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2021-03-08王慎强

文教资料 2021年19期
关键词:舆情高校学生政治

王慎强

(菏泽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网络舆情主要指在互联网技术环境中,人们通过网络表达对社会各种事件、现象想法和态度的一种社会舆论新形式。网络交流方式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思想交流的主流形式。在如今的高校中,学生使用网络非常普遍,网络舆情的参与积极性较高。正确引导学生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分析社会问题、事件等,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和外延

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是指高校师生对社会、校园中的问题、事件及现象等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发表言论、表达态度情绪的一种舆论新形式。高校网络舆情是由网络环境影响产生的,也是社会舆情的重要构成,但高校网络舆情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制造主体来讲,舆论发布的特定主体是高校学生,通常涉及学生的诉求、利益等,所以交互性较强,特定群体的集体诉求意见具有较强的共性。其次,舆论形式具有开放性,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特点使高校网络舆情突破了时空限制,参与讨论的学生可能来自全国各地,而且网络上的言论发表都是匿名状态,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强,舆情的发展态势具有任意性和难控性。再次,舆情具有快捷性和虚拟性,舆情的虚拟性主要体现在信息舆论的传播主要依靠各种网络虚拟平台。快捷性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元化,思想更丰富化、自主化,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网络思维的影响下,高校学生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表达看法观点,由于新媒体自由性更高,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就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思想更活跃、个性化更鲜明,更容易受网络思维的影响,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对网络的使用较频繁,对网络舆情事件的评判不够理智客观,容易被舆论影响,影响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在网络舆情环境下,部分高校学生看待问题更倾向于利益标准、批判标准,对政治标准较为忽视。在网络舆情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充分掌握网络舆情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

(一)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网络舆情的产生与互联网存在直接的关系,由于网络的虚拟化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信息的发布主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影响发布舆情信息,因此,网络舆情的主体同样具有虚拟性,复杂性逐渐增强,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难度。另外,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网络舆情的内容呈现多元化、丰富性等特点,高校学生的思想不断丰富,受多方面的文化、思想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具体来讲,网络舆情内容具有双面性,有可能是正能量、积极的言论,也有可能受舆情主体价值观、成长背景等的影响,对某些事件、现象的看法和态度表现出消极状态,发表部分消极言论影响他人。高校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思想价值观、人生观等都还不成熟,对一些言论思想的辨析能力不足,负面舆情引导,对思想造成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难度增大,对学生思想的引导还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充分掌握网络平台舆情的实时情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

在网络舆情角度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机遇。由于网络舆情的大众化、广泛性,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会产生较大影响,基于网络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形式更多样化,给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媒介形式,为教育改革工作提供新的思路。由于网络的受众面非常广,能够产生融入性的影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利用网络舆情的正向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另外,网络舆情的虚拟化特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可以作为情绪发泄的一种有效途径。当遇到找不到情绪宣泄口的事情时,网络一种很好的媒介,通过平台表达的意见、态度等,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会更有针对性,把握网络舆情的发展状况,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网络舆情角度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在网络舆情角度下,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科学的理念作支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舆情讨论,调动主动性。一要改变旧有的教育理念,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要紧紧抓住社会热点新闻、话题等,使思想政治教育课与时俱进。二要注重与学生的平等沟通,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更丰富,思想自主化更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需求等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利用网络丰富教育资源,推动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三要多元化建立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可以创新形式,积极结合网络舆情内容,紧跟时事,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主题讨论,比如“我对某舆情的见解分析”,将高校网络舆情转移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环境,引导学生对舆情事件、现象等客观正向地表达意见、态度,这样可以很好地消除高校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

(二)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科学管理

学生的思想意识与网络舆情的动态发展有密切的关联,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要及时发现舆情的不良发展态势,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首先,对网络舆情需要做好预警监控工作,高校要建立舆情危机预判机制,划分网络舆情的预警级别,然后按照舆情的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采取舆情预警监控能够及时纠正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品德行为,消除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的不利影响。高校注重开展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工作,汇总分析网络信息,然后制订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可以从根源上解决网络舆情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其次,要通过合理的措施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高校应该建立网络舆情指导小组,重点分析舆情的特点、产生原因及影响程度,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对网络素材有较高的敏锐度,对网络语言有良好的掌握,通过发布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引导网络舆情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再次,重视网络舆情的后续管理,及时制订应对网络诉求需要的方案。网络舆情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网络思维回应社会事件。因此,高校需要结合网络舆情,发帖说明舆情的主体、客体分析,对事件的情况,为高校学生答疑解惑。在舆论消除后,需要总结舆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这样学生在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时,才会以更加理智客观的态度分析看待事件。

(三)利用情感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表达情绪态度

通过情感教育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在网络舆情下的作用,正确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的谈论时,通常是表达自我情感态度的主观想法,对于事件、现象的客观事实认知不够充分,容易使学生在网络舆情讨论中出现非理性的社交行为,误导思想,影响网络受众对客观事实真相的探寻,使舆情的真实性受到影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的思想情感表达容易被网络媒体利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消除消极情绪,形成积极正向的思想情感,学会在讨论网络舆情时客观地表达看法、态度,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增强学生的理性情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网络舆情视角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依靠网络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

要想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就要有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健康发展,需要依靠网络平台提供保障。需要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为学生提供引导服务,发挥专题网站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相对比较自由的空间,利用栏目板块的设置使学生和学校之间建立有效的交流媒介,并且在高校中选取部分具有良好协调沟通能力、较高政治思想水平、良好文字功底的学生作专栏的版主,负责及时发布热点新闻、党的政策方针等思想政治内容供高校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看待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向积极的网络舆情环境。再要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为网络舆情提供健康文明的氛围,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对网络技术水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进行不断培训。另一方面,对网络安全要加强监管,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制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章制度,规范学生在网络中的言行。三要通过特色活动的开展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要充分利用区域特色,构建校园特色网络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建立思想武装,同时设计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网络道德专题、网络知识竞赛等,促使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净化网络环境,逐步增强学生的网络控制力,对网络舆情的正向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五)创新网络思维教育

高校的网络舆情主体是大学生,从众多的网络舆情事件中分析得出,部分大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网络法律知识较为缺乏、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因此,从网络舆情角度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思维。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重点进行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学会通过辩证思维分析判断网络舆情事件,避免思想的片面化,同时要对学生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二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注意加入网络法律法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法律知识,对网络有更深入的认识,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三要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一个人的素养是对个体日常行为习惯、处世观念等意识形态的体现,对个体形象有较大影响。同样的网络素养指的是网民对信息处理能力、舆情信息的辨别能力、网络道德水平等。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以网络素养教育为重点,增强学生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引导学生不盲从发言、跟帖,为网络良好环境的维护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网络的普及使网络舆情面临的形势更复杂化。在网络舆情的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更突出,为了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需要结合网络舆情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科学的方式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舆情高校学生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舆情
舆情
舆情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