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造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3-08王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程阳广南侗寨

王成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中国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侗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侗族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内涵[1]。在封建时期, 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加强中央集权而采用宗法制,所以祠堂、宗族、村落往往是一个大家族聚集的核心, 村落中的祠堂一般由本村德高望重的长辈和族长掌管,祠堂承担本村建筑、文化、教育、祭祀等活动,同时还有处罚族中犯事者的权利。 因此,村落布局、规模以及形态特征等通常是该村落文化形象与是否繁荣的象征, 村民无论是从商还是务农,都有很强的凝聚力,共同参与本村落的建设事业,因此造就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差异巨大而特色鲜明的村落文化。广西侗族源于百越部落,其中的一支后裔绵延至今,侗族人以水稻为主食,以山林为主要生计来源,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该文将以广西三江县侗族自治区的程阳侗寨和龙胜县广南侗族传统村落为案例, 分析两个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造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1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形态特征

1.1 侗族传统村落景观

1.1.1 自然景观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侗寨,位于桂湘黔三省交界处,属亚热带南岭湿热气候区,气候宜人,雨热同季,寒暑分明。 这里地形地势起伏变化较大,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坐拥广袤林地,木材以杉木、松木等油料树种为主,此外还有檀木和楠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侗村,地处越城岭南麓传素山脉南侧东端, 属于亚热带季风湿热气候,降水充足,村落依山傍水、聚族而居。该村落紧临河流、山脚和田坝,附近居民生活便利,民族风情浓厚,文化底蕴深厚,是有名的歌舞之乡。

1.1.2 建筑景观

广西侗族村落有特色的地质风貌和气候条件,形成侗族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造就了类型多样、造型丰富、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独特美学的传统侗族建筑形式[2]。程阳侗寨和广南侗村至今完整保留了许多传统建筑,如传统吊脚楼,建筑结构简单灵活,不流于繁琐。 村民建房通常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杉木、山间的竹子,当地的石、土等材料,运用当地特色的构建技术建造出一栋又一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吊脚楼与当地环境紧密结合,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吊脚楼线条粗犷,不加任何装饰却如浑然天成,运用榫卯结构不需一钉一铁,在表面刷一层桐油便使整栋建筑富有弹性, 同时吊脚楼具有良好的抗震性。

1.1.3 人文景观

侗族民居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影响,造就了勤劳和智慧的侗族居民。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下, 勤劳的侗民创造了充满地域特色的侗族文化,产生了许多当地特色的艺术活动形式。侗族居民有许多自己民族的节日,如侗节、吃新节、祭牛节等,还有独特的歌舞、戏剧、语言、服饰等,都体现了侗族人对自然和鬼神的崇拜。

1.2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演替

1.2.1 原始状态

广西山区众多,侗族村落聚居经历千百年,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和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与风貌。 三江县程阳侗寨因其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而形成以吊脚楼为主的民居形式, 吊脚楼等建筑依山傍水,均已顺应地势而建。吊脚楼建筑用材主要以当地种植的杉木为主,木质轻、弹性大、抗震性强且易于加工。传统的侗族吊脚楼运用榫卯结构,因而风格粗犷,但却与自然融为一体。

1.2.2 发展状态

几百年来, 侗族人民一直保持着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方式, 吊脚楼等建筑形式也是一代代流传下来,变化并不是很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耕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当地人的物质文化需求。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外出上学和工作, 当他们进入城市时,看到格式风格不同的建筑而有所启发,便把这些新的建筑思想带回家乡。 在程阳侗寨和广南侗村会见到一些砖混结构的楼房, 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建筑伫立在一起,形成了建筑艺术文化的碰撞。如何将现代建筑与传统民居巧妙衔接, 这是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2.3 现状问题

