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时期的“三大法宝”对新时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启示
2021-03-08董顺
董 顺
(宁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伟力。回顾中国共产党将人民主体的理念贯彻到“三个法宝”的实践之中,将人民作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主体,因此取得了革命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深刻总结经验和规律,面对新时代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仍需坚持将人民作为主体,把握人民之伟力,依靠人民群众再创辉煌历史,为实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根本指引,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一、历史之回响
为了能够建成一个具有中国气质的伟大的党,建成一个心向人民的党,为了将革命的丰富经验传达到党内,使党员干部更好地了解相关信息,使党更强大,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共中央计划出版了《共产党人》这一刊物。1939年,毛泽东同志亲自为该刊物题写了发刊词也就是《〈共产党人〉发刊词》,正是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首次对“三大法宝”展开了全面系统的论述,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敌人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并在文章中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三大法宝”思想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形成,起初仅仅是对单个问题的思考和论述,还未曾认识到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之后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对各方面问题思考的不断深入,开始认识到这三个方面的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即“三大法宝”。
首先是关于统一战线的问题。早在1919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了民众大联合之可能和必要,他呼吁首先实行各行业的小联合,把这个小联合作为基础,其中包括农民的联合、工人的联合、学生的联合、教师的联合、警察的联合等诸多联合,之后在此基础上实行民众的大联合,通过民众大联合最终实现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其中的农民、工人、学生、教师和警察等,在毛泽东同志看来都属于人民范畴,人民作为史上最强的力量地位毋庸置疑,“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1]。可见他早就注意到人民群众在统一战线中的伟大力量。此外,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同志指出了中华民族联合起来之后组成的统一战线,将会比世界上其他民族先取得成功,大胆地预见了人民统一战线光明之未来。1925年,毛泽东同志曾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拥护国民党领导的革命战线,这是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及“战线”一词。以上这些论述虽然还未提及“统一战线”一词,但实质上就是对统一战线理论的分析和阐述。直到193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给张闻天同志回复电报时,第一次提到了“统一战线”一词,并于同月中旬,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中,讨论并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至此,统一战线的思想真正确立。此后,毛泽东同志不断丰富统一战线思想的内涵,在瓦窑堡会议结束后不久详细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写下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同时从毛泽东同志的其他文章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当时最主要的工作方向是大力争取广大的人民群众,务必争取之,使之成为统一战线的主体。在此后的多篇文章和一系列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仍反复强调人民作为统一战线主体的重要性及要求,使统一战线的思想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完善。
其次是关于武装斗争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对武装斗争经过了漫长的思考,大革命时期,他看到了通过武装斗争实现革命胜利的重要性,这是武装斗争思想的初步显现。在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毛泽东同志积极应对,及时作出了武装斗争的决议。在不久之后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果断批评了党内部分同志对军事问题存在的错误思想,明确指出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要将其作为一项极重要的工作,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此时毛泽东同志有关武装斗争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总结了党在之前战斗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且结合抗战实际写下了一系列重要军事著作,其中对人民在武装斗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多次阐述,“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2](511),毛泽东同志对武装斗争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如他指出应是由党指挥枪,万不可反过来被枪所指挥;枪杆子是最重要的,牢牢把握好手中的枪杆子才能赢得胜利;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等,使我们看到了其对该理论的全新思考,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学会了武装斗争,这是武装斗争思想成熟的体现。
最后是有关党的建设问题。毛泽东同志曾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做好党的建设的重要性,“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3](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斗争的领头羊,作用是决定性的,只有努力做好党的建设,才能驶好中国这艘行进中的巨轮。此外,红色政权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我们拥有坚强的党组织,党的组织必须有力量,党的决策不能有错误,需要大力建设好我们的党,不断培养优秀的党员干部,培养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工作能力。毛泽东同志对于党的建设的思想成就颇丰,主要表现在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一方面,在党的思想建设上毛泽东同志更看重党员同志将党的思想理论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仅仅在组织上入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做到从思想和行动上入党才算是一名真正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还提醒广大党员同志时刻保持良好的党性修养。