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问题研究

2021-03-08

文化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民办社团红色

张 雯

引 言

红色基因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基因传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民办高职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将是未来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人才,应当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积极地学习红色精神[1]。逐步提升传承红色基因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参与进来,提升学习效率。

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红色基因”认知度不高

民办高职学生文化知识储备低,对学习缺乏兴趣,自制力较差。现阶段的学生正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容易被网络上一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负面信息所裹挟,另一方面“从众心理”普遍,跟随大流走,人云亦云,缺乏独立的见解和常识[2],具体表现为思政课上不专心听讲,对思政课缺乏兴趣,日常学习中只是机械记忆,并不能深化吸收理解。笔者所在的民办高职院校是一所具有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的多层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其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许多学生在高中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习惯,课堂自制力普遍较差[3]。在“红色基因”传承方面,学生参军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参军学生数量不多,需要学校多次动员。参与学校开展的劳动实践周的积极性也普遍不高,具体表现为每次评选的劳动实践周优秀学生数量较少。

(二)课余项目选择单一,红色氛围不足

互联网及其终端通讯设备的普及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到网络,而这些“网民”中大部分人是年轻人。现今,民办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00后”,他们出生于新世纪、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一代。他们当中大部分都生活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且父母经历了计划生育,其家庭大都是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421”结构的独生子女,孩子从小备受宠爱,长辈对孩子听之任之,管理较为松懈[4]。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的大学生,面对互联网各种信息的诱惑与挑战,很容易花费大量时间沉迷在游戏和视频中,第一和第二课堂的效率极其低下。学校开展的思政讲座以及党团的教育视频几乎无人问津[5]。也有少部分的学生虽然参与舞蹈、歌唱以及主持类的活动,但对于“红色文化”活动的兴趣不高,因而民办高职院校对学生“红色基因”的传承常常会遇到阻碍。

(三)学校的军事理论课程流于形式

军事理论课程是培养学生家国责任感和民族凝聚力的关键课程,是国防教育的主要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职学校的军事理论课程主要是以一次讲座形式展开,没有系统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军事理论教育的要求落不了地[6]。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红色基因”传承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红色基因”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不足

校园文化对于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塑造起更好的精神风貌,激发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红色基因作为一种十分优质的教育资源,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的打造过程当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红色基因所能够起到的积极引领作用。虽然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7],但是有关“红色基因”的多样性活动只是形式主义,明显缺乏竞争力。此外学校内的学生社团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观念,虽然许多民办高职院校社团具备有较强的宣传和教育作用,但是社团的发展和领导往往过多地倾向于娱乐化和兴趣化,因此其实际的教育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另有因相关部门出台的纲领性文件相对滞后,宣传力度不足,也导致高校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处于被动。所有的相关推动形式仅限于相关学者的课题理论研究,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8]。学校也未能出台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教育部门及高校的不重视也直接导致高校未将传承红色基因纳入学校长期规划,缺乏顶层设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红色基因未能深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这也就使得红色基因教育所发挥的实际效果较低。

(二)“红色基因”传承缺乏实践体验

目前,有关“红色基因”的传承大都停留在课堂上、会议中,学生们对“红色基因”的了解随着课堂的结束而结束,会议的终止而终止。这样“课堂式”“会议式”的“红色基因”的传承,也就只停留在了理论中,缺少了“红色基因”传承中最重要的环节——实践体验。传承红色基因的核心方向是面向实践,只有把从课堂上、会议中学习到的“红色基因”付诸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解“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将“红色基因”源源不断地再生产出来,让自己真正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基因植根于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英雄人物用行动谱写的事业中,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与每一个人情感相连、命运相通[9]。挖掘红色资源必须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核心方向,站在推进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的高度,通过对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具有新时代内涵的红色资源链、时代价值链,让红色基因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传承得下去,永远闪耀真理光芒和时代风采,更好地发挥激荡人心、凝魂聚气的强大作用。

