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时代对师范生师德修养的影响

2021-03-08邵晨白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白城137000

文化产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师范生师德

邵晨 白城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白城 137000

2020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6周年,26年来,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1]。”网络越来越成为公众尤其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师范生师德培育带来了双面效应。一方面,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范生获取信息和生活交往的重要渠道,如果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不仅能够丰富师德培育的内容,也能够拓宽师德培育的途径,进而提升师德培育的效果;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对师范生师德培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网络时代对师范生师德修养的积极影响

(一)丰富师范生师德培育的内容

师范生职业道德是师德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职业道德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是师德培育资源的重要来源。网络时代,信息的便捷性和共享性使教师在进行师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的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同时对网络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师范生多元观念、全球意识、效率观念的形成。师范生师德培育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是息息相关的。网络时代下,各种社会生活以及反映时代精神的海量信息,被网络媒体推送到网民面前,引发人们的关注、思考和交流。这些信息是当代大学生必然会接触和关注的内容,因此,网络平台的各种信息成为师范生师德培育内容的来源之一。同时,网络使师范生打破时空条件的限制,接触大量的国内外信息,网络冲破地域的限制,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这将促使师范生的全球意识逐渐形成,为其全球化、整体化、全面化的思维提供了基础,有利于师范生全面、发展、联系地看问题。

(二)拓宽师范生师德培育的途径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9%[2]。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同时也拓宽了师生交流的渠道。传统的师德培育工作在网络时代逐渐突显其有限性,而网上宣传、网上讲座、网上论坛和电子信箱、微博互动等新的方式,都将为师范生师德培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德育工作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够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尤其是关注师范生的心理健康。而网络为师生的沟通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和平台,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善于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德育工作者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善于运用新媒体与学生沟通。

(三)提升师范生师德培育的效果

网络的丰富性,时代性将积极影响着师范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而促使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网络可以为师范生提供包罗万象的知识源泉,可以激发师范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师范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网络时代对师范生师德培育内容的丰富和途径的增加,使得传统教育能够突破传统的课堂形式,也使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其中注入的活力是不可想象的。德育不同于知识型、技能型教育,它不受学科的约束,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时代下师范生师德培育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将会更高,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将大大提升师范生师德培育的效果。同时,师范生师德培育还可以依附于其他教育共同进行、依附于其他事件共同探讨,网络时代下的师德培育能够与其他方面的教育更紧密的联系到一起,这也将进一步提升师德培育的效果。

二、网络时代对师范生师德修养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本身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它不仅扩大了民众获取信息的自主权,拓展了民众发布信息、共享信息的能力,同时促进了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时代在促进师范生师德培育的同时,也对师范生师德养成带来了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给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带来了负面冲击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有利于师范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科技、艺术等等,从而促使他们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但同时网络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在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网络时代,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其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私欲主义等思想对师范生师德养成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些思想一旦被师范生接触甚至接受,很容易导致一些师范生政治观念不强、民族意识淡化,甚至出现冲击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优良品格的行为。目前,有一些师范生对未来是否从教态度不坚定,他们认为教师行业不赚钱,要从事其他工作,对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同时,网络上也存在着抨击教师职业道德的思想言论,师范生在接触互联网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师范生师德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培养的过程中出现暂时性、阶段性的思想波动,也会影响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二)网络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道德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

网络时代,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更加快速、开放,众多思想观念在网络上传播,这样,就渐渐形成了网络时代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继而出现传统道德与网络道德之间的剧烈冲突。目前诸多网络媒体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效益,放松对网络信息道德内容的要求,出现了大量低俗、媚俗、粗俗的网络信息;还有一些网民在网络上攻击、谩骂别人,或者散布谣言,造成人心恐慌而不承担责任。师范生如果长期沉浸在失德的网络传媒中,过多摄入其传递的错误有害信息,可能会造成道德自律缺失,缺少正能量,影响他们的健康思维,进而抵制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导致辨别道德行为最基本的价值标准丧失。在网络时代,师范生要面临的师德教育的现实考验,更使得师范生要提升自身网络媒介素养,以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开展网络人际交往,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三)网络时代师范生师德培育的难度增加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社会人与人交往的方式,正在重新确定传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距离远近的关系。很多师范生在课堂上、宿舍里经常看着手机屏幕刷微博、玩微信、打游戏、看视频,对身边的人和世界漠不关心,这影响着他们的社会交往和身心健康。网络交往挤占部分人的现实交往时间,给人际交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人际间交往的鸿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网络时代的开放性,对于热点问题或者突发事件的评价信息往往良莠不齐,如果在面对网络热点问题时,一些师范生缺乏应有的分析判断能力,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面前,大量信息垃圾可能对师范生的思想造成严重的侵蚀,电脑技术带给人们的一些娱乐游戏使辨别能力差的师范生沉浸其中,而游戏中充斥着暴力以及色情的东西,无时不在教唆他们亵渎人类的文明,这些都给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增加了难度。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师范生师德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