侗族的传统建筑虽是适宜当地环境的产物且极具特色,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广西气候潮湿多雨,木料容易受雨水腐蚀, 所以防潮成了木结构建筑的主要问题[3]。 木结构建筑极易失火,当地吊脚楼民居通常成片分布,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当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一旦发生火灾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该地对木结构建筑的防火问题应十分重视。 随着人口增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加上吊脚楼等传统建筑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问题, 以至于这些传统建筑逐渐被现代建筑取代。“千户侗寨”的景象难以再现,着实让人觉得惋惜。

1.3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形态特征

程阳八寨自古就流传这样一句话:“鸭鹅孵蛋、泉水长流、鱼虾成群、浮萍滋生”,这是当地建筑选址的要诀。 当地侗民聚居,同一祖宗的人组成一寨,数寨连成村庄,形成传统的“聚落”。聚居侗民建筑为簇群式建筑,其建筑代表着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 侗族簇群建筑分布于山区林地,村民就地取材,建筑因地就势。侗族传统民居建筑一般多见为两层,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 这是为了适应炎热潮湿气候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侗族民居建筑的特征是随山就势和因地制宜,真正做到建筑与环境完美的融合。

2 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分析

2.1 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内涵

传统村落是具有悠久历史、资源丰富,在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的一类村落[4]。传统村落曾是中国封建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社会缩影,兼具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侗族传统村落建筑凸显独特的建筑文化, 吊脚楼等体现其独特的造型、 完美的线性结构形态和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建造技艺。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是人们定期举行各种民俗活动举行民族节庆以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2.2 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特征

传统村落在空间状态上表现不同的特征, 如果说物质文化是村落发展的载体, 那么非物质文化则是融于物质文化遗产中。 程阳侗寨和广南侗村的侗族文化特征明显, 拥有较完整的农耕文化空间和聚落文化空间。 程阳侗寨和广南侗村文化空间可以分为点状文化空间、 线状文化空间和面状文化空间3种类型:点概是指村落中的各大节点,程阳侗寨和广南侗村的节点包括民居、历史遗址、传统饮食等;线概则是将村落的各个节点串联, 如道路、 风俗节庆等;面概通常是指一个完整的区域,包括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等[5]。

2.3 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要素

侗族传统村落的建设中,除了民居建筑以外,要有鼓楼、戏台、风雨桥、广场、廊亭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鼓楼和戏台等主要文化活动场所一般位于村落的中心,供村民议事、祭祀和节庆等的活动举办。 此外,村中的大树、溪水和廊桥都是村落的文化空间要素。程阳侗寨和广南侗村自然条件都很好,村内大树成荫、溪水潺潺、溪水与廊桥共同构成村落美景。

3 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造现状及问题

3.1 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造现状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受到现代建筑影响, 目前程阳侗寨和广南侗村的民居形式包括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其中砖混结构由于添加了现代建筑的思想,解决了传统木构建筑不耐腐蚀,坚固性小等劣势,将逐渐成为该区域建筑的主流。 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下,当地打造了著名的民族风情旅游区,传统建筑“程阳风雨桥”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并围绕它开展相关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此外,三江县还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项目,将侗族特色的歌舞、建筑、餐饮等文化整合,带动村寨中贫困户发展经济,这是文化空间营造的一个崭新点。

3.2 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造存在的问题

程阳侗寨与广南侗村在过去几百年的时间里,一直以传统的农耕和经营林地为主, 这种靠山吃山的生产方式使村民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单调的农耕生活使村民在满足温饱后逐渐衍生出一系列的娱乐活动,鼓楼、戏台、广场等公共空间逐渐被建立起来[6]。 近数十年来,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传统农耕已不是生产方式的主流,村中的许多公共设施以及节日活动逐渐被人淡忘, 节日气氛也被冲淡了很多。近年来,许多侗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开始重新考虑村落文化空间的营造。程阳侗寨保留了传统的农业用地, 森林植被也恢复到了较好的状态, 村民将外面的新思想与村落的传统结构相结合,打造的“程阳八寨”景区极具时代特色。

