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2021-03-08曲碧菡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培育传统

曲碧菡 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也是必然之举。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过程中,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精神给养,对于大学生提高文化感知力和增强文化自信心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给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至今的精神支柱。大学生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只有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神,不断从中提炼知识与经验,才能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更好地贡献力量,促进中华民族实现长远发展。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及作用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体现的是一种理性、高昂、进取的文化心态,反映的是文化主体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性、深入性解读,通过进行更加理性的思考与判断,最终对传统文化产生的价值认同、思想归属。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先人在生产劳动中总结出的智慧结晶,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建立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意志、思想及精神的重要前提,更是作为炎黄子孙骨子里应有的责任、担当与历史使命。只有通过在不断地学习中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经验,对中国文化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最终才能发展成为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栋梁之才。

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作用:一是能为增进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更加丰富的营养素材,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品格与魅力;二是能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特别是在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饱含爱国爱民、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等精神,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大到能够为如何建设国家和发展社会提供思路,小到能够指导个人如何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本身也蕴含丰富的自信种子,是保持中国文化生命力的根基。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策略

加强文化课堂建设,丰富文化自信理论依据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让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并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要做培育文化自信的主阵地,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来说,仅仅将其放在学术研究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学科的第一课堂建设,以此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素材,让大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传承思想和发扬精神。比如思政教师在教《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章内容时,可适当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带领学生从人生目的、态度及价值分析古人道德品格的内涵,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和生活实践经验,去思考一个优秀大学生应具备的品质,深入研究如何提升道德品行和提高素质修养,最终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比如语文教师在讲唐诗宋词相关知识时,可以从语言、情感、思想等角度上剖析这些文化的艺术色彩,使学生在感慨中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切实感受到古人豁达的胸襟以及为国为民的情怀,从中汲取诗词中的文化精髓。

创新传播方式,全面落实“三全育人”方针

增强文化自信心,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就是说,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需要利用思政课程及其他思政教育手段进行落实。特别是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必须要深入贯彻国家就当前教育形势提出的“三全育人”方针。

通过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才能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充足的支持与保障。

首先,让传统文化与各个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使其能够在思政课程中得到高效传播,以促进学生从课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中挖掘出更多的道理,收获更多的智慧启发。其次,坚持包容、开发的原则,加强传统文化内涵及精神灌输,教会学生评价文化价值及作用的正确方法,使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通过对比与推理的方式,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以使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更多的认同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构建网络教育平台,为文化自信提供学习场域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学习、工作及生活的方式,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极大变化。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网络高手”,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更愿意思考问题。高校需要把握学生这一个性特点,加强网络教育平台的构建,为文化自信提供学习场域。

通过合理科学地利用网络技术,依托大数据深入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和传统文化教育,为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和保驾护航。

在构建网络平台的过程中,应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上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加强对校园公众号的开发与利用,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利用更加灵活的短视频、微电影等方式,宣传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及道德规范,使学生在熏陶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体悟能力。比如在校园的公众号中,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推送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平台的交互性和开放性。通过鼓励学生就传统文化内容提出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疑惑,从而使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逐步提高文化自信教育效果。

建设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营造环境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加强其文化建设必将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优质的校园文化能够构建良好的精神环境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并在潜移默化中锤炼学生的文化能力和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高校必须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高校领导应认识到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积极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来校开展讲座活动,利用其德高望重的资历,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情感认同,以此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高校应注重组建社团,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活动。比如成立诗词会、国学交流会、民族曲艺社团等,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社团和参与社团活动,让学生从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的角度上,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最后,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类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及传播力度,为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学习与实践平台,促进文化自信教育“生根发芽”。同时,高校也应注重挖掘和利用校外资源,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落实文化自信教育成果。

综上所述,高校需要认识到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性,能够积极肩负起文化自信教育的职责与使命。通过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进一步完善文化及思想教育教学,使大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文化及思想素养,始终保持高度的自信心面对未来,从而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培育传统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老传统当传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