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探析

2021-03-08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培育科学精神

段 婧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用科学精神促进科技创新,就是要用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文章通过阐述新时代科学精神的内涵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深入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在科学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现实困境探析培育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路径,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弘扬科学精神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参与科学技术研究的重任,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因此用科学精神促进科技创新,探索和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显得尤为必要。

缘起: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理论分析

新时代科学精神的内涵

从历史维度来看,对科学精神的探讨就像是一部世界科学史。从文艺复兴后的追求理性,到实验科学诞生后的提倡质疑精神,再到启蒙运动后期加强人文精神,关于科学精神的探讨从未停歇。而中国关于科学精神的探讨始于五四运动。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和阐释,关于科学精神的内涵逐渐清晰,它的实质是求真务实、理性批判。在价值取向上,科学精神表现为求真、求实、求新、求善;认知方法上,表现为专注、逻辑、理性和质疑;行为性格上,表现为好奇、进取、敢为和坚持。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1.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是创新型国家构建的必然选择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大学生作为未来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培育其科学精神已成为培育其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具备科学精神,不仅能使其科学实践活动更有成效,还能激励其在缺少具体科学知识的情况下,通过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发挥科学创造力,从而有效解决新问题。

2.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是高等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技创新基础在教育,而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既是人才培育的现实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朝着科学化发展的必然需要。高校需要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改善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这要求其不仅需要培育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道德标准,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是重要的教育目标。

3.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既能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又能帮助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励他们在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时勇于实践、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探寻: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重视科学知识的讲授,忽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重科学知识传播而忽视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育是一直以来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和教师往往偏重于知识的讲授而忽略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大学生而言,由于竞争机制的存在,他们为了考研、考证或者拿奖学金而奔波忙碌,但以此为追求动力的出发点,往往只看重短期功利化的成绩,而忽略、甚至放弃了对科学精神的执着追求。

2.高校功利化倾向严重,学术精神失范

近些年,功利主义思想在高校渐呈盛行之势,学术不端、学术造假等学术精神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少大学生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出现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则将科学研究和科技竞赛作为其获取现实利益的手段,这些都违背了科学精神的初衷,呈现出急功近利、学风浮躁和学术精神失范等倾向。

3.大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匮乏,敬业奉献精神缺失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大学生养成了惯性思维,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欠缺,大学开设的各类旨在提升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面对未来的目标选择时,许多大学生不具备创新能力且缺乏担当意识,他们往往追求现世安稳,缺失对社会的敬业奉献精神。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

1.历史原因:传统文化和传统思维模式、教育模式等因素的影响

长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文轻理”的理念根深蒂固,这使得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更加注重价值判断,而忽视以事实判断为依据的科学思维方式,从而造成科学精神的缺失。加之“以考试为中心”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老师的“一言堂”。这样的教育模式势必不利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育。

2.现实原因: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

一直以来,中国人是用实用主义的眼光来看待科学,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新文化”运动,科学一直被当作改变现实困境的“法宝”。而事实上科学在技术上的应用只是科学的工具价值的体现,科学本身有着严肃的理性价值。于是,在当下国人对科学“工具价值”的认识下,许多人把从事科学研究作为获取名利和报酬的谋生手段,坚持真理、批判创新的科学精神逐渐丧失。

3.内在原因:当代大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虽然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但许多大学生往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也缺乏科学知识的涉猎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也相对片面,加上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使得他们面对金钱和外界诱惑时,往往缺乏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在面对西方思潮的攻击时,个人的价值选择很容易受到影响。

反思: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索

完善科学精神教育机制建设,将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贯穿全过程

科学精神的培育离不开机制的建设,不仅需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的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还要完善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的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要将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纳入到校规校纪、校园文化建设当中,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规范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等方式加大对大学生学术失范现象的监督与管理。

优化科学精神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

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对教学科研场地、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优化,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的科学精神教育建设,通过培养或聘任作风严谨、科研成果丰硕的专家学者担任专、兼职教师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崇尚科学道德、追求科学精神,把大学生逐渐培养成能主动求知、求真、勇于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育科学精神教育主体,突出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大学生是科学精神教育的主体,而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打击了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师单向传输知识的“客体”。因此,培育科学精神必须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育方法,回归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去,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建立和完善“科学精神教育体系”,以此为主线开展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工作,将科学精神培育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真正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畅通科学精神教育渠道,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理念

要加大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环节在科学精神培育上的力度,切实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方面,要深入挖掘课程体系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元素,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融入到正常的课程教学中,提高教书与育人的融合度,同时,要开设专门的科学精神教育的课程,设置科学前沿知识、科学方法论、科学史等内容。另一方面,要增加学生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体验和亲身实践中提升科学精神素养。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不同的课程特点做到精准监管、有机融入,真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坚定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念,培养其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培育科学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科学拔牙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