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治·莫兰迪作品中“形而上”

2021-03-08张祺长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文化产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莫兰迪静物艺术家

张祺 长春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2

一、乔治·莫兰迪

(一)作者简述

乔治·莫兰迪是意大利著名的油画家、版画家。青年时考入博洛尼亚美术学院,长期在这所学院担任美术教师,为学者进行版画课程的指导。莫兰迪在推崇早期文艺复兴大师作品的同时,对各种流派大胆探索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认同感。莫兰迪在少年时期就对艺术充满了激情,随后进入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画(1907年)。莫兰迪一生没有娶妻,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挚爱的艺术,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有学者曾说,他是一个画僧,也是一个苦行僧,对他来说艺术就是他的亲人、妻子、情人[1]。在20世纪艺术的喧嚣中,莫兰迪并没有像其他艺术家一样前往巴黎,而是坚持在波罗纳,用智慧、感觉创作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形象与作品,随着其艺术作品个性化的发展,借助精妙的色彩、娴熟的笔触对事物简约美进行阐述。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他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具(杯子、罐子、盘子、瓶子以及盒子等)、普通的生活场景进行自己的创作。把生活用具放进一个非常简单的素描中,并通过简洁的方式为其营造一种舒适、和谐的氛围,重视日常简单事物和风景的描述,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一种纯净、典雅、清新、美妙和亲切的真诚。在立体主义与印象主义之间,他通过巧妙的形式与色彩的妥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二)艺术理论

莫兰迪的艺术作品中,除注重瓶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风景研究外,他将其一生都致力于波罗纳郊外风景、几只瓶罐的研究中,创作油画1264张,素描、版画、水彩以及其他技法创作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莫兰迪曾表示,看得见的世界,即形式世界所唤起的感觉和形象,很难用定义和词汇来描述,甚至不可能描述出来。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完全不同,形状、颜色、空间以及光线等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因此变得更加不真实、更加抽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莫兰迪的创作理念中,他认为艺术家只要更真实地表现眼前所见的事物,就已经足够值得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它、表现它、创作它。

二、形而上学

(一)含义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道,“经验高于感知,技术高于经验,无为的技术高于有为的技术,抽象理论高于实际技术,从而可以知道,智慧是关于抽象的,有智慧的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2]亚里士多德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经验,针对一些事情,总结并归纳说:人类像其他动物一样在感知这个世界,从我们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认知事物,从而可以产生相应的记忆,这就是人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人类还凭借记忆不断积累相关的经验,根据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又逐渐产生对某一类事物的普遍性判断——这比单纯的经验要更上一层楼——也就从而得到了知识的技术,也就是将对单个事物的经验拓展开来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知识,从而可以对某些事情看得更加透彻清楚——不仅知道规律,并且知道为什么如此。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对于我们如何认知、认识这个世界的观点,但亚里士多德更想要说的是,怎样的学术更有意义、更能接近真理。他的认识是为了引出什么才是智慧,从而知道了什么才是最接近智慧的学术,这也就是对“形而上学”的定义。

(二)画中的“形而上”

与世界上许多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不同的是,莫兰迪的艺术生涯并非是抛物线式的发展。罗伯特·朗吉曾说过,“根据莫兰迪没有失去的清晰度,他走的是一条直线,更是一条漫长的路”。塞尚和罗斯科都有自己的情感,甚至在他们的绘画中都有情感的延续,但莫兰迪的绘画动机与之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他并不是想要表达情感,而是注重自然地渗透情感。

莫兰迪绘制的瓶罐静物中看上去都似曾相识,但每一幅都有些许差异,从外表看上去技法简单,实际上深刻又纯粹。他用视觉把精神世界浓缩到最常见的瓶罐静物日常生活实体中。在莫兰迪成熟的画风,大约1943年后“差异”开始变得细微,通过简化空间后获得的画面“统一”,在作品物象的内部空间与墙面背景和桌面平台的外部空间相互渗透,形成艺术上的“统一”。物象之间的前空间,后空间从而也进行交换和互相开放,最后就是所有静物画面中的小空间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着活力的大空间。

