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艺术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探讨

2021-03-08

文教资料 2021年27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

韩 晖

(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研究生作为我国的高知群体,是社会建设工作的推动者,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其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对我国未来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艺术院校应该研究以往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确定教育目标并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重心偏移

不少人不能准确地界定心理问题概念,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混为一谈,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分析与把握,难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得良好的工作效果,无法准确把握工作重点与主要任务,仅将工作重心投放在少数研究生心理问题的辅导、治疗等方面;甚至可能将心理疾病治疗过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混为一谈,将学生视为病人,使学生承受压力,难以正确认识自身发展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心理辅导知识和健康教育产生一定的恐惧感。还有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到厌烦,难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未能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年群体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不少艺术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集中于问题人群的行为分析上,忽视关注广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合理地调整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方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难以发挥。

(二)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足

人们习惯将高学历人员视为社会精英,却往往忽略高学历人员的心理情况。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在实际中出现不少问题,比如没有围绕研究生心理健康设置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没有充分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导致教育工作效果较差等。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在择业学业与生活等多方面也承受不小的压力,会在发展期间出现激烈的心理冲突并引发各类心理问题,降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也对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2]部分艺术院校没有围绕研究生教育管理调整教育方式,导致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漏洞。

(三)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德育化倾向

部分艺术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没有为研究生组建优秀专业的工作队伍,当下负责跟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主要为德育工作者。受到思维惯性的影响,他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主要展示德育内容,还会将德育当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思想与心理二者相互贯通、渗透,存在紧密的联系,但是两者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差别,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需要确定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区别。[3]

德育更加关注社会需求,要以集体社会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规范准则的制定依据,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对象、内心需求;从人本性角度出发,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确保学生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然而,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德育化倾向,没有关注学生心理需求,辅导方式不合理。大部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以教训的口吻劝诫学生,这种方式很难解决实际问题,还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

(四)教育方法滞后

当下艺术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没有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和手段。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致趋同,没有围绕研究生建立独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也没有围绕研究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育方法。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心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本科生心理问题倾向思想不成熟和交往障碍,而研究生心理问题则是对未来感到困惑、迷茫。[4]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研究生会关注社会环境,分析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寻找自身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希望可以通过科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展自我,提高自己的价值。由于研究生与本科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同,选择处理本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式就难以在处理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时获得良好的成效。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内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教育范畴,具备鲜明的教育性。艺术院校围绕研究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教育性原则下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要点,遵循学习规律,确定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拓展教育渠道,研究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方法,调整教育手段与内容。围绕学生身心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合理的引导,使研究生拥有乐观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生的心理状况,按照研究生的发展需求有目的、有选择地宣导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推进咨询与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强化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拥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与心理适应能力,可以自发地缓解矛盾情绪。围绕研究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研究生的人格发展、交友恋爱、情绪调节与求职择业均有巨大的益处。

(二)预防性原则

艺术院校推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挖掘学生心理潜能作为工作突破口,预防研究生心理疾病,提高研究生心理素质。在预防为主的教育理念下通过防治结合的手段,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存在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的人群,进行合理引导并推进心理康复治疗等工作。在预防性原则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工作目标,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工作,及时发现研究生存在的心理问题[5],还需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预防,在主动控制的方式下解决研究生心理问题,让研究生拥有阳光的心态,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

(三)发展性原则

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遵循发展性原则,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生身心发展规律一致,在已有水平上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培养研究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随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可以在适合研究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挖掘研究生的潜能,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态,不断发展自我。在进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遵循发展性原则,评估研究生心理健康情况,正确区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遵循发展性原则,关注研究生近期状态,研究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选择科学的控制方法。[6]

(四)主体性原则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拥有更成熟的心理和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些是研究生的特点。对研究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发展需求,选择合理的方式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主体性原则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给予研究生合理的引导,将研究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注对象,为研究生提供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着重关注研究生自我提高与自我教育能力的训练工作,通过引导,让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备解决冲突的能力。

要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学生答疑解惑,还需要合理应用教育方法,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需要适当地给予学生帮助,让研究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遇到问题后能通过自身能力解决问题,合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育方式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挖掘研究生的潜力,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务。

三、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措施

(一)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期间,应该围绕研究生心理状态科学地选择教育手段,调整教育内容,整合各类要素,优化教育配置,达到“1+1>2”的效果。从理论层面出发,围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构建以研究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师指导作为辅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确定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确保各方相互配合,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间,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教育人员应当主动发现研究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设置反馈平台[7],学生可以在平台中留言或求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实践方面,围绕心理健康测试数据,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团体活动为教育形式,确定普及宣传与心理咨询的工作职责,通过科学的指导思想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研究生现在健康教育良性发展提供基础。

(二)合理安排心理教育课程

艺术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围绕研究生心理问题合理设计教育方案,分析学生所处的状态,科学安排课程内容,确定阶段教育目标,确保教育内容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有效、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可以弥补学生的心理缺陷,还可以给予学生科学的引导,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学校应为学生设计科学的课程方案,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比重,收集学校阶段成长信息,及时发现学生自身存在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疏导。通过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合理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强化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务。

(三)打造研究生心理健康状态监控体系

围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建立监控体系,应关注研究生心理状况,及时发现研究生日常状况,采用干预方式解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围绕研究生新生状况进行心理调查,关注学生入学后的表现。利用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用必要的治疗方式,辅助心理咨询工作,并在学生日常发展中给予爱护与关心,防止学生在后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8]

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围绕研究生心理特征建立定期检测制度,可以掌握研究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掌握研究生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收集研究生个人信息,确定研究生的心理状况,积累各项资料,由专人整理数据,作为研究生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开展依据。

(四)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

人具有社会属性,无法脱离社会大环境独立存在,研究研究生心理问题应该意识到传统研究在心理培养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教育行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研究生因为自身社会计划与身体素质的差异,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9]为了使研究生更好地参与课程活动,需要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同时还应该拓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认知能力,在发展中得到锤炼,达到强化研究生自身能力的目的。

(五)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工作

艺术院校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阶段,应该针对教育需求分析学生的思想情况、心理状况,通过探讨、交流、解释、协商等方式,改善学生心理状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艺术院校在进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建立完善的自治制度,定时定点进行学生心理疾病调查工作。由心理卫生专家参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学生日常情况,针对性格障碍、人际冲突、学习挫折等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为研究生提供个别咨询服务,由此为研究生答疑解惑。

定期推进心理咨询工作,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结合掌握的数据进行源头控制,班主任、辅导员、班级委员需要积极跟进工作,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进行科学的控制,及时发现研究生心理问题并加以预防和控制[10]。

(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艺术院校在推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该关注研究生的成长情况,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组织文体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品格与意志,达到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缓冲心理问题的作用。分析研究生日常行动轨迹,为培养研究生形成阳光健康的心理,要求研究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扩大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对研究生的沟通能力、人际协调能力也有不错的提升效果。

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增加资源投入力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阳光向上的活动,丰富研究生的日常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院校应当正确认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明了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心理问题方面存在的差别,不能使用针对本科生的心理教育方式。教育管理人员需要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确定研究生的心理状态,遵循教育原则,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合理安排心理教育课程、打造研究生心理健康状态监控体系、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