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研究

2021-03-08王虹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培育

王虹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高等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是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来分析,培育应用型的本科高校人才,建设具有高质量水平的本科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对于我国科教兴国的人才培育战略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对高校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培育,特别是传授一些现代化的技术以及技能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传统文化方面有所忽略,体制保障、课程体系、实践情况等方面综合来看,高校仍然存在许多的教学不足,没有充分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以,文章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价值出发,探讨如何结合教学创新使得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得以传承和弘扬。

当前,过于注重标准化和实用性是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所出现的问题。高校管理者以及教育者应该转变如今的教学观念,并且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前沿。据此,高校可以变革教学内容和模式,运用良好的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渗透,培育大学生优良的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育注入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从根本上来说,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符合我国的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推动力量,能够促使中华民族获得良好的生命根基,在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挖掘其价值并进行传承、发展弘扬。这不仅能够在新时期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同样也为新时代的发展和前进提供了必要的文化根基。

以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来看,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塑造个人的优质品格,尤其在我国正致力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下,具有关键的作用以及意义。这种文化滋养发挥的力量是长远的、持久的,也体现了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优秀的大学生应当具备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优良品行、高尚情操,优秀文化的渗透增强对于我国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大放异彩。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发展力不足、缺乏相关的教育资源支撑、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备、理论实践的教育教学分配不当等问题。要寻求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有效发展路径,首先必须从这些问题出发,保障高校的传统文化建设能够符合其发展需求和客观规律。

(一)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学科如哲学、文学、历史和艺术方面都有所涉猎,每个学科中都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但是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往往比较复杂,因为教育者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制定相关的教育课程体系,而不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学习同一门课程来了解传统文化。但是,很多学校开设的传统文化学科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一些理工科却没有充分地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因此传统文化的价值不应该局限于汉语言、历史学等学科上。另外,很多高校对于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缺乏认识,只开设空泛的传统文化课程,没有对课程体系进行精细化和专业化的设计,所以高校的传统文化课程在教育实施层面也缺乏一定的成效。

(二)缺乏实践经验,教育氛围不浓厚

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缺乏实践的认识很难内化成学生的个人认知,实践是帮助学生去认识以及改造世界的最好工具。高校虽然会在某些传统节日大力宣传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但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频率比较低,实践性也比较弱,对于学生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比较小。教师普遍注重传统文化的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实践活动的训练,导致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更多具有体验性、实操性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感知能力,给予学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使得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凸显其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发展策略

(一)完善高校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课程体系的建设,发展高校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将一定的课程体系作为实施载体。高校必须在课程实施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及规划当中,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高校文化教育的整个过程当中。因此,高校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两方面的课程设计原则。

第一是课程与学科之间的融合构建,高校不能只设计一些假大空的传统文化课程,比如概论性、概述性的课程,同时也要把握每一个专业的开设特点和特色,从而开展传统文化的课程教学。比如传统哲学、传统艺术、传统民族民间体育等课程,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应该注重对于本学科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构建符合专业发特色的课程,从而充分地体现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专业性和精细化特点。高校有效地构建多元化的传统文化课程,为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了现实基础,并通过开设公共选修、公共必修、专业必修以及专业选修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

其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文化课程建构,既要把握知识性理论的灌输也要注重对高校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育。管理者和教育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以及目标服务导向来设计课程体系,体现其校园文化特色。与此同时,高校创设一些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实践参与。教师要关注地方或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地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培育具有传承与文化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有效地提升地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计可以结合不同领域优化课程的内容,比如本地区的地理文化、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民族民间游戏、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必要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比如组织当地博物馆参观活动,让学生可以走出校园,从真实的文化情境中体验其魅力。

(二)建设高校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

完善当前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情况就需要结合必要的教学创新,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有效地通过实践活动凸显出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文化培育具有关键的作用和意义,高校应该在校内打造高层次、有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以及空间。高校学子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实践的活动,一方面能够给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提供实施路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打造资源高端的校园平台,发挥资源聚集作用,从而全方面地保障高校传统文化的资源环境充足,课程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依托,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示范作用。

2018年至今,很多高校都已经在校园内建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作为文化传承以及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其为新时期建设特色化的校园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各高校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之下,越来越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者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其对应的优质文化资源进行宣传。高校在基地中应尽量多开展实践学习的活动,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变得更加常态化,而不是在特定的节日才大肆宣传。比如定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展览、交流互动活动,学生也可以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接触和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

(三)加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师资团队建设

教师是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以及领导者,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决定着高校传统文化课堂的实施效果。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应该加强专业的培训,并运用必要的人才引进策略壮大高校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团队。

一方面,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师团队建设策略,学校资金、资源充足的话可以聘请具有传统文化教育技能的老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课程建设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建议以及指导。另一方面,缺乏一定教学资源条件的学校可以运用校内优秀教师团队进行整合,建立能够承担教育实践、研究、阐释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教师队伍,鼓励团队内的教师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在培训过程,高校应该结合相应的支持与激励策略,引导教师主动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行列。综上所述,高校需要从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实践基地创设以及课程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改革,运用校内外的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育具有综合人文素养、符合社会未来发展需求的的优质学子。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培育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