莫兰迪画中的瓶罐不单只是一组简单的静物,而是在理念上超越我们生活当中对这组静物,也就是“瓶瓶罐罐”生活中的认知和定义。莫兰迪用自己的画笔通过画布用自己的直观来面对物质的本质,他把往常认知的二元对立情况统一起来;把艺术家对物质的普遍认知和个人感知集中一起来弥补这一缺憾,那些平常人们看起来简单的物象,被莫兰迪一次又一次地拿去推敲,倾听,反复描绘与创作。

(三)东方诗意

莫兰迪绘画的心境虽说是诞生在意大利,但又和古典画风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对比之下,更像我国的苦行僧,仿佛一种禅学在画中,“无生忧乐,惑悲喜之情,不尘不染”。他的生平也和他的画中一样“寂寞”,清高孤傲,隐居于世。

相传他的生活只有画中的瓶罐,简单的静物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的性格或许也影响到他独立的创作和艺术探索,平和与孤独形成了莫兰迪独有的画风,这些因素可以说或多或少影响了他的艺术道路。

莫兰迪也可以说是最接近中国艺术精神的欧洲艺术家,巴尔蒂斯说“按照道济的说法,莫兰迪是‘有笔有墨’的。他把笔墨以及绘画都有着不同的境界,与中国艺术的观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他们的作品并不是只关注表面上看到的世界,更加重视的是自身情感的表达与抒发”。莫兰迪画中的静物和风景,高雅的色彩和细腻的色调,如同我国著名画家黄宾虹。

莫兰迪把自己和艺术相交合,等同于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他的颜料和画笔,用时间来磨炼自己超凡脱俗的能力和敏锐的察觉力,他在瓶罐的形体中寻找到了秩序和和谐,回归这种古典和宁静。所以,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有着我国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在朴实简单中呈现绘画的丰满,相对光华艳丽的画派中,难能可贵的莫兰迪呈现出一种难以传达的东方诗意。

莫兰迪是笔者最敬佩的艺术家之一,在现在浮躁轻浮的社会中少有沉淀自己艺术创作的模范标杆。莫兰迪几乎没怎么发表过文章,莫兰迪只是默默地付出努力去不断地练习和创作,在他统一的画作中,和那些不需动脑筋、技巧娴熟的动物画、风景画或者裹着袍服的人像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莫兰迪一身都在坚持属于自己的画作和属于他自己的梦想,这份塑造生命力和他的梦想就越发的坚持。不管怎样,他几乎没离开自己的家乡。

其次莫兰迪作品中,令笔者感到震撼的是他刻苦求真、持之以恒反复探索静物,诠释了平凡无奇中的解放品格,探求他自己的形而上学,他从这些没有生命的瓶瓶罐罐中,反复组合、排列,尝试推翻人们自我认知的世界,希望引导其重视自身的视觉观察,进而感受到纯粹的世界。从他的作品中,笔者认为他喜欢用透过光,用光学去反复审视静物的空间,形成画面的严格黄金比,把控画面中的大局空间,平中见奇,以小见大的出发格局,是他作品中不可多得的魅力[3]。通过瓶罐中的精髓,映射出我们在生活平凡状态中的深度认知,所而,让那些看似简单额瓶罐在高级的,他的作品中能让笔者感到最亲近的宁静永恒。莫兰迪自己也有对创作的解答,他认为可见的世界,是形式的世界所唤起的感觉与形象,是很难甚至不可能用语言和词汇来描述与定义的。但是在事实上,它与我们在日常生活(形状、颜色、空间和光决定的)中感受到的截然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是不真实的,而是抽象的。对笔者来说,这句话是对艺术完美和本质的最佳回答。莫兰迪是艺术创作领域中绚丽的色彩,他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猜你喜欢

莫兰迪静物艺术家
潘明达作品
静物写生
莫兰迪 静物
莫兰迪的夏天
静物(节选)
安静地欣赏几支花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怎样写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