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21-03-08陈颖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模式信息

陈颖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各方面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甚至产生矛盾。同时,新媒体又提供了技术、空间、信息等条件,这一切使得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必然。要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就要创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网络实践教学四个教学模块,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建立多方支持系统。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也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教育途径。当代大学生是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代,有着独特的群体心理特点。高校思政课需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顺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面临新的挑战

(一)受教育主体的特点改变

当代大学生多数为“00后”,他们是互联网的“土著居民”。他们成长于国家和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有着更宽阔的视野,更加灵活、开放、自信,更加注重自我表达,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注重体验性和参与性,崇尚个性与自由,更习惯于网络中的快速阅读和碎片化的学习。受教育主体群体特点的改变也为高校思政课提出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信息广度强,但对信息的深度分析不足。这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

(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

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理论教学为主,多采用“灌输”方式,表现形式单一枯燥,内容单调晦涩,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代入感比较低。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产生了传统教学方式与大学生的接受方式的矛盾,要求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在学习目标上由知识性学习转向更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时代呼唤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对教学内容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信息极度丰富,网络信息更加开放多元,大量的信息存储和共享的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垃圾。大学生容易被“新奇”事件和观点所吸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对大学生网民进行错误引导。而网络信息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主流价值观念遭到冲击。教师需要将网络信息加以甄别,将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四)师生角色的转变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师生的角色和师生关系也面临着挑战与重塑。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主体,教师占有信息优势,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掌握速度更快,对网络信息了解的广度更深,有些学生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上甚至可能超越于教师,教师的话语权和权威受到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应对学生群体的新变化,改变师生角色定位,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迎来改革机遇

(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带来新机遇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课堂中应用图片、视频等生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较快地理解晦涩、抽象的理论与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课程之外的文字、音频、影像资料等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拓展课堂教学的广度。同时,师生交往的平台也随之拓宽。在课堂管理上,老师可借助教学平台实施考勤、提问、讨论、评价等环节,提高课程管理效率,创新教学管理方式。

(二)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的空间限制

新媒体时代打破课堂的空间局限性。新媒体的发展大大延展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课堂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传统的空间被打破,通过运用QQ平台、微信公众号、学习通、学习软件等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交流方式统统被打破。同时,有效开展线上课下交流,甚至达到比现场讨论更好的效果。不仅突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课堂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延展。

(三)信息的开放性

新媒体时代信息资源的容量大且开放性强,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充分的、及时的信息资源,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教学资料得以扩充,案例选择及时更新成为可能,信息资源的多样性也使得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模式成为可能,视频、音频、图片、网络电子展馆等都可以成为思政课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思政课素材选择的典型性、内容呈现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一)构建四个实践教学模块

1.课堂教学实践模块。课堂教学依然是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课程改革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而孤立存在,而是在充分的理论讲授和适度的知识灌输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实现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内容丰富化、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代入感。在形式上采用小组(个人)展示、专题讨论、翻转课堂、社会热点评说等形式;在内容上选择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进行讨论,如学习领袖人物事迹、讨论国际社会热点问题等;在教育效果上实现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深度理解、情怀的培养以及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校内实践教学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是在课程基础上的有效延伸,突破教室的空间界限,将实践教学延伸到书本知识以外的范围,进行实践应用。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校内实践活动,如朗诵、辩论、文艺表演、书画比赛、校内服务、校内调研、校史故事等。通过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践教学的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3.社会实践教学模块。思政课要走到社会当中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善用社会资源,将理论教学中的内容运用到社会生活中,用社会中的现实理解书本中的理论。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社会情况,关注社会生活,挖掘社会信息,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微电影等形式开展社会问题研究,同时适当开拓实践教学基地,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4.网络实践教学模块。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资源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有效的内容供给,通过网络资源开展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网络实践教学模块。通过进行网络阅读、网络慕课、网上讨论、网络红色资源参观等活动开展话题讨论,将课堂形式有效延伸。通过线上平台的建立,优化和扩展教学内容,确保实践教学满足学生兴趣与成长步伐,紧跟时代发展。

(二)打造线上、线下两个平台

打造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平台支持。努力构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线下平台以传统的课堂形式为依托,通过改变传统课堂中的内容、形式、评价方式打造全新的线下课程平台。线上平台以现有教学APP为依托,进行线上管理和线上学习:课堂行为记录、网络学习记录、线上优秀作业分享、学习资源共享、线上测试、线上总结、线上考评等。实现线上线下交互作用、有机统一。

(三)建立全方位支持系统

首先,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有教育性和时代性的内容融入其中,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如: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红色故事、红色基因、航天元素、中国故事、校史故事等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增加内容供给。

其次,完善评价方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要突破以分数为标准的单一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辅之以终结性评价。多角度考核学生,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成长。在评价主体上可以采用多主体评价,如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等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评价学生。

最后,实现资源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教学运行和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保障,构建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培养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同时,建立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可靠的场地保障。此外,提供充分的经费支持和组织保障也是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模式信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订阅信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展会信息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