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窘境与策略:粤北农村小学美育探微

2021-03-08温美婷蔡秋萍

文教资料 2021年24期
关键词:粤北美育素养

温美婷 蔡秋萍

(韶关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美育亦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内隐着学生美感符号生成的规则秩序,规约着学生的价值意蕴与审美判断。蔡元培曾说:“以美育代宗教。”说明了美育之于人的重要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美育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熏陶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1]2018年,习近平同志在给中央美术学院的八位教授的回信中写道,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能够对人的情感、兴趣、品味、气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从现在还是未来的角度看,加强美育工作都十分必要。[2]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陈宝生同志明确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大力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由此可见,学校要重视美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粤北农村小学美育实施的现实窘境

(一)美育师资力量薄弱

顾明远曾说:“时代呼唤好老师。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由此可见,有好的教师,是有好的教育的前提条件,粤北农村小学美育师资力量薄弱,已成为粤北地区美育发展的弱势。师资力量的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缺乏专业的美育教师。从严格的学科意义上说,美育是一个包含艺术又不等同于艺术的概念。[3]个别小学根本没有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师,反映在现实中就是这些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都是由非专业的教师担任的。非专业教师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缺乏专业素养,不利于学生美育素养的提高。由于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师福利待遇与其他城市相比呈明显弱势,粤北农村学校对教师吸引力不强,很多年轻教师或有经验的中年教师都不会选择在农村小学教书,留下来的大多是年龄较大或者偏安一隅的教师。不少年龄较大的教师精力下降,教学观念更新较慢,对美育这个核心概念尚不清楚,谈何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偏安一隅的教师对待教学只求完成教学任务,很少在意学生的各项素养的提升,如何帮助学生提高美育素养呢?

其二,农村教学点存在教师包班现象。“包班制”是指在某个班级由一位或者两三位教师组成的基本教育工作单元,承担包班的教师需要全面负责这个班级每天的教学训练、学生生活管理和班级常规管理等工作任务。[4]粤北农村小学由于生源减少,一所学校仅有几十名学生,教师的人数较少,然而学校的班级数量没有相应减少,出现了教师包班现象。教师如果要保证全部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对每一门课程进行备课,这种情况会给教师带来较大的压力。沉重的备课压力,加之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认为语数外是主科,其他课程是不重要的或者可上可不上的,就会出现占用或不上美术、音乐等不纳入考试范围课程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美育素养的提高。

(二)学生审美情趣缺乏

影响学生审美情趣的因素总体上包括个人审美经历和体验,家庭艺术熏陶和支持,学校艺术课程、教师审美素养、审美素质教育内容与方法、学校审美素质与教育环境创设,社会审美价值观与审美环境影响,等等。[5]首先,从学生个人维度来看,当今社会,由于电子产品和网络的普及,电子设备已然成为学生的“日常玩伴”,学生往往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和游戏,接触的是未经过滤的快餐文化、庸俗文化。尚在成长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思维和意识易受外界的影响,这些文化给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其次,从家庭维度审视,粤北农村小学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隔辈抚养。这些学生的抚养人大多年迈,受教育水平低,不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此外,在粤北农村地区,有些农村离学校较远,学生大都选择寄宿,这导致孩子不在家长身边教养,更多的是放养式教育,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再次,立足于学校维度,粤北农村小学缺乏相关美育专业的教师,教师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缺乏,学校的美育设施设备落后,都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最后,随着各类娱乐App的增多,大多数人热衷于浅层次消费文化和低级的大众影视文化,忽视内在情感的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这样的社会环境会导致学生的精神价值观趋于世俗化、平庸化和功利化。总而言之,由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粤北农村小学学生审美情趣不高,成为美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家长观念落后,认识不足

在粤北农村地区,受地域、经济、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传统“艺术教育无用论”广泛影响着不少农村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对于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很支持。学生家长大都为外出务工者,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较低,知识面狭窄,在他们看来学习文化知识是第一位的,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如同拿到了成功大门的敲门砖。文化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语文、数学及英语等主科,所谓音乐、体育和美术无非是一些没有实际用处的副科。加之,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不会走艺术的发展道路,因为孩子既不会唱歌,又没有画画的天赋。孩子学不学,学得怎么样,教师教不教,教得怎么样,他们似乎并不在乎。有些家长甚至认为音乐、体育、美术课程占用了孩子学习的时间,阻碍了孩子的进步。他们不乐意把钱花在“非主科”上,对学校开展的艺术活动也不支持。最后,大部分家长终日为家庭奔波,想着挣钱养家,无暇学习,无法增进新的知识观念,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好,美育意识淡薄。加上有些家长受快餐文化、庸俗文化的影响,审美能力不高,这也是导致家长观念落后的原因之一。虽然有少部分家长支持学校美育工作,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想培养孩子也没有相应的经济能力。综上所述,在粤北农村地区,因为受经济、教育、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对美育认识不足,成为粤北地区美育发展的枷锁。