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指出:“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2](361)从思想建设上力求使广大党员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在党的组织建设上,指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异常重要,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从群众中吸取优秀人才扩大党员队伍,同时重视大力培育优秀党员干部,“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3](277)。毛泽东同志提倡在党的组织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加工人和贫农成分,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一大体现,增加工人和贫农的成分能够使普通老百姓更好地融入党,更了解党,更认可党,最终在革命的实践过程中更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党的决策,努力响应党的号召。以上都是毛泽东同志有关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的建设的现实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39年,毛泽东同志对“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完整的论述,阐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三大经验的系统理论。自此之后,中国共产党打败敌人的三大基本经验得以明确,在之后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毛泽东同志有关“三大法宝”的理论经历了从对三个方面理论的单独论述,到最终整合起来形成严密逻辑体系的综合论述,这期间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才总结出极重要的三大经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思想源泉。
二、未来之方向
通过分析“三大法宝”,可以看到人民在“三大法宝”中的重要地位,他们是创造革命胜利的根本力量。从“质”上看,广大人民群众的决心最强、动力最强,每个人都愿意倾尽所有、付出全力。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受到压迫,不进行斗争是没有出路的,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其拥有最强的决心和最强的动力敢于和敌对势力作斗争,发自内心想要推翻上层剥削阶级的无情统治。从“量”上看,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中的绝大多数,统一战线中参加革命的人数越多,意味着革命的力量越强大,敌对上层统治阶级的数量远不及底层的人民群众,集合了广大人民群众,就是集合了社会中最强大的力量,打败敌对势力将不再是幻想。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将人民主体思想贯穿于“三大法宝”的实践之中,革命才能取得最终胜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建党百年之际才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在下一个百年,中国共产党仍将矢志不渝地坚定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人民是利益的主体、改革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
(一)矢志不渝坚定人民利益主体地位
在“三大法宝”的实践过程中,能看到最终目的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解放,实现自我发展。人民作为利益主体的最高目标是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这个最终目标的实现是以千千万万个小目标的实现为基础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实现最高目标需要牢牢坚持人民利益主体的思想,稳步实现各阶段性目标,积小胜为大胜。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重大变化,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就是现阶段需要实现的小目标,符合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利益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亟待完成的任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敢于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人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获利者。
(二)矢志不渝坚定人民改革主体地位
在革命战争时期,人民作为武装斗争的主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改革任务成为最主要的工作,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新时代我们应坚持把人民作为改革实践的主体,因为改革事业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没有人民的参与和支持,改革就无法最大限度地推进。首先,只有人民积极参与改革,才能让党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群众需求,作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其次,将党的科学决策变为每个人自觉的行动,使人民作为改革实践的主体投入改革事业中,实现各个领域的改革目标。最后,实现改革目标,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既有利于提高群众对政策的认可度,又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新一轮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投入新的改革事业中,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不断向前进。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行动起来,使其作为国家的主人公热情地参与到伟大的改革事业中,最大限度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都有参与改革事业、实现人生出彩、同社会主义中国共同进步的机会。
(三)矢志不渝坚定人民评价主体地位
“三大法宝”之所以最终能够成为党取得胜利的三大经验,是因为将人民作为主体,只有人民最终满意,才可证明是成功的经验,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是衡量“三大法宝”的根本标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4]习近平同志的论述,深刻地阐述了人民是价值评价的主体。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问题和任务,当前如何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时代的问卷,中国共产党作为答卷人,要顺应人民的意愿,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是价值评价的主体。因为人民是最公正的裁判,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做好这份时代的答卷,只有人民才最有资格评判执政党的工作,只有人民才是衡量执政党工作的尺度。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始终坚持将人民作为“三大法宝”主体的历史经验。新时代,我们仍需矢志不渝地继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将做好群众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当前,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机遇中,人民群众至高无上的地位绝对不能动摇,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挂在每一位党员同志的头上,党员同志仍需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竭尽全力,同时深刻地把握好人民的力量,继续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新的辉煌历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