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院校科技社团运行新模式实践探究
2021-04-29于镇洲
于镇洲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学生社团是彰显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提高自主能力、切磋技艺、交流思想的一个平台。高职院校学术型社团可以将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有机融合,将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思想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营造优良的校园学术氛围,是高职院校构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重要路径。[1]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创新发展和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提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发展好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一、科技社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高质量全面发展
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909万,较2020年增加了35万人,再创新高,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学生们迫切地想要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科技社团在促进学生扎实学好第一课堂学习知识、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素质能力培养锻炼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高校的科技社团自由性强、灵活度高,是学生们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发形成的组织,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创新,每个成员有不同的学科背景,能在创新活动中相互协作,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丰富的灵感和思路,能够有效地使同学们得到全面的自我提升。[3]
(二)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高校科技社团的团队凝聚力高,它不是个人表现的舞台,而是一群有理想的青年们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主阵营,一个功能完备的创新创业社团就是一个创业孵化剂,有助于学生创新思想的萌发和创业能力的发挥。[4]它更加尊重每个同学的观点,学生发言自由度高,能够做到百家争鸣。作为学生组织,社团内部学习氛围相对轻松,互动配合度高,通过创新学生合作模式,搭建科技合作平台,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科技社团经常会开展学术类的活动,社团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活动。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思维融入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并且增加科技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第二课堂得到锻炼。[5]成员之间的交流在更大程度上开拓了每个人的创新思维,不同的思维相互碰撞,就会不断地产生新的火花,从而提高大家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分为两种模式:“第一课堂”的理论教育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相较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活动定位更清晰,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可以弥补“第一课堂”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心理品质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自1997年清华大学首次举办“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以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发展20余载,但“第二课堂”开展方式和构建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就高职院校的传统学术型科研社团而言,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创新教育过于理论化,课堂上创新创业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够专业以及过于学术化,课后社团成员自主学习的材料多为国外案例,与国内的实际创业环境相脱节,缺乏系统权威的创新教材;二是没有与专业对接的创新指导老师,当前不少高校科研型社团指导老师多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很少有涉及专业课老师,指导模式和指导范围缺乏针对性,对学生和专业没有区分,创新创业教育同质化[7];三是学生创新意识不高,创新成果较少。传统社团招收的成员虽多,但没有系统性的培训辅导,很多同学主动创新的意识不强,缺少专业辅导,无法组建团队形成创新合力,创新创业成果层次较低。
三、以成果为导向的科技社团运行新模式创新
针对当前科研型社团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依托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开展以成果为导向的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实践探索,主要创新有以下几点。
(一)理念创新
1. 紧跟专业应用步伐,优化创新教育方式
协会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邀请学校科研型骨干教师,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科技创新类讲座,其主题紧跟当前各专业应用步伐,分析最新科技成果,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专业内容发散自己的创新思维。后期邀请校企合作的企业工程师加入培训队伍,共同编写项目化教材,来优化教育体系,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深入了解创新。
2.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创新项目成果化
相较于以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为目的创新教育,协会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想法的成果化,学生能够以自身所学技术为基础组建创业团队,从而助推科学技术向社会生产力转化。[8]在前期一系列高质量的基础创新能力培训过后,协会对同学们开展初级科研技能评测,根据评测结果重点培养有想法、有热情的学生。考虑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专业选择合适的指导老师作为其培养人,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学生们提出有前景的创新想法,协会会先建项目模型,再去对接企业做实体实验,后期转化为知识产权成果。
3. 校企合作共同推进创新成果市场转化
对已初具创意的研发项目进行遴选,向企业推广其中适合落地、容易形成产品的项目,在转化推广阶段利用企业生产制造能力,进一步优化项目成果适用性,最终推向市场以检验成果价值,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契机,充分利用企业专业技能实践平台,将成果市场化。[9]
