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阳明思想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1-03-08姚志明宁波财经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文化产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立志阳明视域

姚志明 宁波财经学院 浙江宁波 315175

引 言

习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大中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传承,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这为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既要保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针上的不断创新,又要重视对传统文化上的推陈出新;既要将时代特点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又要保证与民族文化思想的有机融合。阳明思想紧紧围绕着“人”展开教育,以“心即理”为指导原则,“立志求是”和“知行合一”作为教育方针,形成独特的实践理论教育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以阳明思想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阳明思想讲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其目的都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特定品质与精神观念。

(一)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复兴、新工业革命等一系列新经济发展理念的形势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综合人才,这不但需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进行培养,更需要对其进行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构建。阳明思想的精神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互为补充,以文化自信视域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

(二)文化思想教育的载体

一个国家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肯定和实践体现在文化自信上,包括世界观认识、人生观构建、价值观肯定、道德教育等方面[1],其中阳明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光大者,首重“心即是理”思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心理素质的建设等方面。两者均将人视为主体,注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立足于新时代社会需求,注重实践性与创造性,在发展中不断尝试与变化。因此需要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两者相互依托,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2]。

(三)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阳明思想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帮助大学生形成独特的创新创业思维[3],其本身就是实践的过程,能够在理论上为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帮助。将阳明思想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是持续的过程,通过不断结合时代特点,赋予新的文化内核,从而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方向,建立符合时代特点与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进而提高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宁波财经学院师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2020年10月和11月进行调查,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情况为调查目的,采用随机抽样方式,不限专业与年级,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了解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道德教育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内容有着清楚的认识,49.2%的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认识不全面。由结果可知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未有效贯彻道德教育,在实际教育中也存在重知识轻教育的问题,因此使得道德教育仅浮于创新创业教育表面,没有实现两者的结合。

(二)大学生对于自身目标的明确

从调查数据可知,有67%的大学生在经历过创新创业教育后未形成明确的目标,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只是将其当作为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中所要认识的自身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

从统计结果可知,有75.4%的大学生未参加过社会实践,在校期间未与社会接触,缺乏对社会状况、人脉积累的认识。在课堂教育中,以知识学习为主,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社会实践,致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三、阳明思想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策略分析

(一)“心即理”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道德教育

“心”指的是人之本心,而“理”是心对事物的一种主观认知,由“心”认识“理”,由“理”指导“心”。王阳明曾在《传习录》中指出:“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4]。”王阳明看到朱熹格物的局限性,提出自己的格物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理”可以理解为行为准则,由“理”指导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贯穿“理”并将其内化于心。

作为新时代成长的大学生,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每个人知识面无限变宽,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同文化思维的影响。在面对学业、爱情、社会等方面,往往存在认识的偏差,使得有关防止社会失范的道德条文被纯粹物化,以自我为中心,导致诚信的缺失。这便需要高校培养学生格物修养的功夫,格心中之理,构建道德自律个体[5],用自律的行为创造有关井然有序的社会为主体争取更大的自由,引导大学生建立高尚稳定的价值观念,树立坚定的理想与信念。

(二)“立志求是”启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想信念

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一书中写明:“圣贤之路,唯有四事相规: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所谓“立志”指要树立宏伟而正确的志向,认清楚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6],因此“立志”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始,也是大学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构建一套用以指导自身前进方向的法则。

王阳明倡导“求是”学风,学习的目的是为追求自我的实现,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加深与明确自己的“志”。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将大学生培养成创新创业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将“立志求是”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建立,对人的思想行为起到支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三)“知行合一”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

阳明思想的核心内容便是“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要求人们在认知和行为上统一。大学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过程中重要的阶段,也是对社会认知和理想信念完善的过程,将阳明思想中的“知行合一”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实践思维,并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学会运用“知”和“行”统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始终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牢牢结合,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精神转化为创新创业行为,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 结

通过分析文化自信视域下以阳明思想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将文化自信视域下阳明思想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建立高尚稳定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志向、实现知行合一等方面,基于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提出以“心即理”、“立志求是”、“知行合一”为理论体系指导教学方式,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内容能够启发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变革,推动其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立志阳明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立志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姚立志绘画作品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苏梦飞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