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论语》

2021-03-08

文化产业 2021年32期
关键词:仁人事事道德修养

《论语》 雍也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这个人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尧和舜大概都难以做到!一个仁德的人,自己想树立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要事事顺畅,同时也使别人事事顺畅。凡事若能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评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论语》 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把自己比作老彭。”

【评析】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只是自谦的说法而已。而且,孔子也并非真的只是述而不作,比方说以“仁”解“礼”就是孔子的创作。他这么说,只是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及历史经验的重视,这也是他做学问的态度。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评析】这一章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侧面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方法。这对中华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孔子的这一教育学说。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许多人)不去培养品德,不去讲习学问,听到义却不去追随,有缺点而不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评析】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因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

猜你喜欢

仁人事事道德修养
浅谈“事事顺心壶”的吉祥美感构建
不要因犯愚蠢病而死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事事尽力,梦想就离你更近一步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祈祷
仁心、仁人至仁政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言过其实
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