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与追随:未来教育家的“未来”

2021-03-08毛道生

未来教育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参培未来教育家

未来教育家,立足教育,走向未来,成家建业,卓育英才,期待有更多教育人汇入其中!

有幸入围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等共同发起的“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开启为期两年的高端培训学习。“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起航仪式暨“新时代校长高峰论坛”以“教兴天下、育创未来”为主题,就未来教育、教育家成长、新时代校长如何引领未来教育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学习培训的价值,不是拾人牙慧地收集金句名言,不是如获至宝地获取实践案例,而在于引发自己的思想震荡,在碰撞中反思,在交流中内生,从而重构和升级自己的思想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立场。“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话题。

追问初心:参加“成长计划”要达到什么目的

我参加了很多培训学习,也是第二次参加以“未来教育家”名义举行的培训,但这一次培训的一个细节深深地震撼了我。学员交流研修计划时,北师大教育家书院执行副院长李霆鸣多次直接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你们申报这个公益培训项目,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有北师大这个学习平台,还是因为‘未来教育家’这个闪耀的名号,还是到这里来结识几个教育大咖?要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没想清楚,就学不了什么!”他还特别强调,汇报交流个人研修计划,不是宣扬自己所在的学校,也不是宣扬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而是让承训单位——北师大教育家书院知晓其能为各位学员提供的帮助,以便配置相应的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实现个性化施教。

原来,教育家书院在培训中,具有与众不同的两点,一是注重因材施教,二是注重唤醒初心。用相同的课程“菜单”上大课、不管学员个体需求的居高临下的培训方式,是培训低效而不被一线校长和教师喜欢的重要原因。教育家书院不但在制定培训计划和设置课程时做了详细而深入的问卷调查,还要求每个学员提交个人研修计划,改“漫灌”为“滴灌”,做到“以学定教”。组织培训和参加培训,都要追问自己的初心:为何而组织或参培?你的培训能给培训者带来什么?剔除功利色彩,变任务驱动为价值驱动,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之间良性互动而彼此价值认同,从而把培训转变为培育,把参培转变为成长。这样的培训,不但得到学员的高度认可,也启发我们在学校教师培训上要转变培训视角和方法。

反躬自省:取法乎“教育家办学”的实践追求

“教育家办学”,是党和政府的教育主张,也是社会和家长的教育期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老百姓对学校教育中存在“非专业行为”和“低水平办学”的不满,这是老百姓的教育需求由“有学上”升级为“上好学”的生动表达。针对“活动家办学”和“官员式办学”的现象,陶行知称之为“命分式校长”,他强调“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校长”,这就要求校长要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校长还要明白,教育是一项影响因素多且规律性极强的社会实践,要回归教育的育人初心,遵循教育规律,杜绝抢生源、夯时间、争经费、挖老师、搞面子等功利性和短视化教育行为。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时代,教育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学校应该毫不犹豫地高举立德树人旗帜,坚定“五育并举”方针,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以此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虽然学员们离“教育家办学”尚有不小距离,离“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落差巨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学员们纯属自愿报名,并非行政推荐或委派,意味着大家在内心深处崇仰这些教育家,追求“教育家办学”的教育愿景。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学员们这种向上的精神会驱动他们在价值塑造、人格修养、学识见识、实践智慧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追求。细细品味“当代教育名家”李希贵校长的报告《艰难的道路上不会拥挤》的意蕴,“教育家办学”是一条“艰难的道路”,这条路上可能“不会拥挤”,因为需要“不断否定并超越自我”,但也必然“拥挤”,因为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必由之路,必然吸引众多有识之士投身其中。李希贵校长用时两个多小时,从“以成长定义成功,不断否定并超越自我”“系统性结构化解决问题”“在两难中寻找第三方案”“在不确定的世界里给自己一个笃定的价值观”四方面,分享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校长的实践智慧,给各位学员注入了自我驱动而攻坚克难的动力和力量。既要向前辈教育家学习,也要向身边的教育家学习,重构自我,努力实践。

展望未来:“蜜蜂采蜜”博采众长的自我修炼

上万名报名人员中,严格遴选出20人,其中有9位博士(含在读)、13位正高级教师、12位特级教师,这意味着参培学员们具有较好的个人素养和办学实绩,发展潜力大。“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妙在“未来”和“成长”二字,说明他们离老百姓公认的教育家尚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参培学员的自我修炼很重要。开班仪式上,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以陶行知的“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和“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为标高,提出“定、静、安、虑、得”的身心修炼法;李希贵校长提出“不断否定并超越自我”的自我驱动法;《人民教育》总编余慧娟要求校长们要有心怀“国之大者”的高度,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深度,治理“真空问题”的力度;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认为,“校长与教师一起共同成长是面向未来教育的关键”,校长要提高教师领导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苏君阳强调,校长要“从实践中来,走向实践”,学好理论来“更好地服务实践”。这些专家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对象不限于专家学者。学习的眼光应该有三种:仰视、平视和俯视。所谓“仰视”,就是向前面所说的专家学者学习,毕竟一线校长在学理涵养上有不足。所谓“平视”,是指校长要向其他校长们学习,结成“共学之友”。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李建华校长坚持通过“校长60秒”活动给学生讲党史,“精进打卡”分享办学智慧。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城东小学林建锋校长带领其工作室成员开发出课程化的“童心向党”党史学习教育课程资源,涵盖11门学科。深圳市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刘春景校长提出“顺天致性、寻道而行”的教育主张。这些思想和实操都颇具启发性和借鉴性。所谓“俯视”,是要求校长要真诚地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家长学习,他们都是教育资源,都是管理资源。校长只有保持学习的姿态,像蜜蜂采蜜一样,处处学习,博采众长,方能提升自我,发展教育,成就他人。

未来教育家,立足教育,走向未来,成家建业,卓育英才,期待有更多教育人汇入其中!

猜你喜欢

参培未来教育家
教研能力自主生成:基于知识建构的中职教师培训新模式
教育家与儿童
骨干教师“习明纳”培训模式新解新用
爱读书的大教育家
教育家
托夫勒引发的“未来”探讨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郭泰:行走在大地上的教育家
新课程背景下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模式初探
教师培训不要轻言“教考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