二、加强粤北农村小学美育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粤北农村小学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确保粤北农村小学有专业的美育教师。针对粤北地区缺乏专业美育教师的窘况,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相关专业的美育教师到农村任教,有效解决粤北地区美育师资队伍短缺的难题。譬如,在偏远农村地区任教的教师可以领取服务补贴、交通补贴,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通过改善学校环境,为教师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吸引美育教师到当地任教;对于交通不便的地区,可以安排车辆接送教师上下班;当地政府和高校签订教师定向委培计划,为粤北农村地区培养专业的美育教师。此外,学校可以提高吸引力。例如在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综合素质较高的美育教师,为其提供晋升的机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吸引专业美育教师到校任职;加强卫生方面的管理,美化学校的环境。

其次,提高执教老师的美育素养。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聘请美育专家到本地宣讲,积累教师的美育理论知识。采取对口帮扶的举措,由美育发展较好的学校帮助较薄弱的学校,为美育发展薄弱的学校提供路径。学校为教师提供到高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教师学习美育理论知识,更新教学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要提高美育素养。王菘舟认为:“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教师要想提高美育素养,应当多读书,特别是多读美育相关的书籍,用理论指导实践。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反思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加以改正,学会总结教育经验。总之,教师应以身立教,只有自身的美育素养提高了,才能用自己的底蕴影响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国小学教育培养目标中确定的美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为提高粤北农村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可围绕以下两个维度进行。

一是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审美创造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联系实际,穿插美术欣赏,提高审美情趣,亲近自然,领悟生活美。”[6]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绘画技巧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不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纯粹机械模仿。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主动创作,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地指导学生,通过美术课程中学生独特的创造活动,提高其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不单单是教学生识字造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欣赏文字的美。“语文教学中充分借助多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审美对象,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意识。”[7]王菘舟在讲《长相思》这一课时,使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怆》,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全词。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境,播放不同的音乐,会为教学带来不同的效果,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更能体会文章的含义。音乐带来的震撼是难以描述的,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体会到诗歌和语言的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语言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是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粤北农村小学可以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第二课堂,比如开设鼓号队、绘画课、书法课、舞蹈课、手工课等第二课堂。小学下午一般只需上两节课,第二课堂的开设可以充分利用下午的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感兴趣的课程。学校可以开展多姿多彩的美育活动,如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中心小学开展的美育活动有艺术节、校园十大歌手比赛、银杏创作贴画比赛、阅读之星评比和美班级评比等。儿童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只有为其提供多种类的活动,才能够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与沉淀。

(三)提高家长对美育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可见,在儿童的成长中父母的影响作用是如此之大。父母应当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供学习的榜样。要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美育素养,家长应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相应的美育素养。

首先,家长应该转变观念,认识美育。家长可通过阅读书籍或者网络学习等方式增进对美育的认识,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明晰美育教育。对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学校方面可适当普及美育知识,给予帮助。如班队工作者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家访等途径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明白美育在学生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使其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人,家长要支持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而提高孩子的美育素养。

其次,从身边小事做起,创造美。比如语言美,家长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注意言语的规范性,不说脏话粗语,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学习优美的诗词言语,让孩子感受诗意的言语,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让其生活在语言美的环境中。再如行为美,在公共场合不随意吐痰、讲究个人卫生等行为,为孩子提供行为美的环境。

总之,家长可以通过规范细小的言行提高美育素养,为孩子提高良好的美育环境。学生美育素养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不是单靠学校一方或者家庭一方就能实现的,它是家庭和学校相互融合的结果。在农村地区,许多学生家长缺乏美育意识,他们的美育观念转变需要粤北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才能有效实现。

综上所述,美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很有帮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粤北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美育的实施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因而,加强粤北农村小学美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小学美育过程中出现的“非线性偏移”倾向,切实挣脱学校教育的匿影缠绕和隐性抗拒,最终凸显小学生的主体价值和本真诉求,诠释美育工作的本源性价值意蕴。[8]

猜你喜欢

粤北美育素养
粤北龙船歌研究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