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代四川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
2021-03-08缪清清成都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缪清清 成都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近代四川的旅游资源呈现出块状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成都、重庆、乐山一带。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随着大批省外人士内迁四川,川内旅游资源知名度得以大幅提升,人文景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催生了一大批城市旅游资源。
近代以来,较之东南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的逐步兴盛,僻处内陆的四川,却往往相对滞后。20世纪30年代末,大批外省人士内迁四川,促使四川旅游业获得极大发展。这与四川旅游资源的生成密切相关。近代四川的旅游资源集中在成都、重庆、乐山及其周边地区。
成都地区
20世纪20到30年代,成都的旅游资源以公园和历史古迹为主。据1924年出版的《游川须知》介绍,有少城公园、中城公园、望江楼、薛涛井、武侯祠、昭烈帝陵、工部草堂、浣花溪、青羊宫、支矶石、皇城故址、昭觉寺等。各公园遍及成都各方位,且各有特色。据舒新城言,“成都最大的特色而最足以使人流恋的恐怕就是公园”,北面的第一公园,西边的支矶石公园,西北的少城公园,城中的中城公园。这当中,少城公园最大,园内古物陈列所“最令人触目者,为张献忠之七杀碑”。少城公园“每日游人极众,为市民消遣及社交场所。”
此外,华西坝也是时人常去之所。华西大学博物馆“搜集历朝古物甚多”“引起参观者之非常兴趣”。19世纪30年代中后期,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迁居此地,称为“华西坝五大学”“为消闲之胜处,且为后方文化之一中心。”
40年代中后期,成都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城外东边之望江楼、崇丽阁、吟诗楼、薛涛井诸名胜古迹;外南之武侯祠,祠旁建有刘湘、李嘉钰墓园;外西之草堂寺,内有浣花夫人祠;城西南有青羊宫、二仙庵,每年二月花会设此,极盛一时,邻近有浣花溪,风景清幽;外北有昭觉寺。成都古迹,城中蜀王宫,城东大慈寺、诸葛井、子龙塘、岳钟琪故宅;外东濯锦桥、白塔寺、薛涛井诸古迹;城南文翁石室、严君平卖卜处、何公何母坟、杨遇春故宅、杨升庵故宅;在外南有万里桥、柳堤、小天竺之榕树,华西坝之南台寺等古迹;城西有支矶石、七杀碑、子云亭、洗墨池;在外西有王建墓等古迹;城北有蜀诸葛丞相府、文殊院、西来寺;外北有司马相如题桥处等古迹。
近郊之都江堰、青城山亦是时人称赞的去处。都江堰以独特的水利工程而吸引游人不绝,青城山则因道教仙山而为人称赞。较之战前和战时,战后成都旅游资源有所增加,自然与人文景点皆俱,以人文景观为主。
重庆地区
重庆主要是自然风光和新式建设。19世纪20年代前,重庆旅游资源以花园为主,较著名的有浮图关附近的李家花园,“往游者不须纳资,只具介绍人或自己之名片即可”。张家花园,在嘉陵江畔,“园中花木清幽,有假山荷池亭榭数间,加以小桥流水,景物极佳”,“往游者不须纳资,园中有餐馆茶肆,亦堪驻足。”30年代后,游览场所逐步拓宽,自然风光与新式建设逐步发展,如著名的巴渝十二景:金碧流香、洪崖滴翠、龙门浩月、桶井峡猿、字水青灯、黄葛晚渡、海棠烟雨、缙岭云霞、云篆风、华蓥雪霁、佛国夜雨、歌乐灵音。
新式建设中,尤以卢作孚所经营之北碚为时人称道。时人建议:“到重庆者,必游北碚镇与温泉峡,因前者有新建设事业可看,后者有极美丽风景可赏也”。 另有嘉陵江峡区,“峡区风景优美,矿产丰富”“竟成为川东之工业区,游览地了”。
1937年底,国民政府首都迁居重庆,重庆地位陡然提升,旅游资源随之增加。1941年,重庆有中央公园,“系后伺坡刑场改筑”“可眺南岸诸山,如列屏障,大江风帆,及南城市肆,尽收眼帘,俨然画境也”。南区公园“原为荒芜之地,现则辟为公园,规模初具,尚待整理”。江北公园、塗山、真武山、老君洞、龙门浩、黄葛渡、海棠溪、呼归石、华岩寺、复兴关。
到了1946年,重庆的旅游资源有:城南之塗山,“岩壁有塗山二字,横长数丈,画皎然”,邻近的南山公园“高爽宜人,林壑优美”,歌乐山森林公园“林泉幽邃,气候凉爽”,中山公园,“有球场,中山长亭,可资游息”,南区公园“为南区支路盘绕之地,菜园坝珊瑚坝一览无余”,北碚缙云山之北泉公园,“与南温泉同为渝中近郊有名风景,当嘉陵上游,气局雄伟”,江北公园,“有古树,假山,运动场,楼台亭阁,景物优美”,此外,还有南岸之虎乳溪,城西南之华严寺,通远门外之纯阳洞,南角关之芳花园。
乐山地区
乐山,处于川江航运的上游,“是一个未经近代化的城市,瞧不到重庆那样的新建筑,商店的房屋与陈设都是旧式的,没有百货品的陈饰窗,没有宽广的马路”。乐山旅游资源主要有凌云山、凌云寺、大佛、陈庄、乌尤寺,以及远郊的峨眉山。
凌云山位于乐山城东南,山上有凌云寺,俗称大佛寺,是川中名刹。凌云山的临江崖壁间,即大佛所在,秋冬之际“木叶尽脱,鹰隼翔空,悠游不下,益以水光山色,互相辉映,天地之间真可一览而有之”。
陈庄位于乐山城南,该地“以修竹胜,竹间广有空地,层累如台,以石级上下,多置石桌石凳以为观”。乌尤寺位于大渡河与岷江交汇处,“断岩千尺,林木蓊郁,如水晶盘贮苍玉”,是消夏避暑胜地,难怪时人有言,“凡至嘉者,莫不以一游该地为快。”
乐山城远郊之峨眉山最为世人推崇。1933年,时人夸赞,“峨眉山怎么样好,一时实在无法形容,要明白,只好亲自去看。总之,到了那里,跨三步,就可以看到一个新的景子,跨五步是景子大变的了,保你游得满意!”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大批外省人迁居四川,他们“早已久仰峨眉山的大名,所以到了四川,差不多都要到峨眉山一游,饱餐秀色”。峨眉山之所以如此吸引人,自有其独特之处,时人蒋益明言,峨眉之伟大,在于“峨眉气势雄伟,崚秀万端。未游者,常思一游,已游历者,也想再往。可以避尘忘忧,可以增加健康与快乐。”
总体而言,近代四川的旅游资源,大体分布在成都、重庆、乐山三地,呈现出块状分布格局。不过,近代四川的旅游资源也常受时局影响。1937年,薛绍铭看到成都名胜古迹“都成了兵营和军医院,门前的站岗兵士,是一个显著的‘游人止步’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