3.3 投资者对村寨改造和文化投资影响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推动下, 广西侗族传统村落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程阳侗寨与广南侗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打造了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针对广西三江县与龙胜县经济落后的现状及其丰厚的旅游资源, 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了适合的旅游开发及管理模式。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当地的传统文化都有了精确的认知,了解部分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打造了宜赏宜游的民俗风情旅游景区。 侗族传统建筑的文化特色促进了旅游开发, 打响了当地传统村落的知名度,还给该村落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收益。 同时,侗族民俗活动的不断上演,传统建筑不断被修缮,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侗族村落文化。

4 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造对策

4.1 文化空间营造基本原则

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营造应满足乡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等因素分析可以得出, 程阳侗寨和广南侗村对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造原则主要有整体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村民主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表现在生态整体性和文化整体性两个方面, 生态整体性是由生态环境与场所空间组成,是塑造乡土文化空间的基础,文化整体性是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之间的有机统一关系。因地制宜原则体现在村落布局,要考虑地形地势和结合山水地貌, 以乡村植物系统相配体现村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村民自主性表现在村民是村落文化空间的主体, 村落文化空间要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满足村民日常娱乐活动的场所需求。

4.2 文化空间营造价值体系

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 其存在的核心价值和理论依据在于它完整地、综合地、真实地、生态地、生活地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营造的价值在于“文化价值”的认同与归属感,混沌与关联、文化与艺术、文化与建筑、文化与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联系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文化空间营造不能片面了解当地的情况, 应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文化背景等进行空间结构的营造。

4.3 加强物质文化保障

广西少数民族大部分属于贫困山区,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旅游产业要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的增长, 不可避免的导致传统村落环境发生改变。 如何在村落城镇化发展中加强对物质文化保障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是对村落建筑更新设计,结合本地的民族特色,延续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气息; 另一方面是合理规划旅游景观路线, 在做到不破坏现有道路的基础上, 将旅游景观路线与村落道路合理衔接并考虑将民族文化特色融入设计和施工中, 同时配备完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4.4 强化非物质文化保障

随着乡村景观逐渐同质化, 重构特色的乡村景观备受关注。 侗族传统村落除了加强对村落的物质文化保障外,还需要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其一,地形是景观各要素组成和依托的基础, 加强地形空间的营造,有利于构建村落景观的骨架,保持村落景观的自然趣味。 村落建设顺应丘陵地区的地形和依山就势,将建筑物与传统村落自然组合。 此外,还要重视保护农田,保护本土物种不受影响。 其二,加强对该地精神文明建设,如侗族有名的“侗年、芦笙节、斗牛节、姑婆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是勤劳的侗族人民智慧的产物, 代表侗族人民尊敬自然和对自然强烈的崇拜之情。

4.5 推动文化活动开展

在侗族传统村落中, 一年中举办的各种节会活动不下百次。 程阳侗寨与广南侗村都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极高的旅游资源, 应带动当地全民打造旅游品牌,激发侗族人民的热情,带动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如将当地的民俗文化、自然环境与文化活动联系起来,并与该地区的景区路线联系起来,增强旅游吸引力,推动侗族文化活动更好的发展。

5 结语

广西程阳侗寨和广南侗村是传统的侗族村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艺术文化和社会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分析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其文化空间营造策略,合理营造村落文化空间,促进侗族村寨建设发展。探究适合侗族传统村落发展的设计要素, 积极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传播侗族古朴的民风民俗,这对新时代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程阳广南侗寨
广南坝美 一个藏在青山绿水间的世外桃源
程阳,你还好吗
程阳,你还好吗
程阳,你还好吗
On the heating mechanism of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thruster immerged in a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Emerging properties of two-dimensional twisted bilayer materials∗
肇兴侗寨
音画之旅 百里侗寨踏歌行
广南蒜头果发展现状与保护
侗寨里的斗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