。通过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产出任务,实现一系列具有逻辑性的子目标,最终有效达成产出总目标。促成阶段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对促成材料的学习和运用,围绕产出任务推进课堂,真正实现学用结合。
在具体的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促成环节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预设的情境中,完成产出任务,并帮助学生提高产出质量,达到教学目标。艺术院校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相对较弱,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供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语言、交际策略等问题。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践情况,在提供学生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输入材料的基础上,延伸补充相关话题的知识,让输入学习更有针对性。此外,教师采用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学习、问答、交际任务、情景教学等帮助学生学习加工相关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完成目标任务,促成其语言提升和能力增长。
在《音乐家》这一单元的“产出导向法”实践中,教师结合教学资料,进行语言促成和交际促成活动。首先,根据学生产出任务的需求,进行描述人物相关的词汇、句型及音乐专业相关表达的操练,如进行任务相关词汇的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对本班同学进行描述,让其他同学竞猜,通过有趣的活动,促进学生对相关语言知识和表达的使用和掌握。其次,结合课前设计的交际目标进行实践,通过情景对话、交际任务和小组讨论等培养交际技巧。最后,通过一系列铺垫、引导和逐步尝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产出任务。
在本阶段,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活动的实践者,具有学习的自主性;教师是中介,是引导者,需搭建“脚手架”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王丽丽,2021),随着学生产出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步增强,教师脚手架力度逐步减少(邱琳,2017)。此外,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特征,对学情进行分析,根据课堂进展和产出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整个促成阶段进行调控。
评价阶段(评价环节),是教学的升华阶段,是评价学生产出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习目标实现情况的阶段。“师生合作评价”是“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方式(文秋芳,2016),对学生的书面产出、口头产出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进行评价。“师生合作评价”既保证教师评价的权威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又提供学生评价的及时性、交互性和合作性。“师生合作评价”采取边学边评的模式,打破学与评的界限,以评为学,以评促学,让其不仅发挥评估的作用,同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调整课堂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发挥高校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
在具体的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基于学生的产出任务,教师组织有效的评价,如教师于课前对学生的书面或口头产出作品进行评价,于课内利用典型样本进行延时评价与讲解,或对学生的课堂任务产出,即时进行“师生合作评价”,帮助学生意识到产出存在的明显错误或不足,指引学生改善和进步,进一步促成学生语言的发展和产出任务的有效完成。艺术院校学生擅长口头表达,期待教师对其进行即时的肯定与评价,因此,对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讲,即时的“师生合作评价”更能鼓励学生提升产出质量。
在《音乐家》单元学习中,对于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进行评价,发现小组作业的优点和问题。课上教师选择典型样本进行评价和引导,请学生思考和讨论,师生共同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小组就修改后的作品在课堂进行口头阐述和汇报,通过师生共同评价,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不足,不断改进作品质量和口头表达效果,也为教师的进一步教学提供了参考。
在本阶段,教师是活动的评价者和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引导学生进行“师生合作评价”,同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调整和完善教学。学生是被评估者,同时也是主动的评价者,在评价的同时进行学习与提升。
“产出导向法”在艺术类院校的课堂实践要重视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环环相扣,三者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三、“产出导向法”的实践意义
“产出导向法”的实践,一方面打破了以往大学英语课堂重输入,轻输出的局面,突出产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既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突出教师的引导、组织、中介和支架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把学用相结合,建立更为高效的课堂模式。“产出导向法”自创建以来,指导了大量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不仅适用于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对于鲜有实践“产出导向法”的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效果。
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呈现出学生兴趣相对较低、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等特点,而“产出导向法”的实践运用发挥了积极的效果,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具体实践意义如下:
首先, “产出导向法”以任务为驱动,尤其是设计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产出任务,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输入材料,调动了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热情,也让学生有了完成产出任务的成就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其次, “产出导向法”实践中,学生通过完成相互联系的一系列任务,运用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语言产出质量和产出效果。“产出导向法”不仅是产出任务的促成,更是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发展的促成,同时还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交际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
此外, “产出导向法”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方面,“师生合作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产出动机,检验并促进产出质量,让产出效果达到新高度,进一步深化和强化学习效果。另一方面, “产出导向法”具有学用结合的特色,在“学用一体”理念的指导下,帮助艺术院校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开展有效的英语学习,让英语课程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四、结语
“产出导向法”的运用,是对艺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通过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核心环节,发挥了其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优化,创新性地构建高效课堂。“产出导向法”重视对产出的引导及对产出结果的有效评价,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兴趣、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用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