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探讨
2021-03-08咸成海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咸成海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 遵义 563006
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德育”本就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何谓“课程思政”?它是指在非思政课平台上,通过激活或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专业培养与立德树人相得益彰的教学方式[1]。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史”课教师怎样才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呢? 本文通过简明扼要地分类和归纳,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古代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本质要求
大家都知道,外部环境是青年学生精神生活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是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实践表明,精神上的成长是一个多方面的、连续的,同时也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基于此,“课程思政”需要对现行的教育工作进行积极、稳妥的改革。
第一,“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大思政教育理念。首先,“课程思政”正在成为高校教师提高政治觉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方法。其次,各高校亟需进一步科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因为“当前高校面向大学生的价值引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其他学科专业的育人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多学科育人优势、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尚未形成”[2],所以“课程思政”具有客观性和紧迫性,教师要突出时代特点,注重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的实效性,着力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中国古代史”具有开展思政课的优势。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有云:“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故史学者,人所不可无之学也。”[3]“中国古代史”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课程,系统地介绍和呈现出中华民族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国古代史”“课程思政”能够激起学生对专业课的注意和兴趣,对提高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无疑能产生重要现实作用。
二、“课程思政”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一)促进专业课教师队伍的水平提升
从一定意义上说,变革高校在思政视阈下历史学专业的教育模式,教师对每一堂“中国古代史”专业课教学内容就可以作出有深度、有创见的阐释。
第一,“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反思与总结。“中国古代史”浩如烟海,所用教材取材宏富,考索赅博,按照历史沿革一环扣一环地记述,犹如一位历史导游带领读者穿梭于五千年文明史的时空隧道,走向更高境界,回到了古代,回到了华夏祖先创造的人类文明。一般来说,教师教“中国古代史”课,先写出教案,然后在课堂中讲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可是,教学效果往往并不能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历史学“中国古代史”专业课教师未能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时代需要进行教学创新,因材施教,制定个性的教学方案,才能培养出思想道德素质高的历史学专业人才,以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第二,探索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教学资源体系。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史”课程学习因为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故往往过分看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实践性教学。在“中国古代史”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有选择性地参观各地博物馆、纪念馆、考古遗址等。这些场所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具有视觉效应和代入感,因而学生能感受到那段历史,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一个例子,教师在讲授“张骞通西域”这个历史事件时,可以带领学生去乌鲁木齐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亲身体验博物馆中再现的历史场景,这样做,一方面开拓了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与之同时,还可使大学生从中华古代文明中受到启迪;另一方面,使大学生有机会感受和体验到历史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课的魅力。
(二)锤炼“课程思政”本领
概括起来,“课程思政”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教师要密切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动态,凝练思想内涵。其次,强化思想引领。教师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再次,学校在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时,要建立“德育智育”综合评价体系,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课程有效结合。最后,教师还需加强课后对学生的指导,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具体知识,同时还要定期和其他教师交流教学实践经验,以提升中国古代史教学水平。
三、“课程思政”与历史教学交融的意义
在思政视阈下,历史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基础课程,渗透着事物的发展规律等哲学思想,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哲学精髓,实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进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历史学中的思政要素等相关研究现今还处于起步状态,因而,“课程思政”与历史学的有机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科学设计教学方式,突出教育人性化和教学实践性,冲破教学上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推动教学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这对中国古代史教师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第二,教师需把握历史专业学生的成长规律,多角度引导学生,特别是引导其认真学习“四史”。
青年人总想尽可能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自己内心世界的道德,并且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目前特别是将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4]。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能调动起学生积极学习的热量,这样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行业的热爱,因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课程思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令人深思的哲学思想可以深化对天地万物的认识。教师要将“课程思政”与历史学理论相结合,以此来指导历史教学。“课程”与“思政”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时时思考的,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史“课程思政”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必要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爱国情怀。
四、结束语
综上,中国古代史是高校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历史研究所包含的智力的可能范围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是难以相比的”[5],故推动中国古代史“课程思政”课程实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鉴于此,“课程思政”教育在新时代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新兴课题,正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当前,我们正处于伟大的飞跃发展的新时代,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教师应在树立正确教学原则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发挥历史教材的智慧与德育功效,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教育进行综合治理,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规律,牢固掌握必要的教学方法,并讲究教学的改进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历史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分离,才能做好二者之间的衔接,实现突破,通过历史专业课程的教与学过程来实现课以载道,从而落实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