4. 全方面开展创新教育,有效推动人才培养
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平台,通过创意激发、创新训练、创业探索、技能竞赛、综合素质拓展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热情、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素养,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协会组织架构创新
由学校科技处、二级学院牵头,组织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博士、教授及创业辅导员等各类科技人才形成科技创新创业协会指导教师团队,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以成果导向为着眼点,指导学生建立协会的组织架构,包括主席团、两个顾问团、四个职能部门和四个创新协作中心。
主席团由指导老师、会长、副会长组成。会长和副会长主持引导协会工作具体开展,形成与指导老师间的桥梁作用,组织和指导协会成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带头研发申报各类创新创业成果,做协会成员的良好表率。
两个顾问团包括学校顾问团和企业顾问团,学校顾问团由校科技协会专家组成,为协会的培养模式制定、日常活动开展、科技成果鉴定提供智力支持。企业顾问团由南通地区龙头企业组成,定期对协会科技活动开展及项目实践作建议及指导。
四个职能部门包括秘书部、宣传部、市场部、培训部。秘书部主要协助主席团处理协会成员日常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负责各类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宣传部则为协会的推广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收集整理协会各类活动的文字、图像、视频资料,是协会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的重要部门。市场部负责走访、对接社会企业,推广协会成员的科技创新成果,开展市场化的成果转化工作。培训部邀请学校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及企业、行业专家为科创协会会员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并策划兴趣小组,有针对性地引导、培训协会会员开展专题研究,提升同学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个创新协作中心包括专利发明中心、论文撰写中心、创新创业中心、技能大赛中心,这也是比较适合高职学校学生的四个科技创新的研究方向。
(三)活动创新
1. 加大宣传,吸引有兴趣的学生会员加入
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协会组织架构中主要的骨干成员由二年级的学生会干部同学担任,但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则主要考虑大一新生。大一学生刚进校园,充满热情和幻想,思维活跃,敢想敢做,是一块璞玉。在9月份入学报到后,我们改变以往宣传方式,举办交流会,邀请有成果的学长学姐们给大一新生讲述他们的创新故事,以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吸引更多有想法、有热情的新会员。后期参加招新会在食堂主干道发放宣传册,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协会工作,吸引了一大批有兴趣的新生。2018、2019、2020年招选会员均在300人以上,合计学生会员人数超1000人。
2. 精心筹备,开展不同主题的大型培训活动
在学校科技处及二级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协会指导老师利用周末及晚上空闲时间,分别以各自研究领域专长为主题开展成果化创新创业技能培训。截至2020年底开展指导老师主讲的200人以上大型创新创业技能培训15场,指导老师参与的协会骨干会员小型科技创新交流会20余次,丰富的培训及交流活动点亮了学生的创新灵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 实行导师制,一对一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经过高质量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力培训后,协会对学生开展初级科研技能评测,根据评测结果重点培养50名具备创新创业热情和能力的学生,考虑个人特点双向选择与其专业对口、核心能力类似的指导老师作为专属培养人,引导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为他们量身打造适宜的培养路径,一对一培养,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4. 整体推进,把握重点,培育优质科技创新成果
学生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逐步形成自身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有了较为专业的创新思路,孕育着科技创新成果的萌芽。协会定期组织学校、企业联合专家评审团对科技创新初步成果进行审阅和研讨,提供更加合理和专业的建议,学生及指导老师进一步深化研究后制作模型。然后对接企业做实体试验,成功后再申报知识产权。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协会学生会员在专利申报、论文发表、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挑战杯、发明杯、互联网+交通、南通市通创荟、校新拓杯、校謇创杯等)、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业园项目等方面收获颇丰,表1为协会会员两年多来的成果,短短时间收获这么多创新创业成果,学生的创造力着实令人惊叹,目前学生自主研发思考的新项目仍在不断涌现,未来争取融合共创,培育更高层次的科技创新成果(见表1)。
表1 协会会员成果列表
四、总结与展望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院校科技社团运行新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改进,实施两年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获了大批成果,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后续的科技社团想要做大做强,还有很多亟待改进的方面。
(1)制订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编制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专题培训课程化、体系化、规范化建设,编制专业融合度高的创新创业教材,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效果。
(2)丰富创新创业形式。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创新创业教育应考虑学生兴趣、需求因素,引导学生尝试各种创新创业成果的实践如专利、工法、论文、实体项目、大赛等,提高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
创新创业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重要动力,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以成果为导向,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社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具体的创新成果能够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有机融合,从而助推高职院校创新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