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融合路径探析

2021-03-08

文教资料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传统

付 辉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滕州 27759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的发展所积累形成的文化精髓,生命力尤为强大,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前提,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保障,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及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并坚定文化自信具备重要时代意义。本文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融合路径展开探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从世界发展视角出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具备的民族情怀尤为鲜明,中华传统历经五千余年发展,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针对炎黄子孙展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除可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外,还可提高精神文明追求,推动文化自信的形成。此外,中华文化具备独特魅力,是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珍贵教育资源。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诸多人文墨客均提出多种文化思想,针对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均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如庄子指出的“天人合一”,即表达出人与自然相通,为推动人类发展需以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为前提,现代人的发展不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是现代社会发展中需积极落实的可持续发展观;孔子指出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表现出行为准则层面、道德准则层面古人的高尚情操,将重义轻利作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由此可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为推动中华民族发展,需对民族精神命脉加以了解,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中传统文化具备的教育价值,推动当代大学生形成文化自信。

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各历史阶段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现代社会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即以我国仁人志士所传承的精神作为基础,由此不断演变,最终形成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此外,中国共产党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所遵循的文化精神均以社会现状为基础,结合时代变化不断创新精神文化,使精神文化具备较强的时代特色,如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及延安精神等,均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正是由于上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加以鼓舞,引导人民群众获取解放,实现民族独立。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教育工作而言,各高校需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及多样性等特点加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学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二、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分析现阶段社会发展结构可知,社会生产、经济建设的主要人才来源是大学生,是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力军。由此可见,大学生是否具备文化自信,是否坚定文化自信同中华民族能否发展、强盛密切相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与否也有重要影响。各高校需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首先,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可同高校重要育人目标相契合,高校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的核心育人观念为立德树人,高校展开教育活动的重要目的是推动社会发展而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因此,高校在教育活动中需将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将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融入高校教育活动中,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其次是高校实施思政管理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衡量标准,即学生是否可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大学生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阵地是高校,为社会发展、国家强盛提供高素质的建设者及接班人是高校育人活动的重要目标。因此,高校需将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合理应对外来文化冲击作为重点,坚定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再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现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构建优秀校园文化的首要前提。大学校园的本职为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大学生不仅承担着优秀文化传承者的角色,还是实现文化创新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此过程中,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将校内及多种社会资源应用至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过程中,借助多渠道、多种资源的应用实现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展开。最后,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即为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分析现阶段国际形势,文化强国的建设为党中央精准把握国际形势后制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岗位后,可以社会团体或个人、家庭等方式发挥文化力量,可隐性,或显性地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由此可见,在我国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具备重要的时代意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融合路径

(一)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提高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在五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诸多璀璨的文化成果,不仅存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文化思想观念,还存在同时代发展不符的封建糟粕思想。当代大学生需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继承并弘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针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应秉持揭露及坚决批判的态度。当代大学生需从人民、党中央的立场出发,借助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应用完成文化精华的继承与文化糟粕的评判。为此,高校要不断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培养力度,引导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在此观念引导下针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诸多思想加以分析,实现文化精华的弘扬及文化糟粕的摒弃,推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不断形成。除此之外,构建健全的传统文化教育制度还是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分析大学生传统文化培育活动发现,高校发挥重要作用,并承担重要职责。因此,高校为实现传统文化在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中的融入,需重视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对原有教育制度加以转变,对功利化倾向的教育加以矫正,将“以文化人”作为重要教育理念,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相应的保障体系、激励体系、领导体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所具备的立德树人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除此之外,高校还应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灵活化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教育同教材、课堂良好融合。高校还应以“人格修养、家国情怀”等作为重点,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对学生政治素养、健全人格、文化自信的形成均可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此外,教师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教师除应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应重视自身的育人职责,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的一项重要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素养,因此,教师需重视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积极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责,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传统文化学习中强化文化自信

新时代大学生需将中华文化发展历史的学习作为重点,对中华文明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加以认知。中华文明曾同其他人类文明交互繁荣,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即便在西方工业革命剧烈冲击的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未被动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同其他种族、地区文化在文化发展历史中交相辉映,曾为人类文明的高点,分析近现代西方文化发现,其中存在中华文化的影子,且在文艺复兴后繁荣发展,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历史依据。新中国成立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所获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此种发展、进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坚实基础。当代大学生需对可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多种典籍加以阅读,对典籍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精神实质加以感知,推动自身传统文化修养不断提升。借助文化典籍的学习对我国古代圣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广阔情怀加以感知,还可促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深入理解,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除此之外,分析高校现阶段思政课程开设情况发现,借助中华传统文化的引入可为课程的展开提供教育资源,是提高思政课程实效性的保障。在思政课程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对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意加以挖掘,并将文化深意向学生阐述,促使大学生深层次理解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弘扬、继承传统文化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推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此外,高校还应积极引导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如可设立“经典诵读”“国学概论”等课程,为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强化文化自信。

(三)传统文化的践行中坚定文化自信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根植沃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大学生需对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道德理念及哲学思想加以认知,借助知廉耻、辨善恶及明是非等理念的践行,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发展、形成的重要来源,同时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体现,是无数战士英勇奋斗而形成的战时文化,支撑他们的正是自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新时代大学生在接受高校教育时需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积极主动地接受革命文化,对革命先辈无私奉献、热爱人民及坚定信念等优良品质加以学习,以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英勇事迹激励自己,以此坚定文化自信。

此外,高校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以对学生展开的理论教育为基础,设计相应实践活动,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作为重点,推动学生文化自信的加强。为此,高校主要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首先为高校需对校园文化在学生优良行为习惯、健康价值理念养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加以认知,借助校风、校训及校歌等内容的构建,实现良好校园氛围的营造,对校训、校歌及校风中的深层次教育价值加以发掘,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其次,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及爱心公益等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借助实践活动的展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深层次认知。再次,高校应引导并鼓励学生以专业特色,或学校特色为依据,完成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特点社团的建立,还应定期组织社团活动,促使学生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最后,学校应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至传统文化弘扬中,营造文化教育网络环境,借助校园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设立专栏,完成相应主题活动的策划,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校需重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为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支持。高校在此过程中需从多方面着手,为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还可借助社会实践及经典国学课本等活动的展开,推动自身文化自信的形成。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传统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