三、民办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

(一)专业的红色教育梯队是民办高职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保证

一支优秀的红色教育梯队,是保证民办高职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前提。一支好的红色教育梯队,要包含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学历层次的人才储备,这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学术保障。一所学校要发展自身,必须要有相应的人才储备。有了相应的人才储备,才能进一步发展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科研,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学校还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与科研奖励政策,加强学校对人才吸引力和现有教师对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具体来说,建立红色教育梯队应当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先进典范带头作用以及学生干部三大方面来展开。首先,应当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红色基因文化素养教育。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与学生往往需要展开较多的沟通,教师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将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和思想[10]。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要首先加强对于自身思想文化的建设,坚持拥护党的执政方针和策略,担当起学生引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其次就是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红色文化知识。当前,针对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及自身的红色文化知识储备较少的现象,教师应当要充分地提高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程度,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播者,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再次,要提升个人的传播能力。想要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就需要对于红色基因进行全方位的掌控,要充分重视传播方式的转变,综合利用多种传播形式,从而保证红色基因传承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可以综合利用多种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例如在课堂上播放红色影视作品,利用多媒体、慕课等新的传播媒介,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的潜移默化直接影响学生,只有教师从行为表现上出对于红色基因文化的深切认同和肯定,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激发起学生对于红色基因的正确认识。

(二)劳红色思政课与动实践课是民办高职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担着将马克思主义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升学生政治意识的重大使命,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在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要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关注力度,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红色基因教育基地融合,以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来逐步提高劳动实践的实际效果。

首先,充分挖掘红色基因的历史内涵。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为了更加深层次地发掘红色基因的历史应用,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应当将红色基因的发展历史贯穿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提升高职学生对于红色基因的理解,让他们能够充分意识到如今所拥有的幸福生活来源于先辈们的心血,这是推进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水平的重要举措。其次,要推进红色基因教育基地的建立。单纯的理论教育是很难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的,只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红色基因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学生、社团与学校的相互协调有助于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力量,是红色基因传承的接力者和主力军。学校是“红色基因”传承的主阵地,学校要为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提供平台,要整合师资力量创新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为学生学习“红色基因”构建良好学习环境。社团内往往聚集着具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一群人,也可以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来进行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教育。

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校园内部进行传承的一种群体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校园文化的设计也会对于学生正确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当中,要坚持将红色基因内化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当中的一部分,要让红色基因与校园特色相结合,形成具有本校特征的校园文化。其次,加强主题活动的开展。学校可以开展以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各类文娱活动,比如红歌大赛、阅读红色经典等相关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平台,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对于红色基因文化的了解。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当中,高职学生还可以结合重要的纪念日来展开,例如建党节、建军节等,在这样特殊的节日当中依托节日氛围,对大学生开展思想理论以及爱国主题教育等。还可以开展以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学术活动和知识讲座,在红色主题学术活动的熏陶下让学生自主去探讨红色基因的继承和发展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更多的新的理论和知识。再就是创建红色社团。高职院校要将红色基因教育纳入到社团的发展规划当中去,红色社团创建的目的是吸引一批对于红色文化感兴趣的高职院校学生,来共同学习、研讨、开展相关教育拓展活动,例如红色歌曲大赛、红色知识竞答、红色书法大赛等等。红色社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以价值观作为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并号召更多的人来参与。社会是学校的延伸,社团可以利用博物馆、红色基地等社会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这个更广阔的舞台上,了解“红色基因”所有蕴含的深刻内涵。

结语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所形成的一种先进的观念意识形态,是对中华民族先进本质、伟大精神、崇高思想、优良传统等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流淌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血脉心间。可以说,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葆底色的精神支柱。本文以民办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将红色基因纳入课程体系中以及加强学生、学校和社团之间的融合等手段来推动民办高职院校的红色基因传承。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新时代教学要运用新手段、新方法、新姿态去教育教学和传承。

猜你喜欢

民办社团红色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缤纷社团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追忆红色浪漫
K-BOT拼插社团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